歐芳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積極創新,情境化教學方法廣泛運用,對小學語文教學產生了積極作用,在小學低年級段識字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成為必然途徑,有利于提高識字效率與學生學習興趣。本文主要論述了情境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價值,結合目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狀,提出了提高情境化識字教學質量的路徑,旨在高效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情境化課堂
引言: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段的重點教學內容,對于低年級段學生來說,他們的識字量有限,認知能力欠缺,需要教師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識字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效率。情境化教學方法就能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以學生的形象思維為切入點,引領他們在具體情境主動學習,在形象、生動的情境輔助下掌握識字方法,獲取學習樂趣,充分實現教學目標。
一、情境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小學低年級段學生初步接觸系統的語文知識,其中識字是小學語文知識的基礎內容,學生需要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才能進一步學習語文知識。但是低年級段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強,對漢字的認識與理解水平有限,僅僅依靠教師生硬的講解并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必須利用貼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方法是一種靈活、直觀的教學形式,運用情境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選擇真實的事物、圖片、音視頻等素材創設出適宜的情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開展相應教學活動,將原本單調的語言講解過程轉化形式呈現,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調動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也能直觀理解教學內容[1]。同時在情境化識字教學中,師生展開深入互動交流,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空間,使其感悟漢字之美,發現漢字學習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證其教學質量是必然要求,但是根據目前小學低年級段識字教學情況來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落后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加上一些教師對識字教學的理解不全面,部分教師仍然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面對漢字時由教師主導講解,學生經歷讀、寫、記等流程學習漢字,整體教學方法生硬,課堂氛圍沉悶,學習過程缺乏靈活性,教師與學生經常會圍繞一個漢字花費較多時間,而且這種學習方法產生的記憶并不長久,學生容易在學習新漢字時遺忘已經學過的漢字,直接影響了學習效率[2]。
(二)學生積極性不高
小學生的主動性本身較差,相應教學活動需要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有序開展。但是一些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整個教學過程完全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動配合。這個過程學生的主動性未得到激發,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學習興趣培養。另外還有一些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對教師的引導不予配合,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較低,影響了最終教學成效。
基于以上兩個問題,值得教師重點關注。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情境教學的優勢,將其合理運用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踐之中,切實改善實際問題。
三、情境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路徑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學科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在實際生活中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可創設生活化情境,根據識字內容融入生活元素,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事物或案例輔助漢字教學,將學生帶入逼真的生活情境之中,讓他們產生熟悉感與親切感,透過具體生活元素來認識和理解漢字,滿足其強烈的求知欲[3]。這種形式將抽象且陌生的漢字以學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現,貼合他們的內在需求,既能提高學習效率,也能充分調動其學習興趣,認識到語文知識的實用價值。例如,教學《升國旗》時,教師出示一組升國旗的圖片并播放國歌,創設出學生熟悉的升國旗情境,學生的情緒已被充分調動。此時教師對照圖片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先讀拼音,再看漢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認識五星紅旗、中國、立正、敬禮、升起等詞語在圖片中對應內容,最后教師根據課文中的識字內容深入講解,學生可以快速理解所學內容,這樣生活化的情境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其掌握了漢字的含義與書寫方法。
(二)創設問題化情境,引領學生主動思考
識字教學過程應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教師發揮全面引導作用,如此才能實現高效教學目標,促使學生掌握扎實的漢字知識,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創設問題化情境,根據具體的識字內容設計相應問題,在合適的切入點提出問題,由學生自主思考與分析,通過問題來了解漢字的含義與具體應用,把握不同漢字之間的關系,自主發現其中的規律,形成深刻的學習記憶。在問題情境創設時必須注意問題的引導性與關聯性,促使學生去發現、去探索,激發潛在思維,掌握更多漢字知識。例如,教學《春夏秋冬》時,教師先提出問題:同學們,一年有哪幾個季節?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學生交流討論后給出答案。然后利用多媒體出示教材中的四季圖,要求學生將風、雨、霜、雪四種景觀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分別對應起來,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詞語春風、夏雨、秋霜、冬雪。最后針對霜和雪兩個漢字提出問題:你們生活中見到過霜、雪這兩種自然現象嗎?學生回答后教師作出總結,深入講解有關霜與雪的小知識以及部首“雨字頭”,引領學生發現雨字頭的漢字大都是一種天氣現象,在問題情境中促使學生對這幾個漢字形成明確認知,且鍛煉了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創設游戲化情境,鼓勵學生快樂學習
游戲的形式靈活多變,對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是很多教師采取的一種有效方法,符合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學習特征,因此可創設游戲化情境,利用游戲過程完成識字教學任務,學生可以在游戲中認識新漢字,理解其含義,這種形式取得的效果尤為明顯[4]。教師可設計“拼字游戲”、“你畫我猜”、“聯想游戲”“猜字謎”等不同形式的游戲情境,根據整體教學安排選擇合適的游戲形式,幫助學生記憶漢字,在愉快的氛圍中達到學習目的,實現快樂學習目標。例如,教學《古對今》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相反動作對對碰”的游戲:教師說舉起右手,學生舉起左手。教師與學生做相反的動作,這個游戲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此時可轉換游戲形式,開展“相反詞語對對碰”活動:教師說左,學生對右;教師說大,學生對小;還有天對地、古對今……這組游戲緊緊圍繞“幾對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進行,讓學生在趣味游戲中逐漸接近學習目標,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了識字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十分必要,教師要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積極創設適宜情境,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打破他們對漢字的固有認知,利用情境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加深學習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識字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俞桂珍.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中的識字教學方法分析[J].赤子,2019(28):241.
[2]廖莎莎.分析在小學語文情境課堂中識字教學的方法[J].中外交流,2019,26(15):391.
[3]邱曉翠.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魅力中國,2020(5):380-381.
[4]徐更喜.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策略研究[J].文淵(中學版),2019(1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