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城市日新月異,社區不斷擴容。
社區是城市管理的第一道防線,作為最基層的單元格,對構筑城市格局起著大作用。天南海北的來客聚集到一個社區,組成一個“陌生人共同體”。如何重塑社區凝聚力,構建新時代的“熟人社會”,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感、滿足感、獲得感?
離小石湖不遠,被越來溪環抱著的溪江社區,地處越溪街道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域。通過多渠道、全方位完善社區治理服務水平,成立各類特色隊伍,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構建起了有聲有色的社區生活圈,也構建起了新時代的“熟人社區”。
合縱連橫,社區文藝有腔調
對社區來說,宣傳活動、服務居民,僅靠過去傳統的貼布告、口頭告知的方式,已不能聚攏人氣。新時代,社區文藝成為一個支點,撬動居民的參與熱情。
2019年底,溪江社區的翠湖灣小區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啟動,翠湖灣小區也是吳中區首個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的商業小區。當時,居民們對垃圾分類還是一知半解,溪江社區用文藝時尚的打開方式,讓黨員志愿者團隊帶頭,社區、物業以及小區業委會一起,在小區里開辦游園會,一輪輪知識競賽、益智游戲以及文藝演出,讓小區居民們熱情高漲,迅速開啟了垃圾分類新生活。
越溪向來以養老著稱,溪江社區的文藝團隊也從老年人發軔。溪江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型社區,聚集了天南海北的外來人口,很多老人是投奔兒女而來。離開故鄉和親朋,來到一個不熟悉的社區,鄰里之間都是陌生人,生活基本上就圍繞著買菜和帶孩子。怎樣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呢?社區里有位曾經做過軍醫的老黨員付守雄,本身多才多藝,決定帶頭組建一支歌唱隊伍。社區和居民們都很支持他的想法,于是溪江社區歌詠隊誕生了,不斷有老人報名加入,兩年下來,隊員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了幾十人。每周兩次排練,老人們歡歌笑語不亦樂乎。疫情防控期間,歌詠隊成員們還學會了使用電腦或手機線上交流學習。
光有歌詠隊還不夠,溪江社區決定把有才藝的老年人們都發掘出來,陸續又成立了老年舞蹈隊、旗袍隊、葫蘆絲隊等多支隊伍。老人們生活過得很“文藝”,精神也有了寄托,社區則更加盡心盡力完善設施、搭建橋梁,每逢節日為老人們搭建平臺開展各種惠民演出,讓老人們在舞臺上綻放光彩。
藝術團隊越來越多,文化活動不斷豐富。2020年底,溪江社區決定成立綜合型的“溪江悅”藝術隊,溪江社區黨支部書記錢莉萍對藝術隊進行授牌,“溪江悅”藝術隊正式C位出道。2021年新舊交替之際,溪江社區專門組織“溪江悅”藝術隊進行了專場跨年文藝匯演,所有節目均由溪江社區居民自編自排,藝術隊用歌聲唱出社區居民的美好生活,用舞蹈傳遞新年的喜悅,老當益壯、朝氣蓬勃,觀眾們喝彩不斷,隊員們的熱情也更加高漲,居民們更因為文藝相識相熟。
錢莉萍介紹,“溪江悅”藝術隊的成立,給社區退休老年人提供了更廣闊的“吹拉彈唱”的小天地,搭建了能展示自我的新平臺,這也將成為越溪“文化養老”的新起點,讓老年人能夠老有所學、老有所成、老有所樂。
不過,光是自己社區“自娛自樂”還不行,溪江社區依托區位優勢,“合縱連橫”周邊的文化教育資源,結成黨建聯盟單位,創建“聽溪吟·悅江南”文化品牌,培育溪江社區特色文化,根植、傳承吳文化。
“學說蘇州話”請來評彈專業演員教新蘇州人和本地的小孩子學說蘇州話,疫情之前每周一次;“指尖蘇式旗袍”請來公益團隊的老師為社區居民講解旗袍的淵源;社區還會請來專業人員講解團扇制作的工藝;全民閱讀活動也是經常性舉辦,社區通過親子繪本閱讀、詩歌朗誦、征集讀后感活動倡導全民閱讀,和黨建聯盟單位建立“共享書棧”,給居民提供讀書好去處,引導大眾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形成人人閱讀,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努力建立書香社區;社區里還時不時請來評彈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評彈公演……眾多吳地特色的主題活動,讓溪江社區的居民浸潤在吳文化的氛圍里,文化素養不知不覺就提高了,一個文化型社區開始嶄露端倪。
紅色力量,黨員們有擔當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橘芳馨。老黨員們在溪江社區里有大擔當。
越溪街道溪江社區年過七旬的老軍醫付守雄,是一名老黨員,退而不休,熱情滿滿,從社區歌詠隊的老師再到“溪江悅”藝術隊的文藝骨干,他把音樂灑向社區的角落,也團結了社區里的老人。
老黨員朱秀蓮退休前是一名醫院護士,學有所長,她決定在社區內發揮余熱,每周二給藝術隊老人們量血壓,叮囑大家關注血壓,并提供一些飲食生活建議,給老人帶去實際幫助。
老黨員們有擔當,社區的年輕黨員們也不落下,溪江社區創建的“守護者”計劃黨建品牌,以“守護者”品牌為風向標,做好惠民、育民、助民活動。疫情防控期間,溪江社區黨支部迅速成立行動支部,社區黨員義無反顧沖鋒在前,積極探索創新“432”管理工作法,搭建聯防聯治網絡,做宣傳、測體溫、做后勤,成為防疫的中堅力量。2021年溪江社區黨員積極宣傳新冠疫苗接種,協助構建抗疫長城,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同時,社區通過定期開展各類惠民活動,如口腔診療、量血壓、磨剪刀、配鑰匙、理發等貼近居民群眾生活的便民服務,加強社區和居民間的聯系,做到黨群服務“凝聚力”,黨員群眾“零距離”。
每個節日前夕,也是黨員志愿者們忙碌的時候。溪江社區有專門的“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在不同的傳統節日期間慰問社區老年人、困境兒童、退伍軍人家庭,為他們送去黨的溫情關懷。即將到來的端午節,社區已經給老人們準備好了慰問節禮。
社區治理,小文章里有大格局
社區雖小,構筑的卻是城市大格局。
據介紹,溪江社區全力投入文明城市創建并做好長效、常態管理工作。成立樓道長志愿服務隊,在小區巡查走訪,及時制止不文明現象。并始終把居民群眾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1+4”管理方法,以安全工作為支撐點輻射四個網格,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整治”的原則,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立體式排查轄區群租房(出租屋)、三合一場所、九小場所、餐飲場所燃氣和消防安全,拆除轄區安全隱患“炸彈”。為解決電瓶車充電難題,社區統一增設電瓶車集中充電樁230個,整治私拉電線,規范充電行為,杜絕安全隱患。
文明社會,進步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溪江社區做細做實垃圾分類工作,通過垃圾分類“光榮榜”展示垃圾分類優秀的居民群眾,并贈送綠植以示獎勵,帶動其他居民群眾,起到“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棟,一棟帶一片”的作用。
從吳文化中走來,文藝活動精彩紛呈;從陌生人社區,到熟人社會;社區黨員們擔起責任,有聲有色的生活圈,正在重塑社區的凝聚力,社區生活在溪江社區有了新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