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泥力
摘要:本論文以2019年高考英語全國二卷為例,探討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如何改革教學方法,有效開展英語教學。
關鍵詞:新高考;英語;考試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368
1977年高考恢復,41年來,全國數以億計的人通過高考進入大學,實現“知識改變命運”,這也讓高考改革牽動千萬家庭的心。這些年來,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人才選拔需求,高考進行過大大小小30余次改革。而此次“新高考”被認為是恢復高考以來,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難度最艱巨的一次改革,受到全社會的關注。那么,面對即將到來或者已經到來的“新高考”,教師應如何率先抓住機遇,順應高考改革趨勢,深化英語教學改革?如何做好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深度整合?如何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呢?
2019英語全國II卷考試內容與高考大綱和《考試說明》吻合,進一步深化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即思維性和教育功能。試題結構設計科學合理,既注重其基礎性,突出能力考查的同時,又有時代特色和創新之處。語篇內容充分體現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三大主題,取材廣泛,體裁多樣,時代性強,在鞏固德育,堅守智育的基礎上,弘揚積極,健康,正能量的生活及思維模式,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
(一)聽力。聽力部分要求考生聽懂有關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話題,覆蓋面廣。所考查的處理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音知識外,還包括一系列聽力微技能:理解主旨與要義、獲取事實性具體信息、對所聽內容作出簡單推斷、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如第一節考查考生對所聽內容作出簡單推斷的能力。
(二)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四篇,均改編自外刊或外文網頁文章,重點考查細節認知、判斷、推理的能力、主旨要義的能力以及猜測詞義的能力。閱讀A推薦我最喜愛的書籍,考察具體細節考察。B篇介紹志愿者活動,塑造“幫著自己,快樂自己”的思維品質。閱讀C篇涉及現代社會發展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D篇介紹美國一所中學與NASA合作的一項科研項目,鼓勵學生開發創新思維,培養親自動手實踐的生活技能。在試題設置方面,2019與2018同樣,未考查有關推斷作者寫作態度、觀點、篇章結構等方面的試題;在詞匯方面,大量增加了構詞法方面的派生和轉化,增加了選修8、9、10冊比較高級的詞匯,體現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著力提高學生學用能力。閱讀七選五中前難后易,不再是用如何做切入話題,而是利用上下文語境邏輯,考察實際應變能力。
(三)完型填空。
話題:人與社會——幫助素不相識的人找回丟失的寵物狗
體裁:記敘文 詞數:281 難度:中
原文出處:The Reader’s Digest, 第144卷,第861-866期
完形填空是一篇生活感悟類的記敘文,體現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和人文情懷。該語篇呈現給讀者的是作者優秀的品行和社會責任,教會人們如何做人、做事。難點在于學生對真實語篇的語意的把握能力。
(四) 語法填空。
話題:人與社會——90歲高齡的Irene因一直堅持工作而被評為Woman Of The Year
體裁:記敘文(人物報道) 詞數:207 難度:易
考點分布:語法填空采用了7+3的模式。該語篇以積極工作為切入點,宣傳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培養勞動意識。
(五)短文改錯。
話題:人與自我——“我”希望未來從事的職業及原因
體裁:記敘文 詞數:106 難度:中
短文改錯難度適中,考點分布均勻,保持了歷年的考查重點 (如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
(六)書面表達。
話題:人與社會——告知信
體裁:應用文
書面表達沿襲近幾年的體裁,仍舊是應用文。話題的選擇體現了一個命題趨勢:圍繞人與社會的主題,加強德智體美勞的全面考查。通過排球比賽設定的體育情境體現了關注體育鍛煉、倡導健康意識的理念。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啟示
教育部考試中心在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中,著重明確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分析2019年高考英語全國卷2,我們發現這四個方面已經完全滲透在高考試題的命題中。2019年全國二卷英語試題體現了英語作為一門“交流工具”的本質,增強了學生的能力考察,實現了由原來關注冷冰冰的分數到現在關注活生生的人的轉變,更加符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要求,符合素質教育對于學生主體的尊重。
(一)抓住英語“交流工具”的本質,以“不變”應“萬變”
新高考制度強調高中英語學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并能夠在運用方面為學生提供示范和創設情境。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如何把握教學重點,如何實現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及綜合能力的提升,以便學生能夠真正將英語作為語言工具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難題。
(二)合理開發教學資源
根據2019年全國二卷英語試題分析可以看出高考選材越來越原汁原味了。2019年高考英語《考試大綱》關于閱讀理解部分的考核目標與要求是這樣規定的:要求考生能讀懂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段以及公告、說明、廣告等,并能從中獲取相關信息。《考試大綱》里說的書、報、雜志,應該主要是英語國家的書、報、雜志,而中國高中生往往不能接觸到這些書、報、雜志。補充大量外刊閱讀也是老師們的當務之急,應讓地道的語言閱讀貫穿學生整個英語學習之中。
(三)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
高中英語教學要明確學習詞匯的目的是為了理解和表達意義,需要在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詞匯。此外,通過學習有限的詞匯,讓學生形成一種“詞匯觀”,也就是說詞族、隱含意義、學習詞匯和記憶的策略等。學習語法也是如此。同時,英語教學要讓學生喜歡英語,能夠賞析除母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的美。
英語教學應該指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擺脫目前教學中的題海戰術,讓學生形成扎實的語言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應把學生高中整體發展目標具體落實到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蔣啟林.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對策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20(23):60+62.
[2]陳萍,李燕.新高考制度對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0,41(01):59-64.
重慶市兼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