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碧霞
摘要:“思訓顧標”是三標教學的關鍵性內容,作業是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利用學生鞏固、深化語文課堂內容,有益于學生智力、技能、創新能力的發展,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載體。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應該將分層激勵作業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實施針對性激勵,幫助學生針對性地進行語文知識和內容的查漏補缺。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小學高年級語文分層激勵作業設計及實施策略,以期為廣大教育者工作者提高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分層激勵;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小學高年級語文分層激勵作業的實施不應該僅僅體現于語文日常作業布置過程中,而應該將其融貫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的總過程,強調作業分層設計的激勵作用,重點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動機,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使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最優化作業實踐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實施小學高年級語文分層激勵作業策略。
一、分層激勵作業,實現課前語文輔導
著名的心理學家Piaget曾經說過:“好的教育者應該更加注重給予兒童激勵性的環境,促使兒童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基于小學生的好強、好勝的天性,教師應該在開展實際的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將班級小學生分為基礎層、中等層和強化層三個層次,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語文學習任務目標,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在這樣的分層激勵課前語文作業模式中,在教師布置的針對性學習任務引導下,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能夠對屬于自己學習目標有更加明確的認識,驅動學生進行更多語文預習實踐。
例如,在教學《臘八粥》這一篇課文時,由于這一篇課文涉及我國傳統文化習俗的內容,如果小學生事先不清晰我國在臘八節這一天的傳統飲食習俗以及文化內涵,將會給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產生很大的阻礙。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可以巧妙性地為學生布置這樣的分層激勵預習作業:(1)了解臘八節、臘八粥的來源。(2)了解臘八粥的寓意和象征意義。(3)掌握臘八粥的具體做法。讓基礎層、中等層和強化層的學生分別選擇題目1-3進行深入分析。這樣的具體這樣的內容層次化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布置模式,可以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最大限度的語文學習水平優化,達到充分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的目的。除此之外,為了檢驗小學進行語文預習活動的實際效果,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正式語文課堂將他們所收集的語文資料進行分享,充分滿足小學生的表現欲望,同時還能激勵班級學生不斷地拓展自己的語文知識面,不斷地加深對臘八節、臘八粥的寓意的理解,促使學生自己的語文學習最近發展區不斷地向前移動。
二、分層激勵作業,鞏固課堂知識
由于不同學生的語文實力不同,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重新重視起小學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將分層激勵理念融融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始終,授課教師應該將語文課文內容實施分層,針對課文內容設計激勵性的分層作業,確保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在學生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圍之內,促進每一位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高實現最大限度的優化。
例如,在教學《匆匆》這一課的過程中,旨在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匆匆,它從未停下腳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為了更好地將分層激勵作業理念融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授課教師可以設計難度差異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教師可以從提問課文當中淺顯易懂的內容出發,對學生進行提問:“課文中說時間一去不復返”,那么你們知道時間它去哪了嗎?我們還能找到他嗎?”。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朱自清先生的文筆特色,幫助學生品味大師筆下的文學思想,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能夠找出課文當中分別運用了排比、設問、比喻手法的具有優美意境的句子嗎?”。隨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篇課文的整體認知,引導學生將課文內容與他們的聯系起來進行深入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可以啟發性地提問學生:“文章中用了很多文筆來描寫‘匆匆’,通過品味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啟發呢?”等問題。通過這樣層層遞進、層次分明的激勵性問題提問,其實就是分層作業的另一種形式,可以達到一個因材施教的效果,在延展了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深度的同時還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能力培養。
三、分層激勵作業,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為了“節約”時間,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來進行語文課后作業布置,沒有考慮班級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導致出現語文基礎差的學生解不出題目,基礎好的同學不屑做題的現象,最終導致班級學生的語文水平趨近于“兩極分化”。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也應做到分層,促進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主動性穩步提高,充分體現分層激勵作業模式的科學性。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一課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解決時間有限、精力有限、班級學生多的情況下導致語文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授課教師可以從課后作業的布置方面著手,促使暫時落后的學生跟上大部隊,“吃不飽”的學生進行語文深度學習,幫助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的整體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分別為基礎層、中等層和強化層的學生分別設置如下的課后作業:(1)再次閱讀這一篇課文,結合課文具體內容分析閏土這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2)賞析課文的重點句子,聯系上下文充分理解魯迅先生對閏土的情感、感情。(3)讓學生進行《故鄉》這一本書的閱讀,實現學生的語文知識拓展。
總結: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讓分層激勵作業方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起到最大限度的促進作用,還是必須需要我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不斷地實踐和創新,留心地發現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分層激勵作業實施方法和策略的不足,然后不斷地進行針對性地改進和創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大敏.小學語文高段分層次作業設計[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7):230.
[2]袁秋菊.淺議如何合理設計小學語文的分層作業[J].赤子,2019(3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