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由于自身身體條件及智力水平的因素,很難同正常兒童一樣通過模仿照顧者或自身學習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有的院舍內照顧者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往往會直接幫他們進行洗臉、刷牙、洗腳、疊被子、穿衣服等本應自理的活動,這就使院舍內一些特殊兒童在生活中對照顧者或志愿者的依賴性較強,獨立生活能力不足,有的甚至無法完成基本的自理行為。幫助院舍內特殊兒童提升自身的自理能力,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照顧好自己,是院內特殊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院舍內特殊兒童將來進入社會的基本保障。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的自發性活動。游戲對于兒童的教育,遠遠比單純課堂學習更加高效、全面。兒童能夠通過游戲的方式了解世界、認識自己、結識同伴,能夠通過游戲行為輕松愉悅地獲得基本認知、交流交際、情感體驗以及身心發展等方面的提高,且游戲對于院舍內特殊兒童同樣有效。本文將通過開展有目的的游戲,幫助院舍內特殊兒童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建立他們的自信心,為其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影響特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
影響特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分為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
外界因素包括福利院機構、福利院工作人員、環境。第一,機構。福利院作為特殊兒童的保護者,承擔著他們的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及特殊教育的各種職責。機構更多地把工作交給護理人員,如兒童能夠自身完成的洗臉、洗腳、洗衣、疊被、掃地等,都由護理人員高標準、程序化完成。
第二,人員。其一,照顧者。由于每個班次會有規定的交接班時間,時間緊張,工作內容繁多,造成照顧者沒有時間和精力指導特殊兒童自理。且一個照顧者同時需照顧6~8個兒童,造成了照顧者往往無法給予其足夠的自理的機會。同時,照顧者的工作內容會成為考核其工作的重要內容,而兒童的內務和個人清潔衛生直接反映了照顧者的工作,個別照顧者為較好地完成工作,較少給予兒童自理能力的提升機會。此外,隨著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志愿者會幫助特殊兒童完成居住環境清潔等工作,但少部分志愿者卻沒有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教授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上種種原因造成照顧者有時無法像家庭生活一樣向兒童提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其二,特教教師。院內特教班的教學通常采用的是大課堂的方式,對于有個性化需求的兒童,有時無法做到一對一進行講解或輔導,對于其長期無法掌握的自理活動,有時也會替其完成。
第三,環境。根據兒童的生長特點可知,當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一項任務時,會產生很大的成就感。此時照顧者和身邊同伴如果能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鼓勵和認同,將會提升他們的自信,并使其形成良好的個人認同,從而增加其面對困難的勇氣。院舍內特殊兒童有自尊心,做好一件事很需要得到周圍人的肯定,此時如果沒有得到積極反饋及認同,其會感覺被忽視,從而降低自我認同,降低自信心。部分照顧者和同伴有時忽視了兒童此方面的需求,不常給予積極的認同,降低了兒童的積極性。
自身因素。特殊兒童學習技能時,需要將整體活動細致地一一分解,由簡到難、由單一到復雜地進行學習和練習,需要照顧者給予教授和指導,或者同輩之間進行模范學習。院舍內特殊兒童由于自身特殊的情況,機構和照顧者都希望其享受到高質量的生活,為其衣食住行提供了細致的服務。在院舍內生活的部分孩子,習慣有他人包辦代替,當自己有意識地去做一點能夠做的事情時,往往會因為沒有經驗無法達到標準。
用游戲提升特殊兒童自理能力的方法
第一,開展動作模仿游戲。動作模仿是兒童參與游戲活動的最基本形式。通過動作模仿可以直觀地、簡單地形成記憶。在游戲模仿的過程中,兒童可以通過觀察自己和照顧者、同伴之間動作的異同,對自身進行糾正及強化。例如,可以讓特殊兒童模仿照顧者或者教師的動作完成刷牙這個活動。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嘗試,特殊兒童慢慢地會掌握此項技能,久而久之形成習慣。
第二,開展角色扮演游戲。角色扮演游戲會為兒童營造一個游戲的場景,每個參與者會有不同的角色分工,結合兒童日常觀察或教師繪本故事的講述,制定一定的游戲規則。在游戲過程中,參與者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角色扮演。如在模擬課堂游戲中,教師的扮演者會通過模仿擦黑板等動作,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學生的扮演者會通過模仿掃地,擦桌子等動作,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
第三,開展競爭角力游戲。通過組織競爭角力比賽,能夠激發兒童的好勝心,以賽促學,調整兒童的積極心態。如夾豆子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兒童使用勺子盛出盆里的玻璃球到碗中,看誰完成的多,從而鍛煉他們的精細動作,提升他們獨自完成吃飯的能力。比賽不是為了評出優勝,而是讓兒童通過榜樣力量建立目標,提升自己。照顧者應該利用比賽結果,強化正確的方式,讓兒童修改自己曾經不正確的活動。
(馬寧,女,碩士,研究方向為特殊兒童社會問題,單位系河北省石家莊市社會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