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蘭
摘要: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往往注重常識的傳遞,而忽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文章從深入教學的角度,探討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并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的本質變革,教師在掌握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既要采用深層次的教學方法,既要教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又要讓學生在借鑒過程中學到更多的內容,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對小學語文深層教學化的基本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課堂;深度教學;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當今教育界中,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教學的熱門詞匯,不僅引起了教育者的關注,也引起了許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在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手段越來越難以適應要求。聚焦品質是對教學目標的全新思考。但要想真正完成重點優質教學的建設,必須深入開展學生教學建設。深層教學是一種課堂學習,它以學生表面上的常識范圍為目標,通過對常識的深度懲罰來達到觀念上的體驗,從而指導學生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目前,我國教學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深入借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魅力,而且要激發學生的自立能力和主動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加倍地自立。
1、優化目標,加強教學寬度
現在的教學,已不再單獨滿足簡單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深度學習的一個要求,更是社會對人才的一個要求。學習目標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靈魂,支配著教學全過程,規定了教學的走向。為此,教師要基于深度學習,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目標,進行精準的設計,力求做到目標具有實際性,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為此,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這一課程中,可設計不同層次和方向的學習目標: 一是品味課文的優美的語言,體會自然界的美麗場景;二是通過學習,對以前學習過、描寫大自然的課文進行簡單的統計、歸納;三是了解課文中的擬人手法,并進行仿寫。這樣的目標設計,將教學目標的范圍擴大,讓學生不局限思考,有利于加強課堂的教學寬度,完成深度學習。
2、整合資源,挖掘教材深度
資源的整合,包含了幾個方面,首先,是基于課堂,對教材文本資源整合方面,要正確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深度了解課文的含義,建立感情上的聯系。例如,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呼風喚雨的世界》寫的現代科技帶來的生活改變。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讀故事,感受科技的發展。然后,在學習課文的結尾:現代科學技術,必將創造一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針對此句話,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現在有哪些科學技術帶來的變化,是課文中沒有提及的呢?并聯系現階段的社會科技發展現狀,向學生灌輸要科技強國、努力學習的信念。這樣一來,在教學中,不僅僅讓學生去了解表面知識,而是通過一些深刻而獨到的資源設計,讓教材內容的深刻含義得以浮現。其次,是進行學科資源的整合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深化學習感悟。如: 進行課文《蟋蟀的家》這一課時,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給學生講解一些關于蟋蟀的生理知識,培養學生進行深入探索的習慣,還可以推薦一些課外資源,例如法布爾《昆蟲記》給學生,既鍛煉學生的課文理解,又培養學生的課外延伸,還和一些自然課程進行交叉講解,一舉多得。最后,深度學習一定離不開教學和生活資源的整合,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生活中感悟課文,然后進行知識遷移,建構新知。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的學習過程中,課程資源進行如下設計:“了解一下圓明園的毀滅時間、原因,以及過往的輝煌歷史”,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設計,來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培養思維,引導自主學習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營造教學的良好氛圍,為學生心理的形成提供充分的前提條件。一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造生動、自由的課堂氣氛;由于他們缺乏社會經驗,所以他們對規則知之甚少。由于他們的天性,他們愛玩,愛搗亂。因而不適合于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嚴峻、枯燥的情形。先適應其氣質特征,建立生動活潑的講堂,使學生生理愉悅,再在語文學習書過程中轉換思路,樹立自信,自動介入平時的交流與討論。利用這些詩歌教學,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人們的心聲,挖掘真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要打好基礎,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探討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好,不僅僅是學生漢語學習。而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常識的傳授,更注重思想的發展和情感的培養。體會這種教學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還可以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質量。在語文課堂中,營造民主與平等的氛圍;年青人雖然年輕,卻表現出強烈的愿望,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認可。但是在中國常識的內容,特別是在文學作品中,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教學的需求往往是基于師生互動和教學的啟示。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能體會到發問的真諦,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精確年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對自動思考和自動發散的理解,逐步塑造學生的思維。
結語
總之,當我們的語文深度教學時,老師們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天一天的積累經驗,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專注品質。另外,在借鑒的過程中,教師也能體會到古詩教學、多樣化教學以及常識整合的方法來構建教學,這樣才能在泛化中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最終培養出更多通才。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我們要從源頭做好深層次的教學建設,這里所說的深度,并不代表常識的難度,而是在已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智力和才干,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相應的文學素養,為以后更輕松的閱讀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陸雯君.破除障礙,讓語文教學走向深層對話[J].課外語文:上, 2017,58(26).
[2]孫信湘.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的實踐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17(3).
[3]王鐘,王道福.小學語文深度教學需要審視價值取向[J].新課程(上),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