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文章以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為切入點,主要采用內容分析和比較分析的方法,以《魯中晨報》和《溫州日報》在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5日新冠肺炎暴發初期的兩家媒體公眾號的報道內容為研究樣本,對比兩家本地媒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報道推送。通過議程設置理論分析觀察國內戰“疫”中都市報和黨報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道,為今后我國都市報和黨報的地方媒體公眾號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議程設置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新冠肺炎;議程設置;都市報;黨報;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2-0165-03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短時間內感染人數不斷增長。全國各級各類媒體,尤其新媒體對疫情狀況進行實時報道和分析。
21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頻發。相較一般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往往具有突發、不可控、持續時間長及與公眾普遍密切相關等特性[1]。怎樣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處理和報道,直接影響到政府和媒體的公信力與權威性。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端口在輿論引導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央媒和地方媒體全力出擊,以輿論引導、科普服務、疫情動態等方式迎接戰“疫”挑戰,比如淄博的《魯中晨報》和溫州的《溫州日報》這兩家地方報業的媒體公眾號就在我國地方新媒體的改革實踐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報道的議程設置方面展示出了較強的實力。
二、研究緣起
自2012年微信公眾平臺上線,傳統媒體為了適應受眾當下的閱讀習慣,紛紛開通、運營本報的微信公眾號。和傳統報紙相比,媒體融合為報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平臺,同時與自媒體編輯相比,傳統媒體的編輯更專業、更嚴謹,也更有行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中,由傳統媒體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展示出了比一般自媒體賬號優秀的實力。
疫情期間,互聯網是受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微信公眾號“青年記者”2020年2月10日發布的推文《疫情“遭遇戰”:媒體公眾號分水嶺?》中提到,“隨著山東出現確診病例,傳統媒體主辦的各類新媒體賬號變得十分活躍?!蟊娋W淄博’微信公眾號竟然在一天之內(1月30日)出現8篇點擊量達到‘10萬+’的文章,其他地級市媒體公眾號的點擊量也相對迅猛。這樣的點擊量,連一些國家級媒體公眾號也望塵莫及”[2]。由此可以看出,疫情的來勢洶洶使得受眾對“本地化信息”的需求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作為淄博本地媒體的《魯中晨報》和溫州本地媒體的《溫州日報》兩個公眾號,在這次抗“疫”宣傳報道中既表現出了共性,又存在著個性。本文通過議程設置理論分析地方都市報和黨報微信公眾號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報道,旨在為我國地方新媒體在今后的突發公共事件的議程設置方面歸納出值得借鑒的地方。
在傳播學的研究領域中,議程設置理論是一項重要的研究理論。這一理論指出,大眾傳媒具有無形中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特殊功能。新媒體環境下,從紙媒到客戶端、短信到微信、博客到微博,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使新聞活動以某些新的形式被傳遞給大眾,媒介環境的變化導致議程設置理論相應發生了改變,比如傳統媒體開辦的微信公眾號,呈現出新的特點。
三、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魯中晨報》和《溫州日報》微信公眾號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報道內容為研究對象,時間范圍限定于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5日;內容范圍限定于公眾號推送內容。
選擇這兩個媒體公眾號有兩點理由。第一,《魯中晨報》由山東大眾報業集團主辦,報紙于1999年7月1日創刊,是由大眾報業集團創辦的一份面向城市居民的省級地域性生活類晨報;《溫州日報》于1947年5月1日創刊,系中共溫州市委機關報,是綜合性日報。因此,兩個公眾號都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第二,疫情暴發初期,溫州屬于疫情重點地區,淄博為非重點地區,分析、對比兩地的地方媒體在疫情期間報道的不同表現,可以掌握不同媒體在特殊時期的特殊數據,為新媒體時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道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和比較分析的方法,對《魯中晨報》和《溫州日報》微信公眾號在2020年1月20日到2月5日發布的新聞報道展開分析。為實現研究目的,本文從兩個公眾號的報道數量、新聞來源、內容導向、板塊設置切入,對樣本展開分析。
四、研究發現
(一)報道內容
1.報道數量。本文對所選取的兩家微信公眾號《魯中晨報》和《溫州日報》在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5日的相關推送文章進行統計,結果顯示,《魯中晨報》在此期間共發文364篇,與疫情直接有關或受疫情影響而相關的文章有316篇,占87%,其他48篇,占比13%(如圖1);《溫州日報》在此期間發文252篇,與疫情相關的有228篇,占90%,其他25篇,占比10%(如圖2)。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報道中,《魯中晨報》和《溫州日報》部分內容類型相似,但二者又有明顯區別,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兩大媒體分別屬于都市報和黨報。黨報的主要職能是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向社會傳達黨的意志,深入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熱情報道人民的偉大實踐;而都市報在傳播黨的意志的同時,更主要的職能是面向城市讀者提供服務[3]?!遏斨谐繄蟆烦龍蟮辣镜氐拿裆侣労鸵咔閯討B外,還大量轉載其他地區的社會和民生新聞,滿足受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溫州日報》的報道以本地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宣傳為主,因此在整體數量上《魯中晨報》多于《溫州日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浙江一度成為除湖北以外確診人數最多的省份,溫州則成為浙江確診人數最多的市,這也是《溫州日報》疫情相關報道占比與《魯中晨報》相比較多的原因之一,而淄博作為這次疫情的非重點地區,疫情相關報道占比數量相對少于溫州。

從報道數量的數據來看,兩公眾號在1月20日到1月22日每日疫情相關報道的新聞數量維持在5篇內,1月20日《魯中晨報》關于疫情的報道僅1篇,《溫州日報》有2篇。1月23日起,兩地媒體關于疫情報道的數量有小幅度上升。1月27日開始,總體推送的報道數量急劇上升,其中,27日、28日、29日三天的增長變化最為明顯,兩個媒體報道的全部內容皆與疫情相關,《魯中晨報》在28日的疫情報道數量甚至達到了33篇,《溫州日報》在29號的推送也達到了21篇。2月2日到2月5日,兩個媒體的每日報道數量變化量縮?。ㄈ鐖D3)。后期兩地媒體每日報道的其他社會新聞或文娛類報道減少至1篇,《溫州日報》甚至連續4天都未報道與新冠肺炎疫情無關的內容。

2.新聞來源。從新聞來源看,期間兩家媒體公眾號報道來源大多為轉載,1月29日到2月5日,《溫州日報》有6篇原創,《魯中晨報》無原創內容。根據定量研究的具體數據分析,其共同點是本報記者的本報媒體來源占比最多,其次是地方媒體,包括本地媒體和其他地方媒體,占比最少的為商業媒體;不同點在于《溫州日報》公眾號中有本報原創內容,《魯中晨報》則都為轉載內容。兩家媒體發布的轉載內容中,多數轉載來源為中央媒體,《溫州日報》的內容轉載多源于新華社,《魯中晨報》的轉載內容則出自人民日報的內容較多(如下表)。

3.內容導向。從內容導向看,隨著各地確診病例數量的增多和各地防控疫情政策的實施,人民群眾對本地化信息的需求激增。中央級媒體和省級媒體的報道大多是對病例數據整體數字的報道或根據情況選擇性刊登,而此時受眾最需要其實的是身邊的病例數量和患者詳情。正是這種需求導向,使得本地媒體公眾號憑借其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關聯特性,閱讀量和訂閱量出現突然的增長,涌現出“10萬+”的態勢?!稖刂萑請蟆返膱蟮捞匦栽谟谝龑缘膬热荻?,既有政府層面的應對措施,展示政府形象,又有來自第一現場的聲音,關注民眾,利用“在地性”的資源優勢,重點出擊于解析政府政策,回應民眾切身需求;而《魯中晨報》的報道特性在于服務性的內容較多,報道主題更為多元化,“社會民生”和“專家科普答疑”主題報道頻次最高。
(二)板塊設置
為了使群眾更加方便地了解和查找疫情信息,這兩個媒體在公眾號首頁都設置了戰“疫”板塊?!稖刂萑請蟆返膽稹耙摺卑婷嬗杀娭境沙呛蛿底謭蠼M成,人們點擊即可查看疫情最新情況、防疫部署、復工復產等內容;《魯中晨報》的疫情實時板塊由疫情實時、山東動態、淄博動態、發熱篩查、新聞報料幾部分組成,梳理歸納了疫情防控消息,可方便受眾更加快捷、方便地查看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道。
五、結語
(一)借鑒亮點
1.在報道的“時、度、效”上,新媒體疫情報道要突出新聞時效。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市民的恐懼心理漸起,流言和謠言在朋友圈、家庭中迅速傳播。作為地方媒體,尤其是新媒體,其在疫情中樹立“服務”意識,及時、準確“發聲”,對受眾最關心的本地消息進行權威發布。
2.在報道內容與數量上,都市報與黨報根據自身定位制定不同策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初期,科學高效的健康知識能成為讀者意識上的定心丸,其社會意義不亞于一線實戰。兩家媒體平臺還陸續開展各類網絡互動活動,在大眾因疫情無奈居家時提供消遣,帶來娛樂,緩解抑郁情緒。
3.在公眾號的板塊設置上,突出優勢,形成個性。在這個新媒體不斷發展的時代,想要贏得受眾的認可和關注,不但要在內容上吸引讀者,還要注意公眾號的維護和美化,不斷進行創新,找到適合自己公眾號的版式風格。
(二)反思不足
1.新媒體下議程設置內容同質化。在兩家本地媒體微信公眾號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推送中,很多的報道內容存在同質化現象,并且在新聞來源上,兩家媒體都有大量報道是轉載于其他媒體,缺少原創性?,F在不少傳統媒體都推出了融媒體的新形態,微信公眾號幾乎成為標配,但是這種內容的搬運、疊加只會加深新聞內容的同質化。
2.新媒體下議程設置主題變換頻繁。雖然當時社會熱點的大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但除疫情報道外,社會民生新聞、一線報道等各種新聞鋪天蓋地而來,在各種新聞的沖擊下,受眾很難將焦點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因大眾焦點的頻繁轉移,才形成不久的議程很容易被社會遺忘,導致傳播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實現傳效果的最大化。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博熱搜和微信公眾號推文,往往一個消息的熱度還沒結束,新的消息又接連出現,大眾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在一件事上,無法對一件事情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討,未來,議程設置內容頻繁替換的現象還將持續下去。
3.新媒體中報道形式單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中,雖然《魯中晨報》和《溫州日報》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的報道推送文案都運用了各種數字化形式,如H5、短視頻、動圖等,但大部分仍是靜態的疫情圖表和圖片,新形式的應用和創新不夠。
(三)思考
傳統媒體已經認識到新媒體在議程設置過程中的影響力,但作出調整和改革需要時間和能力,需要相關從業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要充分認識和利用新媒體的資源優勢,順應時代潮流,例如,在新聞領域增加數字新聞、新聞直播、AI新聞等都是創新性的嘗試。在議程設置過程中,在內容和形式上既要保持真實性又要增加創新性,新媒體報道的新聞既要保證新聞消息不失真,又要讓群眾喜聞樂見。無論在新媒體環境還是傳統媒體環境下,“內容為王”永遠是不變的法則,新媒體吸引粉絲不能靠形式、靠標題,而是靠內容、靠質量,尤其是本地媒體,必須深耕當地內容。所以,傳統媒體要臨危不亂,仔細辨別新聞,篩選消息內容,都市報和黨報要對彼此的優秀模式予以借鑒。主流媒體在新媒體時代應該堅守自己的底線,不放棄專業把關,將公共性傳播擺在首位,切勿將標題等同于內容,將流量等同于價值。
參考文獻:
[1] 單學剛.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宣傳[J].中國報業,2020(03):40-41.
[2] 高金國.疫情“遭遇戰”:媒體公眾號分水嶺?[EB/ OL].青年記者,https://mp.weixin.qq.com/s/-jVVU-4Jc00MuOyqayqRirg,2020-02-10.
[3] 董曉波.黨報與都市報在題材選擇和處理上的區別[J].新媒體研究,2016(16):142-143.
作者簡介:袁小雨(1995—),女,山東淄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