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渝釩
當前,新課改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中,藝術素養是綜合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美術這門學科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載體,故提升美術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本文就此展開探討,分析如何優化初中美術課堂。
課堂質量的衡量標準是學生在這一節課內接收到了多少知識,對待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他們的反應如何。美術課堂優化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學生。無論對課堂做何種優化,最終目的都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主動地學習。
激發興趣
對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而言,設計各項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都是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每天需要學習多個學科的知識,如果都采用理論講解的方法,難免會覺得枯燥。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學習興趣,那么提升課堂質量便很難實現。所以優化初中美術課堂的一個基礎措施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對這些內容進行合理設計。比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學生會發現學習的知識是和自己生活相關聯的,他們的興趣會更高,會更主動地去探究、學習。
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內容,將原本純文字的內容以圖片、視頻等形式更為靈活地展現出來,這樣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一單元《美術的主要表現》中涉及美術造型、色彩以及構圖這幾項內容,教師在講解時可以用具體的圖片、視頻來說明,如色彩明暗變化用視頻、動圖來展現會更清晰,也更能吸引學生。
轉變方法
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凸顯自己的主動性,那么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開小差的情況。教師要想不斷優化初中美術課堂,提升教學效率,必然要轉變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提問,采用提問導學的方法來開展美術教學,讓課堂氛圍變得更為活躍。比如,在教學《手工書的設計》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制作手工書需要用到哪些知識,應該注意哪些要點”,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教師還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本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提前制作成視頻或者課件發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提出一兩個主要問題,接著學生可以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主動性會被極大地激發,也能明確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在后續學習中會更為積極。
教師無論如何轉變教學方法,需要把握的一個核心就是學生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應該起到輔助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啟發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而不是讓學生跟隨自己的腳步分析知識。
凸顯個性
美術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發展存在差異,在教學的過程中尊重這種差異,并凸顯學生的個性,開展個性化教育。比如在欣賞畫作時,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看法,不能用一套標準來要求學生。尤其在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答案。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差異,對教學進行改革,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分層次對學生提出要求。以《展示設計作品欣賞》這一節課的教學為例,對于構圖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大膽想象,增強他們的美術創作信心;對于構圖能力稍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改畫自己喜歡的一部分,可以改動色彩等方面,還可以決定增刪些什么,如此便可以讓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留下自己的風格,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教育中并不存在“差生”,這是在推行個性化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的一個要點。在未來的教育中,個性化教育必然會得到極大的推崇,而且要多關注對學生個性的培養。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師生之間交流增多,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總而言之,美術是一門藝術課程,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自身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此,教師要不斷優化美術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平涼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