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霞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中年級教學中必不可少且基礎的課程,教師應加以注重,并在授課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如何應用互動教學,為小學生構建高效且優質的數學課堂,同時培養其思維能力與數學綜合能力,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以豐富新穎的方法落實互動教學,助力小學生高效學習,進而促進其學習質量與數學學科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年級;互動教學;應用
前言:
互動教學是一種新穎高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中年級數學學科教學中,能夠收效顯著的教學效果。且能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激發,推動其自主融入到課堂中進行高效學習,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學習質量及數學綜合能力,將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且富有活力,構建高質高效的數學課堂,進而促進小學中年級數學學科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
一、以趣味游戲強化課堂互動
處于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正是活潑好動且愛玩愛鬧的時期,他們對于復雜抽象且極具邏輯性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高,這就讓小學生無法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課堂上,知識理解掌握的不扎實,學習質量也難以提升。長此以往,不利于日后的學習與發展,教師想改變此種現狀,就應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他們對游戲和一些新鮮事物較為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材上的具體內容,設計趣味性的數學游戲。這樣不但能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激發,調動其積極性,從而推動小學生自主融入到課堂中,進行高效學習,還能促使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更好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進而起到強化課堂互動的顯著效果,促進小學生學習質量與數學學科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圖形的運動》一課,本課內容包括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由于小學生對于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通常會有抵觸心理,那么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戲開展教學。比如將一些生活中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的圖形混在一起,教師隨機抽出一張,讓小學生進行分辨是哪種圖形,并加以解釋。也可以為小學生準備好做手工的材料,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出實際生活中圖形運用的模型,或者用畫筆將自己認為是圖形運動的現象表達出來。這樣運用趣味游戲開展教學,不但能將小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小學生能自主融入到課堂高效學習中,還能在游戲過程中將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從而起到強化課堂互動的效果,讓小學生學習質量與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二、以問題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由于數學學科的理論知識較為復雜且抽象,處于中年級的小學生要想學好數學,需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故而,數學教師應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運用問題情境,引發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引導其進行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而教師能通過問題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同時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且富有活力,從而強化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能力。但教師還應切記,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針對性及引導性,且難易適中。這樣不但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提高其數學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進而促進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
例如在《小數乘法》一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積極運用問題情境,引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引導其進行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如:小明乘坐出租車上班,收費標準為3km以內7元,超過3km,每千米按1.5元計算(不足1km按1km計算),一共行駛里程6.3km,應付多少錢?那么教師就可以提出“6.3km是要按7km還是按6km計算?”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及給出的收費標準得出答案“按7km計算” 教師可以繼續加以引導“6.3km需付多少錢?”這樣的問題能推動小學生自主學習,最終得出答應“1.5?7=10.5(元),7-1.5?3=2.5(元),實際應付款:10.5+2.5=13(元)”這樣將問題情境運用于教學中,不但能促進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同時還能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進而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構建高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三、以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互動
互動教學的應用不僅是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是為了促進小學生之間的互動。雖然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然具備一定思想與意識,但還需在團結合作方面加強培養。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小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幫助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將知識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徹,進而提升全員的學習質量,強化小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故而,數學教師應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掌握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進行合理分組,確保其能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同時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高效學習,不但能促進小學生之間的互動,讓課堂氣氛變的更加活躍且有活力,還能在學習中提高小學生的各項能力,將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讓互動教學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進而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與數學學科教學效率。
例如在《生活中的負數》一課,由于負數理論知識過于復雜,部分小學生理解起來稍顯吃力。故而,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積極組織小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合理進行分組,并讓小學生就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討論。說一說什么是負數,負數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產生負數的現象或事例,可以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再進行最終的歸納。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夠將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分享給其他學生,還能帶動理解與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掌握負數知識。最終通過交流溝通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且富有活力,進而促進小學生之間的互動,確保全員學習質量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進步,促進小學生學習質量與綜合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讓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
總結:
互動教學是目前最流行且極為高效的一種教學方式,若能應用于小學中年級數學學科中,對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與數學綜合能力有推動作用。故而,教師應利用豐富新穎的方法加強課堂互動,同時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小學生能夠在活躍且富有活力的課堂上更好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進而促進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斌.小學數學教學中互動教學實踐的探索[J].新課程,2021(5):194.
[2]曾秀瑛.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J].互動軟件,2021(1):103,107.
湛江市坡頭區坡頭鎮中心小學 廣東 湛江 52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