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微課程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也備受關注與重視,越來越多有價值的微課程被挖掘與研究。信息技術則是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讓視聽效果更具綜合性,讓畫面變得更生動形象,教學效果變得更加多樣化,那么如何在微課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為微課程增添光彩呢?
【關鍵詞】信息技術;微課程;幼兒
微課程在啟發幼兒早期思維能力發展與指導有著舉足輕重地地位,對于教師自身地專業素養與能力也有著較高地要求。借助信息技術來開展微課程,就能讓信息技術發揮其最大優勢,就能讓“短小精煉”的微課程更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動靜結合、從多維度多視角來激發孩子們多感官體驗,并激發他們的探索欲,從而吸取更多有價值的“養分”。
一、借助信息技術收集材料,資源共享
對于一個微課程的開展,我們可以事先對課程內容的材料進行收集并進行課程研討分享。園里的老師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互聯互通,互相交流,從而對幼兒授課內容材料進行整合,充分深入挖掘選取材料的價值,以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同時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激發幼兒自身對新鮮事物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就如我們在開展婁江文化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這一課題中,有許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教育因素,讓孩子們感受昆山傳統文化,萌發愛家鄉情感。由此形成了以“我愛昆山”為主題的特色微課程。我們將微課程分為三個部分:邂逅美麗婁江、淺嘗舌尖婁江和品吟魅力婁江,這三個部分分別由不同班級來進行材料的收集,最后大家一起共享。
在邂逅美麗婁江這一部分,我們利用班級微信群向家長發送短信,請家長帶著孩子們漫步婁江河畔,并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并完成相關的調查表,如“婁江橋”、“婁江的船”、“婁江的美食”等,家長們借助信息技術,在網上查閱了以前的婁江舊景,還用手機拍攝了現在的婁江景色,并將照片打印出來,讓孩子們作對比,等孩子們來園時,我們利用視頻展示臺讓孩子們來介紹自己調查表上的內容,豐富了孩子們的感性認識。
婁江美食也是聞名天下的,滋味鮮美的陽澄湖大閘蟹,松脆爽口的錦溪襪底酥,飄香四溢的奧灶面等等,那這些好吃的美食究竟是怎樣做成的呢?我們借助信息技術媒介,孩子們在屏幕前就可以了解一些關于美食由來的典故,我們還到實地用手機軟件錄制了糕點師傅們親手制作美食過程的視頻,并播放給孩子們觀賞,這樣孩子們就更直觀地了解了美食制作的步驟與方法。
為了讓孩子們對昆曲有進一步地了解,我們運用信息技術事先從網上搜集了各種各樣不同風格的昆曲片段,請孩子們來觀看、欣賞這些不同人物的表情、服裝、動作等,孩子們看到這么多不同的人物角色,拓展了孩子們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對昆曲的認識,也激發了孩子們學習昆曲的熱情。
二、借助信息技術制作分享,交流推廣
以往我們在生成微課程后,通常都是以展板的方式來呈現孩子們在微課程中留下的過程性資料,展板的呈現方式大多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而文字對于孩子來說又是難以理解的,能讓他們通俗易懂的方式還是圖片。那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我們就可以讓普通的圖片“活”起來。就如我們在開展“神奇的一天”這個微課程時,孩子們會問道:“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我只用文字來解釋這個原理,我想孩子們不一定能明白,因此,我借助信息技術在網上搜索了地球繞著太陽自轉的GIF動態圖片,同時也讓孩子們帶上頭飾,一個扮演太陽,一個扮演地球,親身體驗地球從西向東自轉的感受,并用拍攝下來制作成可以循環播放的GIF動態圖,然后再播放給孩子們看,這樣他們就一目了然了。
借助信息技術以后,微課程制作起來更高效便捷、美觀大方、形式多樣,利用“秀米”、“微信公眾號平臺”等媒介分享給家長與大眾,讓家長能夠看到更多孩子在園不同時段的身影,建立了良好的家園互動,同時“姐妹園”也可以通過這些媒介分享經驗、互相交流、學習借鑒、取長補短,這對我園的文化建設也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宣傳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術架起橋梁,云上互動
在疫情期間,我們無法和孩子們面對面地進行互動學習,但是有了信息技術就阻斷不了老師與孩子之間的真情傳遞。我們用云上直播間架起了一座“暖心橋”作為家園溝通的空中橋梁,我們通過視頻錄制將平時的教學內容精簡成一個個微課程,再用一個個步驟截圖、語音提示等方式“云上”指導家長和孩子了解病毒知識、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也讓家長與孩子們享受親子運動、親子閱讀、親子手工、親子家務勞動的美好時光,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在孩子心中種下愛和責任的種子。
疫情當前,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師們在班級微信群里,向家長和孩子們演示了如何正確洗手和戴口罩的方法,通過一張張鮮明的動態步驟圖,孩子們了解到洗手需要七步方法。有的老師則巧借鼠年,錄制了一個折手帕老鼠的視頻,讓孩子們跟著動動手折一折,為他們的假期生活增添一些樂趣!還有的老師推薦了一個體育游戲:搭橋過河。老師和孩子們在班級微信群里視頻見面,引導孩子利用家里的拖鞋、運動鞋、鞋盒等,把他們搭成橋,再依次走過,不同的鞋子有不同的踩踏體驗,也鍛煉了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反應能力。
通過觀看老師的圖片、視頻分享,家長也將孩子們學習的過程與完成的作品通過信息技術來反饋給老師,和老師進行互動分享、交流,家長們紛紛表示,這樣的假期也很有意義,感謝老師們的“云上”指導,讓他們體驗了別樣的親子時光。
可見在幼兒園微課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就可以更好地啟發我們不斷發掘生活以及學習中的趣味點,促使我們將幼兒園微課程逐步融入到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中去,為孩子們的課程學習添磚加瓦!
作者簡介:孔曉婷,女,漢族,籍貫:江蘇昆山,生于:1993-02,單位省市:江蘇省昆山市,職稱:老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