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丁干
摘要:在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對人類生存發展的意義,人們對動物疫情的關注度也更為炙熱。我國歷來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畜牧業在其中占據著不可撼動的位置。因此,鄉鎮動物疫病防治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鄉鎮動物疫病防治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鄉鎮;動物疫病;防治;管理對策
前言:當某種疾病在動物及人群范圍內都可以滋生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并制定相應的動物防疫舉措,避免外部環境對動物疫情防范起到不良影響。研究人員明確表示,加強動物防疫有助于幫助人類徹底解決疾病預防方面問題。綜上所述,維持畜牧業穩定發展,需要加強動物疫病的防治,其專業要求明顯高于養殖業,我們必須從公共衛生體系角度考慮問題,為實現最終工作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意義所在。
一、鄉鎮動物疫病防治的綜合分析
1.鄉鎮種畜禽引進與動物疫病之間的關系
種畜禽是畜牧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保障畜牧業良好發展的根本。生產性能優良,免疫保護好且主要病原呈陰性的種畜禽能夠凈化畜禽的擴繁,能對畜禽以后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基礎,體制優良也不容易感染疫病。而感染疫病的種畜禽對子代是實現垂直傳播,在畜禽群里擴散是迅速。體制羸弱的種畜禽還直接影響后代的體質,非常容易感染疫病。可見品質優良的種畜禽對控制動物疫病的感染顯得尤為有意義。
2.鄉鎮養殖場建設與動物疫病之間的聯系
鄉鎮養殖場的建設看起來與動物疫病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一個合格達標的養殖場對防止畜禽疫病產生以及產生疫病后的處理有著重要的作用。正規的養殖場在基礎建設方面要求較高。首先在廠址選擇方面,養殖場不得靠近村莊、校園等人群比較密集的地區,還要遠離化工廠,工業污染區,礦區等污染源。即便在原有舊畜禽養殖場上擴建或新建時,地點不得位于飲用水資源附近,而且與屠宰場、主要公路干道、肉制品銷售中心等距離均要超過五百米;與種畜禽場地距離需要超過一千米;與動物醫院距離超過兩百米;而且周圍五百米之內不能再出現養殖場。此外,水資源對于畜禽養殖的影響作用也十分關鍵,充分的水資源是畜禽生長的必要條件,而農業部頒布的《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中,對畜禽飲用水及生產用水質量提出明確要求。見種種約束養殖場地理位置,是為了防止養殖中的疫病或其他污染向人群,畜禽群擴散,污染水源,威脅人們的生活健康。
3.生產養殖經營管理與動物疫病之間的聯系
動物的生產養殖過程是動物疫病發生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包括養殖,免疫,消毒,隔離,無害化處理,檢疫六個基本環節。我國一直提倡“養重于防,防重于治,消重于免”的養殖防疫理念,錯誤的生產養殖是誘發動物疫病的溫床,動物疫病的發生,發現,傳播,消滅都和動物生產養殖緊緊相連。我們在養殖過程中為動物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空間,干凈的生活環境,潔凈的飼料和飲水,科學的飼養方式都能夠減少動物疫病的發生機率。
二、鄉鎮動物疫病防治的管理對策
1.種畜禽引進的對策
要想運用鄉鎮基層動物防疫站的力量推廣優良的種畜禽,一方面,要加大對基層站點的經濟投入,改善站點的工作環境,配套相關的設施設備,設置相關的宣傳與推廣經費,改變觀念進行品種改良。這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各相關部門要齊心協力,共克難關,毅然決然地挑起人工授精開始到實現品種改良的重擔。要成立專門的品種改良工作組,逐級落實到位。通過組織有關責任人召開專門研討會,舉辦有獎知識競賽,出臺政府政策文件,印制宣傳資料以及專車下村宣傳,媒體追蹤報道等方式達到強化宣傳力度。另外,各鄉鎮還要定期召開村級相關會議,做到會后及時匯報進展情況,以便早日完成品種改良這一宏偉目標。另一方面,要提高鄉鎮基層工作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對他們進行業務培訓,熟悉畜禽品種的改良工作,讓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對鄉鎮的養殖戶進行傳送種畜禽相關的知識。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畜禽繁育體系,其實是在不斷采取優勝劣汰制度中予以推進推廣,并不斷得到調整,不斷優化品種結構的過程。
2.養殖場建設的對策
為了確保養殖場的規范建設,加強監管督察的力度是勢在必行。在鄉鎮養殖場建設這一方面,我們一要狠抓畜禽規模養殖場的選址,二要狠抓畜禽規模養殖場施工,三要狠抓畜禽規模養殖配套設施。規模養殖場建設前,要求建筑材料必須無公害,墻體、屋頂等材料必須兼顧,防風、防雨等方面均不能存在問題。為畜禽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相關材料選擇及擺放過程要充分考慮利于清洗原則,并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建設期間,相關單位的領導要負責監管。竣工后,各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農業部制定的標準,進行驗收,務必要求做到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實際上,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建設,除了要具備必不可少的基本設施外,更要有隨時處理由于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添置如飲水、光照、換氣、溫度調節等裝置,保證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的完善性,原則上要求不能存在任何缺陷。水通、電通、路通等條件必須滿足,飼養區域周圍也要設置防疫溝,條件允許情況下需要安放隔離帶,缺乏養殖區與生活區有效隔離,凈道與污道分離。鄉鎮基層行政監管力度的提升,是限制不合規范養殖場的直接手段。進一步推進環保,國土,畜牧等有關部門聯合一起在違法違規養殖場上的監管和排查,才能讓養殖場的合格建設有所作為。
3.健全完善長效機制
鄉鎮基層工作人員缺乏是長期以來的問題,人員配備少,難以適應鄉鎮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首先我們就要加強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形成基層工作人員的選配規定。(1)我們可以把熱愛鄉鎮動物工作,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或從事畜牧獸醫相關工作,熟悉本村情況,了解養殖情況或有一定養殖經驗作為招聘村級防疫員的主要條件。原則上,一個行政村只配一名村村級防疫員,但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在養殖量大的村,多配備一名村級防疫員,養殖量少的村,兩個村合配一名村級防疫員。對村級防疫員進行統一培訓,系統管理,對防疫結果優良的要給予物質上的鼓勵。(2)開放編制,把畜牧專業,獸醫專業等相關的大學生,或此領域優秀的人招入,增加編內的高素質,專業對口的人才,提高“品種改良,科學養殖,系統防治”的綜合能力,形成一支長期的穩定的,專業素質強的基層隊伍。
三、結語
無論是對種畜禽引進的對策建議,還是對養殖場建設的對策建設,都是從技術層面上對動物疫病防治給與意見。然而無論哪種措施落實到位,都離不開人財物的支持。加大監督,管理和執行的力度,是規范養殖場建設的重要手段,是督促動物防疫檢疫工作落實到位的直接措施,是排查養殖場合理科學養殖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覃耀庭.加強鄉鎮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J].吉林畜牧獸醫,2021,42(05):117.
[2]侯湘華.鄉鎮動物疫病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獸醫導刊,2020(01):60.
[3]王榮.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現狀及改進措施[J].獸醫導刊,2019(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