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逸平
面對現階段諸多初中生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導致他們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本文將著重分析初中學生體適能狀況,進而探討初中體育教學與學生體適能提高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角度來講學生健康體適能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學生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來學習和生活。為此,應高度重視初中體育教學,良好地教授和鍛煉學生,使他們逐漸養成有效規律運動的習慣,進而一直保持健康體適能。
1 體適能的概述
所謂體適能是指身體除了能夠負荷一整天的工作外,上課享受休閑活動、與應付潛在緊急狀況的身體能力。學理上講,體適能分為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兩部分。普通大眾追求的是健康體適能,也就是自身身體健康狀態良好,能夠適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對于青少年來講,他們的體適能則是他們的身體狀況能夠很好地負擔學習之外還能享受課外快樂的體能。
2 初中生體適能狀況分析
對于當代初中生來講,保持健康體適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自身身體狀況復旦學習及日常生活。當然,要想使初中生體適能得到提升,需要依靠有效的規律運動來維持。雖然規律運動是保障初中生健康體適能的一種方式,但它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直接影響勸人健康組成因子,間接決定全人健康的層次。另外,規律運動的維持,還能夠改善學生其他方面,即:緩解學生不良的心理狀態,如焦慮、壓力、自卑等;改善學生的身體形象,如體型良好;有利于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等。
立足于現實層面,對初中生身體狀況予以了解,相關統計顯示20%初中生體重超標,造成此種情況發生的根本原因是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所致。這也側面說明了初中生對有效的規律運動的重視程度不高。基于此,學校方面應當高度重視體育教育,逐漸增強學生規律運動的意識,并逐漸養成良好的運行習慣,如此才能使初中生保持健康體適能,為他們未來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
3 初中體育教學與學生體適能提高的對策
3.1 強化學生健康意識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初中體育教學比較陳舊、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逐漸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又因為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對他們的飲食需求無條件的滿足,導致當下諸多初中養成了不良的飲食規律,并且缺乏運動,相應的他們體適能有所降低。為了改變此種局面,提高學生健康體適能,初中體育教學應樹立新課改理念,制定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健康意識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設計并實施體育教學活動,通過呈現生活案例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逐漸增強健康意識,注重糾正錯誤飲食習慣,并加強身體鍛煉。
3.2 設置科學的體育課程
在學生形成健康意識的情況下,為了讓學生逐漸養成有效規律運動的習慣,提高他們體適能,還要設置科學的體育課程,展開有效的體育教學活動。基于此,教師應以素質教育為背景,結合學生身體狀況及體育教學實際情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制定體育課程,比如以提高學生體適能為導向來制定體育課程;以學生承受能力來調整每節課程內容;以持續不斷的健康普及作為體育課程設置的目標等等。
3.3 優化體育實踐教學活動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身體差異決定了他們進行體育學習及鍛煉的程度。基于此,在優化體育實踐教學活動之際,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合理地策劃與展開體育實踐教學活動。也就是教師要事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身體素質、學習狀態、興趣愛好等等,制定不同強度的體能訓練活動,讓學生根據自身身體狀態來選擇適合的體能訓練活動。教師在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過程中要全程監督與輔導,以便學生科學地、合理地進行體能訓練,讓學生感受到體能訓練的快樂,進而真正緩解自身的學習壓力、提升自身身體素質。
3.4 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
要想讓學生一直保持健康體適能,單純地依靠體育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他們逐漸養成運行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體育鍛煉。為此,在體育教學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也就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體能訓練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身體素質,進而在后續的教學中適當增加體能訓練強度,讓他們挑戰極限,在學生想要放棄時給予鼓勵、激勵,讓他們逐漸戰勝自我,真正體會到堅持不懈的意義,進而提升他們的體育素養。長此以往,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養成有效的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
4 結束語
當代初中生的思維意識還沒有形成,處事比較隨意,很多時候都是根據感受來決定事情的發展,這使得他們當中的一部分養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不注重體育鍛煉,致使他們體適能有所降低。為了改變此種局面,應強化體育教學,即強化學生健康意識、設置科學的體育課程、優化體育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等,以便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學生健康體適能。
(作者單位:全州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