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玲 余文祿 任紫婷
在2020東京奧運會資格賽——第4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女子平衡木的競爭格局呈新的變化,美國、俄羅斯這些老對手實力愈來愈強,英國等隊整體實力呈上升態勢,而中國隊傳統強項遭遇滑坡的無奈,在未來的東京奧運會上拜爾斯極可能再次奪冠,帶領美國隊在女子體操中獨占鰲頭。為此圍繞新規則內容、要求對當今世界女子平衡木動作特征及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分析,為中國體操隊的訓練計劃和備戰2020東京奧運會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第49屆世錦賽平衡木決賽8名運動員及其成套動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搜集、閱讀相關研究文獻、資料、評論文章以及查閱第49屆體操世界錦標賽的比賽報道,并對文字資料做邏輯分析。
1.2.2 觀察法
反復觀看第49屆世錦賽平衡木決賽錄像,對運動員完成的動作進行統計處理。
1.2.3 統計分析法
以FIG《女子體操評分規則》為依據,對當今世界女子平衡木動作特征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歸納與總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競爭格局與裁判規則變化分析
FIG《女子體操評分規則》規定:整套動作含下法,最多計8個最高難度動作,3個舞蹈、3個技巧及2個任意難度動作。運動員要在規定的6個動作中提高難度,才有優于對手的優勢,任選動作可選優勢動作。可見當今世界女子體操競爭格局發生新變化,新規則要求動作難度價值和穩定性協調發展,使平衡木奪冠更具偶然性。雖然中國隊在該項目上具有優勢和奪金實力,但美國隊也毫不遜色。中國隊需探索新領域,提高運動水平,維持在該項目中優勢地位。
2.2 上法動作特征分析
結果如表1所示,8名運動員上法動作呈多樣化,完成情況:A組2人,D組5人,E組1人。可見部分運動員選擇難度小的上法,依托良好開端來減輕心理壓力,但高難度上法更受裁判青睞。多數運動員上法動作難度居中,但較以往有提升。說明當今世界女子平衡木動作越趨高難度方向發展,運動員競技水平也不斷提高。
2.3 舞蹈動作特征分析
規則中舞蹈動作分為轉體和跳步兩類。10cm寬的平衡木,運動員在做轉體類動作時較難維持身體平衡,對完成能力要求高。據表1知,轉體動作單一,均為單腳類,完成情況:A組5人,C組1人,E組2人,而加拿大隊員帕杜拉里烏,因重心不穩掉木。可見平衡木中轉體動作對運動員的平衡和穩定能力要求高,多數運動員為滿足編排要求選擇較簡單的動作,僅拜爾斯完成“單腿蹲轉1080°”E組動作,表明拜爾斯在技術掌握的熟練度和穩定性強于對手。平衡木中跳步動作按姿態可分為直體、團身跳,劈叉、轉體和結環類等,此次比賽中出現頻率從多到少的是劈叉、結環、跳步轉體類等。據表1知,占總人次比重:劈叉類33.3%,結環類30.8%,轉體類23.1%,其余動作12.8%。A、B、C、D、E組動作分別占12.8%、20.5%、30.4%、25.6%、10.3%。D組以上的動作占35.9%。可見跳步類動作在向高難美趨勢發展的同時更受多數運動員青睞。
2.4 技巧動作特征分析
新規則編排要求規定:必須有一個由2個騰空動作組成的技巧連接,一個是空翻(可為相同動作);具不同方向(前、后、側)的手撐和空翻類動作。據表1知,向前類單個技巧動作難度組別偏高,但出現次數較少,法國選手多斯桑托斯的E組動作“屈體前空翻”為最大難度動作,向前類技巧連接“前手翻接團身前空翻”僅劉婷婷,李詩佳兩人完成。向側類技巧動作中完成挺身側空翻比團身側空翻運動員多。向后類技巧動作中完成長串連接的占整個向后類動作的67%,可見運動員更傾向選擇技巧連接串獲取連接加分。
2.5下法動作特征分析
下法動作可謂是壓軸戲。據表2知,運動員均采用后空翻類下法動作,完成2個動作連接6人,3個動作連接2人,其中難度最高的是拜爾斯的“小翻小翻后團兩周360°下”。另一位是以替補身份進入決賽的伊克爾,采用“小翻小翻后直900°下”。中國隊的劉婷婷采用“踺子接后直720°下”,李詩佳采用“踺子接后屈兩周下”。中國隊在下法動作中與其他國家隊在難度上有差距,還需在保穩的同時提高難度。
2.6 難度與完成特征分析
成套動作中較少或極少運動員能完成E組高難度及F/G組超高難度動作。利用長串動作連接提高難度分已是趨勢。據表2知,排名前三的運動員——拜爾斯和劉婷婷連接加分均為1分,李詩佳0.7分,僅連接加分就遠超其他選手,且無重大失誤。說明平衡木取勝關鍵是提高D分,保住E分。從沃斯和帕杜拉里烏兩位選手的D分和最后得分得出,因帕杜拉里烏有兩次重大失誤,E分6.333分,盡管她D分比沃斯高0.2分,但最后得分依舊比沃斯低1.333分。拜爾斯8.666的E分比劉婷婷的E分高0.433分,并最終以總分15.066分奪得金牌,劉婷婷獲銀牌。可見中國隊需在動作難度及完成質量兩方共同提高。
3 結論與建議
(1)運動員上法動作呈多樣化,在新規則要求下,高難度上法動作更受裁判青睞;下法動作中運動員均采用后空翻類下法,拜爾斯后團兩周轉體360°下為最高難度,而中國隊動作難度明顯低于他國選手,中國隊與其他歐美國家的運動員相比,在力量方面有待提高。
(2)舞蹈動作中轉體類動作趨簡單化,多數運動員為滿足編排要求選擇難度較小的動作,但跳步類卻朝高難美趨勢發展,中國隊的劉婷婷尤為典型;技巧動作中向側和向后兩類技巧動作運用較多,且向后類技巧動作多以連接串的形式編排運用,向前類技巧動作連接僅有中國選手劉婷婷和李詩佳完成“前手翻接團身前空翻”。
(3)運動員利用長串連接獲得連接加分來提高難度分為主要手段,且重視高質量與穩定的完成動作,避免失誤。因此提高難度分,保住完成分,是平衡木取勝的關鍵。
通訊作者:余文祿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