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引
摘要:在新的課程標準改革下,高中化學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化學教師作為新課程的首要實施者,他們對學生的教學顯得格外重要。所以化學教師要牢牢把握新課程下的科學發展,站在高中化學的精神高度去教育學生,讓高中生充分掌握到高中化學的精髓,進而培養高中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本文就此展開討論,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5-379
高中化學是高中理科生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在新課程下,也仍然有很多學生選擇化學,說明化學科學的魅力對學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而科學理念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當今時代十分重視學素養的教育,尤其是當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現,讓科學變得尤為重要。新課程中就是為了讓科學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在學生的教育中,讓學生慢慢培養對化學學科的興趣,然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所以高中化學教師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努力達到新課程的目標。
一、分析高中化學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學科教學中存在許多的問題。(1)教師對教學過程不重視。化學本來就應該是在實驗中進行然后總結得出結論的學科,但是大多數的教師都在應試教育的制度下,只是一味的加快教學進程,自己講解實驗,而不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對化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為在學生眼里本來有趣的東西,卻變成了依然是枯燥乏味的死知識點,學生心中不免失望,久而久之,當然就會沒有興趣和信心去學習化學。(2)學生沒有學習熱情,很難達成教學目標。教師教學就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所以很多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開展的。而化學學科的探究性比較強,但是高中課程比較緊湊,部分學生抽象思維比較差,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學習化學的情緒也越來越低迷,然后進而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缺少動力,最后就會直接導致教師看不到教學的成果。
二、探究新課程下高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培養途徑
2.1配合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宏觀與微觀觀察能力
化學實驗一直都是化學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每個實驗都可以培養學生不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特別重視配合化學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觀察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進行化學實驗,學生就無法理解化學世界的多姿多彩。所以教師在設計實驗的時候,要特別重視實驗的過程,要精心設置實驗的流程,在做實驗之前要特別囑咐學生注意事項,要完全保證學生的安全,還要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實驗現象,避免學生找不到觀察的重點,教師要在實驗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給學生指出不易觀察的現象,讓學生特別注意。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時候,其中講到金屬鈉的化學性質,其中做鈉與水的反應的時侯,教師在要課前就讓學生思考“鈉與水接觸會有什么反應”、“反應現象是什么”等問題先讓學生預習課本,然后在做實驗之前先告訴學生注意事項,并且將注意事項寫在黑板上,以免學生忘記,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等實驗結束先讓學生自己描述實驗現象是什么,然后教師在講解,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宏觀和微觀的觀察能力。
2.2為學生創造化學情景
在學習的時候,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習氛圍的營造,為學生創造化學情景就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在化學中創設情景一定要有針對性,比如教師在上課之前講解一些科學小故事或者講一些化學學科中的經典案例讓學生了解化學科學的魅力,同時也可以在案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師還要學會運用科學技術,比如學校的多媒體,讓其在創造化學情景中發揮作用。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四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第一節化學反應速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先找一個關于化學平衡的小故事,讓學生了解一下什么是化學平衡,然后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化學平衡的視頻,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因為化學平衡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內容,而且比較抽象,學生一旦缺乏想象能力,就很難理解化學平衡,即使當時理解了,等到做題的時候也會出現不能理解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巧妙的設計化學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化學平衡的過程,并且比教師簡單的講解要記憶深刻的多。所以情景對學生理解課本內容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
2.3傳遞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學生由于生活經驗比較少,就很難將化學和生活聯系起來,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是如何來源于生活的,并且將學過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就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讓學生自己發現什么理論知識可以運用到生活中,這樣既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也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比如在生活中燒水的快壺用久了里面會產生一層白色的水垢,傳統的方法就是要用清潔球去刷,耗時耗力。但是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會學到水垢的主要成份就是碳酸鈣和碳酸鎂等一些不能被水溶解的物質,而這些物質的本質都是堿性的,用酸可以溶解它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酸就是醋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家親自做實驗,將家里的白醋倒入快壺中加熱,然后在用清水沖洗一下,就會發現水垢很容易就下來了。但是教師也要告訴學生要小心,不要燙到手等注意事項。這個小小的實驗既讓學生鞏固了學過的知識,還讓學生更好的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到了一起,還在不知不覺中就傳遞了化學中的科學素養。
結束語
化學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僅僅是一些化學式的教授,更應該講清楚每個化學式的原理,用途。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要提高化學學科的學科素養就要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運用到實踐里。把培養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最為教育的最終目的。而在高中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要參加高考,所以就要對化學知識有深刻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室不僅要考慮到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性,還要考慮到高考對知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孫小花.新課程下高中化學學科素養培養途徑探究[J].考試與評價,2021(03):39.
[2]許飛鵬.淺析新課程下高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9(14):71.
重慶市墊江實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