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芝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中,提出的第一學段口語交際的學段目標與內容有六點。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普及,絕大多數學生可以做到第一點,即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根據部分一年級學生不敢說、不會說的口語交際特點,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讓其學會口語交際,通過創造情景讓學生想要口語交際,通過鼓勵發言讓學生敢于口語交際。步入二年級后,大多數學生已經較為熟悉學校生活與課堂氛圍,那么,怎樣在二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規范地說。規范學生的口語交際行為前,要先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開口,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前提條件。“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想讓學生想要開口說、敢于開口說,就要讓學生對課堂充滿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創設生動而有趣的教學情境,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投影,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小動物,讓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討論這些動物有什么特點,讓學生積極舉手、踴躍發言。在教學《口語交際:商量》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讓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拉近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拉近課堂和生活的聯系。教師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還要依靠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口語交際進行肯定的評價,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口語交際,以主動的態度進行口語交際。
要規范學生的口語交際行為,就要讓學生有禮貌、有表達的信心。以語文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的教材內容為例,《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中提出要求—吐字要清楚,承接了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我說你做》中“課堂發言需響亮”的教學目標。聲音響亮地回答教師的問題,一直是教學課堂上的基本要求。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要注意從小培養其這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口語交際:做手工》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前選擇折手工的作品,并自己練習說一說,再在課堂上展示和教學折手工。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規范口語交際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按照順序說。通過使用“先……再……然后……最后……”或“第一……第二……”這樣表示順序的詞語,學生的表達會更加有序。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簡潔地說,為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作鋪墊。說的前提是認真聽,因此,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說的方法,還要教會學生聽的方法。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提出說的要求,還要對學生提出聽的目標,即一邊聽一邊記住主要信息。其中,重要的是讓學生復述內容,讓學生將聽到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在后面的《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教學中,教師要要求學生認真聽,知道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容。口語交際是雙向交流,是聽、說、想三者相互促進的,教師應讓學生努力做到“能認真聽別人說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目前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讓學生學會簡潔地說,鍛煉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比如《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依靠圖片復述故事,能讓學生練習有條理地講故事,幫助學生整理清楚課文內容的思路,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我是什么》的課后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概括“我”會變成什么;在《植物媽媽有辦法》的課后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植物如何傳播種子。通過這些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學會簡潔地說,學會提煉概括課文的內容,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進而鍛煉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上文提到,口語交際不單是要求會說,而且與聽、讀、寫等息息相關。讓學生學會簡潔地說,就是要求學生學會提取關鍵信息,提高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全面地說。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全面地說,與上文提到的“讓學生學會簡潔地說”并不矛盾。讓學生簡潔地說,是讓學生抓重點說,剔除無關緊要的內容;讓學生全面地說,是要求學生抓全要點。比如,在《寫話:留言條》這一課的教學中,就能夠很好地體現二者的取舍。首先,留言條的內容要全面,即要包括稱呼、正文、落款,正文中要全面地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其次,留言條內容要簡潔,即正文中,不要涉及與此次留言事由不相關的語句。由此可見,全面地說與簡潔地說是不沖突的。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訓練學生全面地說,可以著手于訓練學生找全答案。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一個點一答,因此教師在提問時就要注意。比如在《拍手歌》一課的教學中,如果提問“課文中有哪些動物?”,許多學生會看到什么說什么,而如果把問題換成“課文中提到了幾種動物?它們分別是什么?”,就訓練了學生全面地回答問題的意識。
總而言之,教師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規范地、簡潔地、全面地說,口語交際教學不應局限于幾堂口語交際課,而應將其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市城北高科園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