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良
摘要:新課標強調教師角色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與時俱進,改變舊觀念,為學生創造輕松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
關鍵詞:營造、輕松、氛圍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著名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學生的興趣激發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指師生心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諧、平等、合作探究的師生關系。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能增加學生興趣,讓他們思維敏捷從而主動接受知識,不再去機械地接受知識。在課堂中活力四射。因此,新課標強調了學生在樂中學,樂中悟,樂中用。
創造民主、輕松、和諧、濃厚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動的前提條件。新課標強調教師角色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與時俱進,改變舊觀念,為學生創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膽質疑,發表見解,與教師探討。只有這樣的教學環境學生才會愉快鉆研問題,啟發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
在多年的教學和課改實踐中,我經過多次探究和總結,認為營造輕松的語文氛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1.寬松和諧激趣法:
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是平等的,要如朋友般互尊、互賴、互作。師生之間應該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讓學生以最佳狀態進行語文學習,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生命力。
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師生溝通中還會起到重要作用。在講授《蝙蝠與雷達》這課時學生對相關仿聲學等知識一無所知,因此,我就引用《七個葫蘆娃》中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兄弟倆的特異功能進行引導。問學生這兩個有什么特異功能,學生能正確回答。然后我運用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模仿“千里眼”和“順風耳”。學生跟著模仿,最后讓他們概括對本文知識的領悟,直到下課鈴響,學生們還意猶未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是的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人性,與學生交流,教學相長,多結合學生想象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敢于不迷戀權威教材,敢說“我認為”。學生會在一種無拘無束的空間盡情參予,學生興趣倍濃,從而獲得無限的潛能開發展現語文課堂的活力。
2.贊揚欣賞激趣法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重要就是得到賞識。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關注著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清朝著名學者嚴元說:“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孟子曰:“人恒無過,有過則改,無則加勉。”因此課堂上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或用親切的動作,盡量去贊賞學生。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夠享受喜悅,教師也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互親互賞。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課堂活力的形成。蘇霍姆林斯基說提醒教育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
3.認真傾聽激趣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是澆灌工,學生是花圃里的花朵。園丁太辛勤,反而會扼殺學生的天性。在今天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自身業務的提升。教師必須要多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時。我幾乎放手讓學生在疏通文意中爭辯。然后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從而課堂笑聲一片,活力迸發。學生多講教師多聽的教學模式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新課標的規定。只有如此學生的學習狀態會保持活躍和熱烈,課堂才會呈現出活力和魅力。
4.教師魅力激趣法。
一個教師不需要華麗的儀表,只要有親和的教態,搭配得體的衣著,端莊的方法,標準的普通話,那么對學生的注意力具有無形的控制作用,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遷移導向作用。
語文是人間美妙的文學殿堂,教師只有滿腹經綸,才氣橫溢,授課時才會滔滔不絕妙語連珠,讓學生如飲甘露,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授課時要注意語言的形象性、準確性、簡明性、音樂性、邏輯性,讓學生享受美的感染,做學生求知與做人的良師益友。語文教師出色的藝術審美能力與藝術創新能力,有助于激發課堂活躍,使課堂生機勃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引領和點撥下暢游文字王國,用心靈去感受其間的情趣,定會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與學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地位,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不歧視學生,打擊學生。擯棄以往的教學模式,用真誠的心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從而才會去實現偉大的中國教育夢,朝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邁開夯實的腳步。
參考文獻
[1]孟紅.如何上好初中語文課[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1,(12)
[2]王北生.教學藝術論[M].河南大學出版社
[3]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