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文超
摘要:近些年,因各種因素影響,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漸增加趨勢,腦卒中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與殘疾率,部分患者會發生偏癱,對其生活質量產生很大影響,使其自身、家庭乃至社會的負擔加重。對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臨床外科主要采用康復護理進行干預,可使其病癥緩解,改善其預后,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筆者于下文中綜述了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進展,望可對該類患者的后期恢復與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進展;康復護理;中西醫結合
一、引言
腦卒中是臨床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指的是因急性腦循環出現障礙而引發的彌漫性或局限性腦功能損傷的腦血管疾病,如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等。腦卒中疾病與不良生活方式、種族、血管性危險因素、年齡、性別等因素存在密切關系,近些年,因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結構變化、人口老齡化等諸多因素影響,其發病率呈現逐漸增加趨勢,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健康問題。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但其殘疾率仍居高不下,可達到87%左右,患者會留下諸多后遺癥,偏癱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影響其心理健康,同時不利于患者恢復[1]。相關研究表明,與西醫單一干預相比,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更為理想,為此于下文中展開綜述。
二、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的作用
相關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的整個恢復期間均能夠進行干預,因此醫護人員需要抓住所有機會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而言,其恢復主要為兩個方面,即功能和病理,其中前者的恢復依賴于大腦功能重組,而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則能夠對恢復大腦功能起到促進作用,同時能夠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起到預防及減輕效果,使其生存質量提高。
三、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的時機
近些年,臨床對腦卒中后偏癱方面的研究逐漸成熟,臨床開始逐漸認識到康復護理干預時機的重要性,相關研究表明[2],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干預時間越早,則其效果就越好。通常情況下,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的干預時機為病情不再發展、體征穩定及意識清醒后的40到72小時,而因患者的身體素質及病情等差異,其康復速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具體干預時機。
四、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的具體內容
(一)西醫康復護理
1.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能夠促進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復,簡單介紹幾種臨床常用的康復訓練方法:翻身訓練,協助患者采取仰臥體位,健側手將患肘握住,于患側腿腿下側插入健側腿,通過旋轉軀干使健側腿帶動患側腿抬動;步行訓練,通過平衡杠協助患者實施,指導患者進行盆骨旋轉與上肢擺動,完成步行,其后可于實地進行練習。
2.心理護理
因偏癱后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其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顧,再加上對病情及預后的擔憂,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護理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找出其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同時可結合患者的性格、年齡等個人信息實施針對性措施疏導,如指導患者聽歌、看書等轉移注意力,引導患者自我發泄等,能夠提高其依從性與積極性[3]。
3.體位護理
良好的體位護理能夠使患者的血液循環情況改善,因此需要定期幫助患者調整體位,使其感到舒適,通常為兩小時一次,如健側臥位、仰臥位、患側臥位、床上坐位等。以健側臥位為例,協助患者使身體垂直于床面,其患側上肢保持屈曲90度狀態,關節保持伸直并放置在枕頭上,患側下肢則保持向前屈膝狀態,并以枕頭支撐。
4.并發癥護理
腦卒中后偏癱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活動能力,其需要長期臥床休息,很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對其身體健康與恢復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做好并發癥護理。通過定期按摩能夠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通過定期實施關節活動能夠有效預防壓瘡、肌肉痙攣等并發癥;通過采取合適的肢體位置并于患側肩關節下方鋪墊軟枕能夠預防肩關節脫位。
(二)中醫康復護理
1.穴位按摩
通過穴位按摩能夠使患者的肢體血液循環情況得到改善,可對其神經功能進行刺激,能夠使骨骼及肌肉的失用性萎縮情況減輕并具有預防作用,最終發揮治愈疾病的效果。相關研究顯示,選取天府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足三里穴、曲澤穴、外關穴、少海穴等穴位,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上述穴位進行按摩,其自理能力顯著提高。
2.艾灸
艾灸能夠起到通絡活血、驅寒除濕、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效果,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組織缺氧,并使其炎癥反應減輕。需要結合患者的癥候與病情選擇具體的穴位實施艾灸,委中穴、足三里穴、風池穴、翳風穴、三陰交穴、陽陵泉穴、曲池穴等是中醫艾灸常用的穴位,通常實施一周左右即可起到顯著效果。
3.針灸
針灸能夠對患者的感覺神經進行刺激,可起到使其牽張反射啟動的效果,能夠使拮抗肌收縮,降低痙攣肌肉的肌張力,可對痙攣起到抑制作用,同時具有調整臟腑、通絡舒經的效果[4]。相關學者選取了三陰交穴、合谷穴、極泉穴、內關穴、足三里穴、委中穴與尺澤穴進行針灸,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肢體功能顯著改善。
4.中藥熏洗
以患者的癥狀為依據選擇合適的藥物,將藥物煎煮成湯汁后熏洗其患處或皮膚,利用藥物的效應與煎煮期間的溫熱作用進行治療,能夠起到改善機體機能、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的效果,通常每天實施一到兩次,連續開展一個月。相關學者展開了比照研究,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分別實施了常規護理與中藥熏洗,其研究結果顯示,后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5%左右,顯著高于前者的68%
結束語:
上文中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進行了簡單介紹,這種護理模式更加規范、科學且全面,不僅包含了西醫康復護理的相關措施,同時可通過實施穴位按摩、針灸等中醫康復護理使患者的大腦皮質可塑性增強,能夠起到疏經通絡、緩解肢體痙攣等諸多效果,可為患者的后期恢復奠定基礎。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并非將西醫與中醫康復護理簡單疊加,而是將二者進行優化組合與有機結合,這也是目前臨床實施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所欠缺的,需要不斷鉆研探索,使之更加完善,為今后臨床治療腦卒中后偏癱提供理論指導與依據。
參考文獻:
[1]王玉苗.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016(001):257-258.
[2]成萍 黃. 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亞洲臨床醫學雜志, 2019, 1(1):10.
[3]陳煌, 黎蔚華, 羅青,等. 腦卒中早期康復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 廣東醫學, 2018, 039(002):278-282.
[4]金奕, 徐旭東. 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現狀與展望[J]. 中國護理管理, 2018, 18(06):72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