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教育中得以貫徹落實。在小學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美術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發生了革新和改變。美術教育不僅能加深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本文通過分析小學美術的教學現狀,探索在素質教育視域下有效推進小學美術教育的可實施發展路徑。
科學設計課堂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學美術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科學的課堂內容,有效拓展美術課堂內容,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美術教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的藝術啟蒙教育,對于學生的繪畫技巧沒有過多的要求,教學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教師在設計小學美術課堂時,應順應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積極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使其勇于表達個人見解,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散性思維和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瓜果的想象》這節課的時候,教師應結合課程目標,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對瓜果進行想象,促進學生積極發現生活中的美。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內容,以便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黃瓜、西紅柿、茄子、蘋果、梨子等瓜果蔬菜,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如問學生:“同學們,這個蘋果像什么呢?”通過針對性的提問,學生積極地思考,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根據瓜果的種類和形狀擺放瓜果蔬菜,組合成不一樣的事物,如蘋果、西紅柿和黃瓜可以組合成一輛小汽車等。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發現生活中的藝術美,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最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想象瓜果蔬菜想對我們“說”的話,讓學生對這些瓜果蔬菜有全面的認識,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素質教育理念下,在小學美術課程實踐中,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美術擁有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美術內容,將美術知識內化于心,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有效性。新穎的教學方式豐富多樣,如教學游戲、趣味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差異性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帶來了趣味性的學習體驗,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并創新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對美術課堂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三原色三間色》這節課時,教師結合本節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游戲課堂,利用學生對游戲的熱愛,加強對知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節課中,三原色、三間色的知識比較難懂,采用游戲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深刻理解三原色。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紅、綠、藍透明圓形的小紙板,讓學生思考:“兩兩結合會變成什么顏色?”接著,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操作,將兩個不同顏色的紙板重合,學生會驚奇地發現兩個紙板重合后,會顯現與兩者完全不一樣的顏色。學生會在腦海里出現對這種現象的疑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本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該節課的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實現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課程目標。
實施多元評價方式,提升評價效果。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在課堂實踐中,小學美術教師應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提升評價效果,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不斷提升美術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心理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教師的教育評價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規范評價內容,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部分小學生對美術感興趣,美術知識相對比較豐富,在學習小學美術課程時會更得心應手;但也有部分學生較少接觸美術知識的學習,學習時會相對吃力。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公平、客觀的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
例如,在教學《水墨畫樹》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通過水墨樹木的繪畫練習,增強學生對水墨畫的理解,提升水墨畫的欣賞水平。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水墨畫樹的方法、技巧時,通過分析發現,部分學生已經掌握水墨畫樹的技巧,而部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難掌握要領。此時,教師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差異性評價,給予學習困難的學生鼓勵,如:“你畫得很好,就是沒有用對技巧。”面對面指導既能讓教師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小學美術課程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載體,學生通過小學美術的學習,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進而全面發展。教師應認真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積極創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增強小學美術課程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