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2021年1月至4月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22.24億元,同比增長39.2%;規上民營企業實現產值117.75億元,同比增長41.1%;共簽約重點產業項目25個;新開工項目24個,開工率83.3%……春天剛過去不久,在長江之畔的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展示了一張優異的成績單。
產業招商,春季創新高
荷蘭夸特納斯集團、上海飛凱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禹智天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須眉科技有限公司、信金控股有限公司……春季,又一批國內外“實力派”公司決定入駐港區。在春季重點項目簽約活動期間,港區簽約10個項目,分屬科技、環保、現代物貿、先進材料等行業,總投資達67.1億元,注冊資本23.9億元。此外,國內專業的物流+互聯網+能源服務平臺牛卡福集團也將在港區設立華東物貿結算中心,預計年銷售額超60億元。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公司將在港區設立特種油銷售總部,預計年銷售額超50億元。
如今強勁的招商勢頭其實在意料之中,為緊抓招商引資“生命線”,港區出臺《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赴青島、北京、深圳、重慶等地開展招商活動。港區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先進材料、健康醫藥等優勢產業,在航運物貿中心等特色產業和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基建項目方面,抓好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關鍵環節,利用招商服務云平臺和投資熱力圖,不斷放大在談項目“蓄水池”,發揮創投基金、產業扶持資金功能優勢,“以投帶引”促進優質項目落地,同時加快歐美產業園二期、生物港三期等產業載體建設,深入實施產業用地更新“雙百”行動,精準招商發起春季攻勢,著力引進大型跨國企業項目、單打隱形冠軍項目、先導產業項目、外資先進技術項目和科技人才項目。一季度,太倉港區招商引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完成注冊外資2.3億美元,同比增長118.1%,共簽約項目15個。
項目開工,開啟“加速鍵”
“我們將在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高標準推進這一項目建設,著力把這一項目打造成為中國區總部。” 在港區春季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開業活動暨德國寶得高端流體控制系統項目開工奠基儀式上,德國寶得流體控制系統(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密特這樣表示。
德國寶得是一家知名高科技跨國集團,公司在細分行業排名全球第一,是流體控制系統領域的全球領先者。看到港區良好投資環境,德國寶得投資5400萬美元在港區建設德國寶得高端流體控制系統項目,建成投運后,這一項目將年產各類流量控制系統100萬套(件),銷售收入超6億元,納稅超3000萬元,將為港區做強高端裝備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德國寶得只是太倉港區眾多開工項目中的一個。2021年,港區按下了項目建設“快進鍵”, 成功舉辦港區春季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開業活動,集中開工開業項目45個,總投資249.2億元。1至4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71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36個太倉市級及以上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新開工項目24個,目前已開工20個,開工率達83.3%。
招才引智,重鼓引“鳳凰”
2021年4月,還有一場港區春季科技人才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引來關注。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樊留群與港區簽訂了裝配式建筑工業機器人項目,2021年計劃申報相關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4項、累積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三年內累計實現銷售5000萬元,并計劃申報“太倉科技領軍人才”“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江蘇省雙創人才”。
此外,擁有三棲無人航行器三項發明專利的美國佛羅里達理工大學博士潘亦鵬及其團隊于2021年可實現銷售1000萬元,未來三年申報發明專利30項。在港區投資落戶中科源大數據治理平臺的國防科技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張光勝,三年內預期完成15項產品研發工作,申報發明專利20項、軟件著作權20項,申報建設省部級網絡空間與信息系統安全工程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可建立上百人的一流研發生產團隊。
這個春天,港區招才引智響錘重鼓,繼成功簽約、竣工、投產一批項目后,又迎來了眾多科技人才項目。20個項目集中簽約落戶,總投資9.6億元,涉及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為港區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了有力支撐。
獲得科技人才的青睞,也得益于太倉港區圍繞創新發展軟硬環境,構建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為“招攬”人才,太倉港區用好科創政策計算器,豐富完善港區創新發展政策體系,充分發揮各類產業引導資金、股權投資基金優勢,招引科創成長型項目,同時深化審批賦權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創建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園區,高標準推進太倉港科創園建設,拓展港城廣場人才項目孵化器,提升同高院、億達創智空間、東軟數字工場等科創載體運營水平,并導入第三方管理團隊,提升沃咨創新中心、中桐創智空間、同濟科創聯運營水平。
2021年是港區晉升國家級開發區十周年,秉持春季的發展勢頭,港區將以“十年再出發,建功現代化”的豪邁激情,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最優的精神狀態、最高的標準要求、最實的工作舉措,緊盯招商生命線,緊抓項目牛鼻子,奮力打造港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