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語文學科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語文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將小學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場景有機地聯(lián)系到一起,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有效激發(fā),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本篇文章對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生活教育思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357
引言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也無處不語文,是語文學習最直接、最根本、最鮮活的源泉。因此,語文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應更多地與生活聯(lián)系,讓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也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總的來說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對教師的教學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還是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視,影響到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對教學模式的調整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應更加具有新意,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注重的是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隨著生活化教學手段的不斷完善,我們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需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為很多語文知識都來源于日常生活,可以說語文是對日常生活的總結和升華。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語文課程內容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內容最豐富的和貼近生活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語文課程內容應當是學生最喜歡和容易接受的課程之一。但是,受我國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日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意或者無意地忽視課程教學與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將應試能力培養(yǎng)作為課程教學的重點,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同時也會嚴重背離語文課程教學的初衷。應試化的語文課程教學將充滿生活色彩的語文變成了枯燥的語文技藝和知識點背誦,不僅使語文教育喪失了本真的生活化品質與價值,同時也使學生學習的語文知識和生活發(fā)生了分離,不再具有語文學科原有的魅力。為考試而教成了當前語文課程教學的真實寫照,在這種教學思想的主導下,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越來越狹隘,語文課文內容也失去了生動活潑的人文氣息和詩意。為了轉變這一教學現(xiàn)狀,為語文課程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就必須對課堂教學形勢和教學思想進行改變,讓小學語文課程的教育工作回歸到原有的生活基礎上去,恢復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品質和價值。
三、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策略
2.1選擇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問題
語文來源于生活,最終也會對生活提供服務。目前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師在傳授教學內容時,有時會與生活實際相脫離,這就導致現(xiàn)實生活與語文教學完全地隔離開來,出現(xiàn)了相互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這也是對語文教學本質的忽視,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下意識地出現(xiàn)排斥心理,因此采用生活化語文教學方式,教師需要采用有技巧的方式,選擇一些與生活相貼近的問題,以此可以打通現(xiàn)實生活與語文素材之間的通道,讓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語文學習,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我們生活的世界,并且在日后會主動地觀察世界、探索世界,形成獨立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3.2構建生活化學習環(huán)境
教室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在開展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生活和學習相融合。例如,在教室中種一些植物花草、養(yǎng)幾只小金魚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教室營造成一個舒適、溫暖而極具生活氛圍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以將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分享給大家,借助黑板報等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共同裝飾教室環(huán)境。這些具有生活氣息的裝飾和活動能夠很好地表達學生的需求,有助于學生在充滿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更好地學習,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2選擇用生活角度去觀察生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學會主動觀察生活,用心體會生活,并且主動去理解課文內容,以此使得自身的資源視野得到擴大,不斷提高語文學習中對于文字的掌握能力,最終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均得到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并且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小學六年級下冊《匆匆》這篇文章時,時間就好比手中的細沙,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就慢慢地流逝,但是對于學生來而言,因為他們年齡較小,并沒有深刻地意識到時間的寶貴之處,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熟視無睹的情況。這篇文章語句含義十分深刻、語言優(yōu)美,但是因為課堂中的時間十分有限,學生很難從課堂僅有的40分鐘內對其產生深刻的體會。所以在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觀察任務,引導學生學會主動采用變換的方式,去了解時間是如何流逝的,提高理解層次性,并且指導學生可以通過變換的方式了解文章句式,學生也能在不知不覺中,保證自身在語文學習時更加得心應手,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并且也能感受到時間的寶貴之處,做好時間規(guī)劃,不再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3.3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體驗真情
閱讀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的生活化處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是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廣大教師青睞。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有多種,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進行選擇。常見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有角色扮演,視頻、圖片展示以及音樂渲染氣氛等。其中角色扮演是體驗文本所描述的生活的有效途徑。學生扮演人物時需要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從而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思考,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運用視頻、圖片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主要是應用于閱讀材料補充。隨著年級的提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加之語言文字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難免遇到難題,如不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缺乏生活經驗不能進行合理的想象等,基于此創(chuàng)設圖片、視頻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
3.4注重突出生活體驗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及思考,借助于生活體驗,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說茶》一課的時候,聯(lián)系品茶的過程,一觀其色,二聞其香,三品其味。在教學時,為了突出生活體驗,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泡上一壺清茶,讓學生看一看,品一品,使生活體驗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品茶,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及內涵的感悟,提升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因為這種力是面向生活的力,是知識轉化成行動的力。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全面構建閱讀教學生活化的模式,要切實關注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自主表達欲望與生命體驗過程,要讓學生及時表達個人需求,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力,這也是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張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1):6.
[2]楊作棟.小學語文閱讀生活化教學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82.
[3]李雪玲.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234+236.
[4]魯統(tǒng)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7):240+247.
[5]韓靜靜.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閱讀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17(13):114.
云南省昭通市魯?shù)榭h小寨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