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超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教育部門出臺了小學體育教育加強思政教育的政策,小學時期是學生身體和思想成長的重要時期,學校要注意將各類學科和學生思想教育融合,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小學體育學習是未成年人發展的重要學習科目,學校要根據政策要求,對體育課程中的思政教育進行指導和延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學校對于思政教育給予一定的重視,而體育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的體育學習增加了新的內容,幫助學生在身體成長的同時,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小學的思想政治主要內容包括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個人品德教育等學校需根據學生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創新。
1 小學體育思政教育的意義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通過加強學生思政教育,有助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時,需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時,根據未成年人的思想水平,向學生講解國家發展的歷史,培養學生愛國愛黨的思想情懷,提升道德情操,重視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教育學生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在體育教育中,教師在思政主題下設計適合未成年的教學活動,在參加集體活動的同時,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內核。
2 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中遇到的問題
學校在體育教育中,因為小學階段的特殊性,教師在課堂上主導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思考和理解的時間,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而且體育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存在著教學手段單一的情況,體育教學內容和思政內容沒有進行有機地結合,機械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差,沒有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目的。部分體育教學對體育課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重視,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樹立榜樣,但是體育教師教學中重視體育課程內容教學,對思政教育落實情況差,沒有形成良好的上課氛圍。
3 小學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策略
3.1 體育教師要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小學體育教學和思想政治教學共同推進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首先要總結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內容,豐富傳統體育教學,避免硬性的將兩種教學內容結合到一起,不僅不利于完成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容易造成體育課程內容的缺失,教師需要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從體育教學本身挖掘思政教學元素,讓兩者互相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建設反映了國家強大的歷程,體育強國的建立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體育教師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上出發,深刻理解體育和德育的聯系,通過對體育發展的歷史講解,讓學生認識到體育事業發展對于國家建設的重要意義,學生在掌握體育健康知識的同時,理解身體素質和精神素養相互依存的聯系。
3.2 優化體育教學方式
體育教學方式注重多樣性,體育教師通過對語言、示范、游戲、比賽等多種形式,來將思政教育和體育教育進行融合。所以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化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學習體驗,通過課堂上的活動,學生在鍛煉和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依靠身體活動提高認知水平。例如,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扮演職業運動員,模仿運動員在體育賽場上的狀態,最后在領獎時,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愛國教育,有助于培養愛國情懷和集體榮譽感,體驗式教育促進學生課堂上對思想品德知識吸收,并提升其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3.3 教師為學生做出道德表率
學生對體育教師的印象通常過于嚴厲,形成這種刻板印象對體育教師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非常不利,體育教師不僅教授學生體育健康知識。還肩負著建設學生精神文明的責任,所以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需要注意自身言行,嚴于律己,為學生樹立道德榜樣。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言談舉止要落落大方,注意文明禮貌,學生面前禁止講臟話,搭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以正面教育為主,通過鼓勵的方式,正面引導學生,尤其對身體素質條件差的學生,不可以進行語言上的嘲諷謾罵,對學生心理造成負面影響,杜絕體罰學生的現象出現,教師對學生要理解和愛護,才能夠在學生成長中留下溫暖的形象,教師自身產生的感染力,對學生是最具效果的文明教育。體育教師雖然負責的學生數量比較多,為了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對學生情況進行調查和了解,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式。
4 結束語
體育教學和思政教育結合是現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體育教師通過教學方式的優化改善,重視小學生精神文明建設,以德育人將思想政治內容貫徹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運動和比賽的方式,無形中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銀川閱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