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英
【摘要】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勞動教育在當今時代教育的重要性。但縱觀我國的教育教學,勞動教育一直處于被忽視的邊緣,而高中英語本身的獨特性使得進行勞動教育工作十分緊迫。文章簡述了高中英語課程,提出了勞動教育在高中英語課程滲透的有效策略,以通過勞動教育的有效滲透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勞動教育;有效滲透;教學研究
一、前言
勞動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勞動教育可以詮釋素質教育的核心,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經濟發展下,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但社會主義建設不但要從物質生活衡量,更要關注人們的精神文明發展。我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勞動精神更是民族精神重要體現,但在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勞動成果被忽視的現象不斷發生,這表明人們勞動光榮意識薄弱。在勞動教育的全面開展下,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情商和智商,而且在大家共同勞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所以在當今階段,高中英語教師要抓住英語學科特點,抓住勞動教育的機會,并通過有效方法的指導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精神。
二、高中英語課程概述
(一)英語課程性質以及教學目標要求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其核心為以人為本,推動人的全面提升和發展。課程還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使其能夠在未來生活中通過腦力和體力勞動的結合實現自身的發展,滿足國家對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師要挖掘英語課程的人文性特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英語語言教學結合起來,以助力高中生的全面提升和發展。
(二)高中英語的特點
第一,高中英語教學特點。高中英語教學不單指的是語言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高中英語教師要將勞動教育滲透于教學之中。而當今的高中英語教材,蘊含大量的西方文化,對高中生主流價值觀的形成、意識形態的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第二,文化背景特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開放型社會中,各種外來文化不斷滲透,高中生難以做出有效的判斷。因此,如何借助高中英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非常迫切。高中英語教材題材眾多,不乏勞動教育元素。只要教師深入挖掘,有效滲透,一定會對學生產生影響。
三、高中英語課堂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
(一)基于英語課堂,滲透勞動價值觀教育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的滲透勞動教育,并深挖勞動教育內涵,以多樣化的英語課堂形式展現出來,并做好課堂資源的生成。比如以勞動教育內容為基礎,設計主題英語活動。比如文化墻勞動主題教育,可以以征文、情景劇的形式展現出來,在輕松氛圍中提升學生對勞動教育認知。再比如在教學《The Value of Money》時,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設計“Labor and Money”的活動來訓練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當然也可以通過英語短文或演講的形式開展。這些都是滲透勞動教育的有效教學手段,通過這些活動主題的設置讓學生真切的理解自己成長中、金錢的獲得都必須以勞動為基礎,進而體會勞動創造價值。
(二)健全勞動教育管理機制,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勞動實踐
縱觀當今的高中英語學校,很大一部分沒有健全勞動教育管理機制,致使勞動教育缺乏保障。所以健全機制刻不容緩。學校要建立專門的勞動教育管理機構,而且將勞動教育納入到各學科制度考核中來。比如勞動教育在考試方面的滲透:讓學生翻譯勞動偉大的片段,或者為學生設置關于勞動的作文“My labor's day”。另外,還可以將勞動教育納入到學生的英語成績中來,以提升學生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學校在組織勞動的過程中,也能深化學生對勞動知識的理解,并主動進入到勞動中來。
(三)提升教師勞動教育意識,實現勞動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英語教師作為教學課堂的組織者,其勞動教育滲透效果與教師有著直接的關系。但受制于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英語教師過分關注學生分數,體現在課堂教學中為注重英語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勞動教育。因此,勞動教育在英語課堂的滲透,首先要提升教師自身素養,豐富學生的勞動知識,學校也要通過座談會、培訓的方式豐富學生的勞動知識。其次,教師要在做好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實踐教學,并將勞動元素融入其中。比如趣味英語辯論比賽,“Struggle or enjoy”、“Which is more important, manual work or mental work”等,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勞動教育在英語教學的有效滲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了解勞動教育內涵、把握英語學科特點,并通過有效策略的采取,才能保證素質教育效果,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潤利.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9.
[2]韓雨.教學中如何滲透勞動教育[J].祖國:建設版,2014.2.
[3]王晶.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與中國的現代性建構人民論壇,2017.14.
[4]胡雪梅.建構生活課堂,提升培智教育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4.
[5]薄景山.漢英兩種語言中委婉語使用的社會文化因素考量[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