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雁萍
摘要:隊形隊列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新課標下,以學生的“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已經成為教師的共識,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許多教師從趣味性、多樣性、實效性、科學性出發,安排了一些新穎別致的教學內容,加強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但在教學大綱占有首要位置的隊形隊列的練習,在實施中有被“擠掉”的現象,造成學生對隊形隊列意識不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教學的質量。再加上隊形隊列這一知識對學生的身體和身心發展至關重要,體育教師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隊形隊列;學生;教師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13-355
隊形隊列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它是對身體姿態和空間體位感覺的基本訓練,也是組織集體活動,培養組織紀律性和整齊一致的重要手段,它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身體的正確姿勢,培養學生自信堅毅的個性,具有聽從指揮、遵守紀律的品質,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氣質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對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具有良好的鍛煉效果,也是體現一所學校整體的精神面貌。下面淺談在體育教學中隊形隊列與學生、教師的重要關系
1.隊形隊列的概念和意義
隊形隊列是指全體學生按照統一的口令,一定的隊形、從事協同一致的動作。它是培養學生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發展學生協同一致的集體動作的能力和培養學生正確姿勢的良好手段;也是小學生上課和集體行動中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
2.隊形隊列與學生的重要關系
小學生從一年級上體育課第一個內容就是隊形隊列,因為他們是從幼兒園升上的學生,可能是上幼兒園時老師沒有統一規范或要求上體育課時的課堂常規,以及家庭教育沒重視平時的行為習慣,所以往往一年級的學生都沒有課堂組織或紀律性,甚至什么叫體育課,如何上體育課都不知道,再加上他們天生就有好奇、好動、好勝的性格特征,因此隊形隊列應作為首要任務開展,并且以后隊形隊列在每一堂體育課都會相關用上并逐漸開展。
隊形隊列究竟與學生有什么關系?隊形隊列中的立正、稍息、看齊、報數、解散、集合等,它們象一條線把教學內容串合起來,使體育課顯得有條理性、連貫性。雖然這一內容在教材上要求學生達標,但是與學生的行為習慣息息相關。立正是基本姿勢,是隊列動作的基礎,它要求學生抬頭、挺胸、塌腰;報數、看齊是基本行動,是隊列動作的擴充部分,它要求學生聽到口令后,迅速響應動作,并做到最好,學生只有堅持不懈在隊列中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培養正廳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形成良好的組織性、紀律性,同時只有與全班同學積極參與隊列練習,才能體會在集體體育活動中如何與他人合作的合作精神和集體精神。比如,有些學生由于天生素質不太好,駝背和雞胸現象很明顯,對自己產生自卑感,沒有信心,怕苦怕累,覺得自己就是這個味,沒有什么大改變,剛在人生的第一條路,就放棄改變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他不但沒有形成良好的正確姿勢,反而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信心和信任感。可見,隊形隊列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使兒童,青少年從小養成正確的站立、行走姿勢,使他們的肌肉和骨骼得以正常協調地發育,使全身的肌肉協同,對抗而完美地收縮和放松,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減少中小學生出現駝背雞胸等不良現象,形成良好的身體姿勢。其次,現在獨生子女多,驕生慣養,往往很多孩子在集體活動中都表現出自私自利的行為,有什么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都希望自己獨有,使他們在實踐中體驗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這樣不但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還能培養他們的體育精神。記得有一次體育課,教學內容是“步調一致”,這個內容是“二人三足走”知識的延伸。因為此內容新穎且具有挑戰性,學生通過學習不但能掌握“步調一致”的方法和技巧,還能體驗挑戰的成功感,更能培養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所以教學時我采用了兩種形式上課。第一種形式:學生自主伙伴。大部分學生與好朋友組合成一隊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每個隊都能體現出積極參與、團結互助的精神,成功率較高。第二種形式:老師組合伙伴。大部分學生都不喜歡這種形式,特別明顯的是大部分的孩子都不與成績差的孩子玩在一起,分歧很大,看見這種情況,我給同學們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課并觀看了相關的錄像,目的是讓孩子們都知道天底下的孩子都是平等地具有生存、保護、發展與參與的權利,根本不存在年齡、性別、區域和身份的差異。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這個游戲與以往不同的是難度有所增加,捕魚的人不是單一的,而且是以“二人三足走”為單位進行捕魚,可見捕魚的難度增加了,因為打破了以往的大魚網游戲,所以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課堂教學,對當時老師分組的不滿都已放在腦后,學生們捕的“魚”越來越多,隊伍越來越來越大,操場上學生的笑聲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我看見這種情景,于是再把這個內容拓展,結合上一次的教學內容“二人三足走”進行,我對大家說:“看見同學們玩得這么起興,你們想不想再挑戰,來一個“10人11足走”。”同學們聽后都異口同聲地說,好!隨后他們就找到朋友了,找到朋友的組合都給自己的隊伍配上了一個組名,有蘋果隊,有草莓隊,有橙子隊,有香蕉隊,他們帶上口號1——2——1分組練習著,且由“10人11足走”發展到“20人21足走”,讓我最吃驚的是最后隊伍發展到了40人41足走,當時我擔心他們可能會有一、二個同學配合不起來,大家都會互相埋怨,結果影響同學之間的友誼,可還沒讓我來得及多想,操場上就已經響起了“40人41足走”的口號聲和步調聲,他們手拉手1——2——1往前走著,像一支團結的軍隊在操練著,口號是那么響亮,步調是那么整齊。學生們之間的心拉得越來越近了,以前他們之間的歧視已不見蹤影,我看見后,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心中說不出的喜悅。最后這個教學內容在每個班上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見隊形隊列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體育教學中應時時滲透,常抓不懈。
3.隊形隊列與教師的重要關系
隊形隊列是體育教師應掌握的重要內容,也是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考核的基本功項目,同時也是體現一名體育教師基本功知識高低的一部分。
記得上大學時,體操老師那優美的身姿、標準的動作,再配上那抑揚頓挫的口令,使我感覺作為他的學生不但是一種榮幸,而且是一種驕傲,幾年的大學生涯,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如今,走上教壇十多年多了,就深有感觸。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精神飽滿,嚴肅認真,動作熟練,準確,口令宏亮清晰,這樣學生不但能聽到準確的口令完成練習,還能感受到形體姿態的美,以及奮發向上的精神。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體育教師隊形隊列的知識就如言行舉止一樣,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必須從主觀上重視這一方面。上課時切忌偏頭聳肩,前仰后合,身體亂動,坐姿要端正,大方,自然合適,要保持上體自然挺直,四肢擺放要規矩端正,雙腳自然并攏平放,切勿弓腰駝背,半躺半坐, 更不要蹺起“二郎腿”和抖動腿腳.行走姿態男教師要穩定、矯健,女教師要輕盈優雅。軀體移動時要正直平放,兩臂自然下垂,協調舞動,膝蓋正對前搖擺、搖頭晃腦、左顧右盼。行走時要保持穩健、平衡、和諧一致的美感。在課堂上,舉止大方,不卑不亢,手勢要自然舒展。既不拘謹呆板,也不輕浮做作。教師形態的節奏要與教學內容、教學氣氛相和諧,防止行態頻繁變化而影響學生心理和教學效果。教師的口令不清晰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動作不規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我深有體會的是上“原地踏步走”和“齊步走”這一課,這內容對展現學生的英姿效果顯著,教師的隊列知識一定要到位和規范。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有扎實的隊形隊列基礎知識,還有深厚的隊列隊形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吸引學生,調節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國古代著名的學者管仲說:“勞者形者疲其神,悅者神者忘其形。”隊列隊形練習的內容比較單調、枯燥、無味,不外乎立正、稍息、向左轉、向右轉等,反復的訓練學生會感覺疲憊。從而失去了對形隊列練習的興趣,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所以體育教學中應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游戲把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調節教學氣氛,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例如:隊形隊列中的向左轉、向右轉、向后轉可采用有效口令和無效口令,也可采用競賽法,看誰反應最快,哪一組動作最美等進行;齊步走、跑步走可創設情境練習,也可配上歌曲練習“do、re、mi 、mi 、re、do ”進行,以及結合游戲“步調一致”進行。這些方法都是體育教師在平時上課時與學生互動積累起來的經驗,也是體育教師平時積累知識和實踐中產生的,所以每一名體育教師應時時抓抓,課課抓隊形隊列這一練習。只有認真搞好隊形隊列的練習,把它與教材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了學生的紀律同時又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也是體現學校整體的精神面貌,可見隊形隊列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4.結束語
因此,小學隊形隊列練習是體育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新課標下,教師必須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敢于嘗試,敢干擺脫原有的模式,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寬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足夠廣闊的思維空間。只要我們多嘗試,多實踐,體育課堂一定會登上另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體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廣州市黃埔區九龍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