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沁婷
摘要:于高考而言,語文占據了重要的分值比例,同時其中的語文作文更是有很大的比重,所以高考語文作文的寫作是無數高考生的提高分值的方向。在高考語文的寫作中,如何能拿個取得高分,如何讓判卷老師眼前一亮是高考作文寫作的目標。在高考作文的寫作中最長應用到的就是作文素材,所以提升高考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就是要提升學生的素材處理能力,讓學生能夠將常見普通的素材,運用到高考作文的寫作中,進而讓高考作文大放異彩取得高分。進而,本文對高考作文素材的處理技巧和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能夠全面提升學生作文寫作水平。
關鍵詞:高考;作文;素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于高考作文質量而言,素材至關重要,故而學生若是想要將素材得以更好的利用就要同自己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善于觀察并不斷的積累[1],這樣才能夠對自己的作文予以更加充實,才能更好的展現出作者的個性化。
一、廣泛涉獵,讓一般素材更加特殊
高考語文作文能力的提升,廣積素材是最好的方式,在一般的積累素材的過程中,基本上其實就是把精力的投入到實際的閱讀訓練中[2]。眾所周知,語文的試卷閱讀中,素材非常的繁瑣復雜,然而所要寫的作文的種類也極其豐富,不僅有說明文,還有散文,等等。需要學生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更好的對其進行整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素材的知識厚度,這樣學生在應對高考作文時就能充分的發揮出來。然而,很多學生心里對這一點認識的不夠深刻,因為學生長期受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式,對于語文內容過于機械的分割,作文就是作文、做題就是做題,做完了就過去,學生對于題目中蘊含的大量素材也不會進行積累。透過近些年的高考語文的試卷中,我們可以發現在語言運用部分通常會涉及豐富的生活實際熱點新聞素材,古詩鑒賞中也經常會有從來沒有學過的古詩,學生就可以在做題的過程中將其素材積累下來,留在作文的寫作中發揮出來。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其閱讀內容會涉及到不同人物,或是正面又或是反面,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以后在撰寫議論文時的重要論據。又例如,在文學類的閱讀篇目中,學生可以積極提煉出自己喜歡的內容,同時也可以積累一些美詞佳句,作為以后作文寫作過程中寫作素材。只要學生能夠認真用心,就能夠發現在平時有大量的素材值得我們去積累。
例如,在這樣的一段高考作文內容中“太史公慘遭宮刑后,依然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笑對生活,堅守心中的寧靜,進而成就了《史記》,留下了“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千古絕唱。””從高考的角度而言,這個素材一般,但是就整段的論點論據論證方式上來看都沒有問題,所以,學生可以將自身所積累的素材進行遷移,把司馬遷的內容換成教材中未涉及,但是寫題訓練中有過涉及古詩鑒賞中的《晉書·黃埔謐傳》就會產生非同一般的效果,給人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所以這對于高中語文教師的要求也較高,要注重引導學生平時要廣泛積累素材。
二、打破常規,讓常見素材更具有特色
一般來講,高考作文的寫作過程中,新穎的素材的比較受歡迎,但是若是作文素材都是沒有出現過的,也不是很現實。縱觀高考語文作文中的優秀文章,它所應用的作文素材也都是稀松平常的,但是如何讓一個普通的素材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讓評卷判卷老師喜歡呢?這樣就格外要求高考生在選擇素材的角度要獨樹一幟,具有發展性的目光[3]。
例如在一篇高考作文中,所應用的素材是張愛玲,張愛玲是廣泛學生都為之熟悉的,這就是一個很平常的素材。如何將這個素材變得獨特呢,就需要學生在表達上打破常規的作文手法,將作文重點對擊文章中的核心人物,通過對他們的詳細描寫,進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讓這樣普通平常的作文素材,釋放出更加獨特的效果。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于素材的積累而言,不要過于注重素材選擇的完整性,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素材更加具有意義。例如,一些名人故事的素材,學生和老師都較為熟悉的,然而如何更加高效的得以應用才是最需要學生學習的。所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要把沉默的材料通活,要對于材料細節詳細的描寫。將素材中的精彩瞬間進行重點描寫,讓讀者能夠回味其中。其次,對于普通的素材如何大放異彩,就需要作者對所要研究的事物和人物進行更加細致認真的研究,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收獲更加獨特的理解,就會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進而就會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考作文素材的處理中,學生要善于積累,積累的方向也不要局限于所閱讀的書籍,通過習題試卷中也有廣泛的素材值得學生積累背誦并應用,與此同時學生要用心發現、用心記憶,才能將豐富的素材在腦海中分門別類在寫作中發揮出來。其次,因為素材普遍較為常見和普通,學生若是想要大放異彩就要對細節部位詳細描寫,對人物事情都要仔細研讀,自己把握好了素材情感,就會更好的呈現在作文中。高考作文的素材運用,學生要認真細心,教師也要科學引導,才能進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何峰. 淺談高中作文素材積累方法[J]. 學周刊B版, 2014(5):195-195.
[2] 劉盛媛, 葉應明. 淺談高中生作文素材的積累方法[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4, 000(004):318-318.
[3] 趙海英.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積累的方法[J]. 赤子, 2019, 000(00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