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華
摘要:本文從教學實際角度出發(fā),結合當前新課程標準標準與教材設計理念,對如何發(fā)揮教材的系統(tǒng)編排價值,來保障教學的有序開展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練習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256
練習系統(tǒng)是一本教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從形式到具體內容都會隨著教材的主題和相關內容來進行變化。練習系統(tǒng)的運用十分考驗教師的能力,運用得當更是對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正因如此,有必要從教學實際角度出發(fā),圍繞教材的練習系統(tǒng)形式特點和內容結構,來對具體運用的思路和策略進行探索分析。
一、綜合考量
1、難度預估
根據新版小學語文教材呈現(xiàn)出的層次性基本特征,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學情來進行難度的綜合考量和預估,使練習內容也能夠初步體現(xiàn)出層次性特征,以滿足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一般來說,小學階段主要可以分為基礎、提升和拓展三個層次,基礎層次需要全體學生保質保量的完成,提升層次則需要教師關注到一些有很大潛力,但卻亟待引導和啟發(fā)的學生,向其施以集中且多次的點撥指導,從而獲得成長和提高。拓展層次是不需要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的內容,而是一些針對學習仍有余力,但卻無用武之地的學生,教師可以再針對其實際情況進行更細致的能力層次劃分,為其提供充足的自主選擇機會,以滿足實際需要。無論是哪一個層次,都需要教師保證實際練習內容和學情之間的契合,避免學生感到“太簡單”或“太難了”等情況發(fā)生。
2、結合實際
從教學實際角度出發(fā),教師可以從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不同階段來對練習進行分層。比如有些練習內容需要學生在課前作為預習作業(yè),來為課堂教學做鋪墊,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其設計為課前預習的準備性練習。即使是課前預習也應當考慮到內容設計的難易程度,既要能夠使學生帶著質疑去到課堂中解惑,也不能夠過于復雜,使學生在課前便失去了信心。通過帶著已知以及對未知的疑問、思考進入到課堂之中,學生會更加專注于找尋答案,這同時也更利于教師組織和開展教學,使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從而實現(xiàn)針對性教學。在完成課前預習作業(yè)的基礎上,教師也應該關注到學生的完成質量,及時地了解和把控學生的實際預習情況,同樣有助于對教學實踐進行適時調整。比如一些含有重難點知識的練習內容就應該放到課堂上來進行思考,而這些都需要根據學生完成預習練習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考量,從而最終確定課堂教學應當呈現(xiàn)的具體內容。根據預設資源來精心設計教學是教師的基本經驗,既能夠有效避免對教材的生搬硬套,也使得教學真正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助于其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于課堂上沒有完成的練習,可以留作課后作為作業(yè),以實現(xiàn)對課堂的補充和延伸。一般諸如“快樂讀書吧”的練習內容就可以分為讀前導讀,讀中促讀和讀后交流三個層次,這樣便將課內外進行了統(tǒng)一。像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練習板塊均屬于課內外結合的內容較多,所以可分為課前準備、課中指導交流與課后跟進幾個環(huán)節(jié)。
3、根據結果
根據完成的效果來進行分層,也可以得到自主完成、交流討論和探究等方式,這些方式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可以在教學中進行交互的,沒有明確的界限,只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練習內容和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斷。比如問題結構和內容都比較復雜的練習內容就可以選擇合作探究的方式,其中還可以穿插交流討論;對于學生要求比較高,帶有一定難度的內容則應該注重練習活動呈現(xiàn)方式的多樣性,以避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達到鍛煉其思維、想象力等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結合到教材本身在練習系統(tǒng)編排設計上表達出的價值理念,比如閱讀策略與習作單元的練習目標更傾向于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對比普通的單元練習系統(tǒng)就會有明顯的差異,而教師只有明確不同練習內容之間的異同點,才能夠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適當優(yōu)化
教材練習系統(tǒng)始終作為教學材料而存在,對于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序列和一定的引導。具體落實到實際學情,教學條件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等方面,教材練習系統(tǒng)的使用也會有不同的呈現(xiàn)特征,教師也應對其進行相應地調整和補充。
調整的方向主要是對教材練習系統(tǒng)在內容上的整合和優(yōu)化,比如將目標指向相同或相近的能力練習進行合并,串聯(lián)其中一些分散的知識點,使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能夠得到有意識地調動,與已有認知經驗產生聯(lián)系,進行更深層次地有意義建構。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練習具體實施的環(huán)節(jié)來進行適當調整。例如,在“推薦一個好地方”中,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一個有關“最受歡迎地方” 的推薦交流會,在交流分享中使學生敞開心扉,令其審美與興趣得到交匯,彼此之間增進理解。
補充的意義主要是為了添加和完善,教師需要在精準定位教材練習系統(tǒng)的前提下,關注到其中的一些空白處,結合實際學情來進行適當?shù)匮a充和完善。例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中,本文的課后練習部分涉及到了“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等相關內容,為此教師可以明確該練習的能力目標,就是課外資料搜集和整理,以此進行相關的完善,使學生的搜集目的更加明確,如此更高效地來達到解決問題與能力培養(yǎng)的雙重目標。
綜上,教材中練習系統(tǒng)的設置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而教師也應當明確認識到練習系統(tǒng)的價值和目標。基于為什么教、叫什么、該如何教的問題之上,才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開發(fā)教材練習系統(tǒng),實現(xiàn)其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巧芳.部編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的有效運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09):50-51.
[2]鐘夢佳.小學語文教材練習系統(tǒng)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153.
[3]蘇蜜團.明晰語文要素 落實語言訓練——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課后練習例談[J].新教師,2018(04):26-27.
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西城鎮(zhèn)黃糧坡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