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豐華
摘要:自人類進入到文明時代以來,并對人類的全面發展進行著深入且全面的探索。而勞動教育不僅是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帶動其發展的重要形式,在小學階段設置勞動課程,不僅是為了實現勞動教育目標,同時還是為了貫徹與落實黨的時代教育方針與要求。
關鍵詞:農村;小學勞動課程;建設探索;實踐
1.農村小學勞動課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勞動價值體現
在目前素質教育理念下,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立德樹人”。但是在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勞動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途徑,在素質教育中,勞動教育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小學教育中國,很多學校的教育模式還比較傳統,很多教學對勞動教育的內涵也沒有一個真正的了解和認識,而對勞動教育開展的主要內容和開展勞動教育的方法更不了解,很多教師認為勞動教育就是簡單的進行衛生清潔等。還有一部分教師在實際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經常將一些熱愛勞動的思想強行灌輸給學生,有的時候還會將勞動作為對學生的一種懲罰。這樣勞動教育的價值不僅不會得到體現,同時也會給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造成影響。另外,以前小學只設置勞動教育課程的過程中,一般是為了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相關創作比賽等活動中,但是實際的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教師只將重點放在了學生比賽參與方面,并沒有將勞動教育的真正價值給體現出來。
1.2教學方法單一化
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中的關鍵因素,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會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根據有關調查發現,小學階段的教師,在為學生們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因為對勞動教育不夠注重,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所應用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單一化,而且有很多教師普遍認為,勞動教育其實就是讓學生們進行大掃除,在實際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也是讓小學生通過掃地等來開展勞動教育,還有一部分教師是通過讓學生做手工來開展勞動教育學習,有的老師直接將勞動課變成了手工課。這些單一化的勞動教育模式,學生們在實際勞動的過程中,勞動積極性也會比較低,而且激發不了小學生勞動的興趣,同時還降低了勞動教育的價值。
2.農村小學勞動課程建設的實踐方式
2.1通過主題班會,彰顯勞動價值
為了進一步加強小學勞動教育的效果,教師在實際開展勞動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理念和思想方面,在實際開展勞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將這種新的理念和思想滲入到勞動教學中來。而要想實現這些內容,教師可通過主題班會的方式,圍繞勞動教育主題,同時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多元化的主題班會,提高勞動教育效果。
首先,教師可以將我國傳統的節日,來作為勞動教育活動開展的載體。在勞動教育主題班會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把我國的傳統節日和文化作為一個切入點,然后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引導和帶領學生來開展勞動教育,在班會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將自身的經驗和心得分享給學生,通過勞動教育主題班會,將勞動主題的價值有效的體現出來。
其次,與其它學科進行有效結合,創建綜合性勞動班會主題課程。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和通過主題班會,將品德或者是一些綜合實踐課程等融入到勞動主題班會中,然后將其作為切入點,為學生們開展綜合性班會課程。在班會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為學生們播放一些音樂,放松學生們的心情,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和興趣。在對勞動班會課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在設計中插入一些思想品德相關內容,讓學生對勞動的價值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這樣,在豐富班會內容的同時,還提高了勞動班會的創新性,同時也將勞動主題班會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體現了出來。
最后,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開展針對性勞動教育班會。小學生由于年齡都不是很大,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語言來引導學生,可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教師要與學生主體性原則進行結合,選擇與學生情況相符合的方法,帶領學生通過游戲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教育主題班會中。
2.2加強家庭勞動教育
加強學生的家庭勞動教育,主要是指學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主動分擔家務,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做好清潔衛生,使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學生生活自理。家庭勞動中主要涉及五“衣、食、住、行、管”這五個方面。加強學生家庭勞動教育,讓學生通過家庭勞動,培養學生自主進行家務勞動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品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家風。在學生進行家庭勞動過程中,把“衣、食、住、行、管”這五個方面內容作為家務勞動載體,在家庭生活中,為學生創造承擔力所能及家務勞動的機會,讓學生在進行家務勞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的優良品格,讓學生理解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承擔家務勞動是必要履行的義務和責任,同時也讓學生在家務勞動實踐中,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
2.3結合實際生活,體驗勞動成果
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其將開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勞動教育效果,因此,教師要想使勞動教育效果得到提升,還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實際勞動過程中,感受和體驗勞動教育中的樂趣和勞動成果。而主要想快速的實現這一教學目的,還需要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來不斷加強小學生勞動教育。而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的方式,來讓家長傳達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導家長,為小學生列家庭勞動教育計劃,讓小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家庭勞動中來,比如說掃地、打掃衛生等。而這些都是和學生生活有關的勞動內容,所以,學生在開展的勞動教育活動的時候,也會更加有興趣,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同時也將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成果有效的體現了出來。
結論:
在農村小學開展勞動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育人的目的,“勞”只是實現“育”的一種方式及手段。對于小學生來講,該階段時期是提升其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我們要通過勞動課程的設置來促進勞動育人價值的發揮,改善勞動教育所出現的邊緣化現象,使其走向正常化。
參考文獻:
[1]魏瑩.新時代區域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策略[J]. 基礎教育參考,2020(11):21-23.
[2]鄧登洪.試析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對策[J]. 速讀(上旬),2020(11):196.
山東省肥城市汶陽鎮中心小學 27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