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高中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學情,為其制定適合的學習計劃,改善學生古代文化常識學習中的不良習慣,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教學策略
隨著新高考改革步伐的穩步推進,高中古詩文閱讀鑒賞在高考語文中的地位依舊突出,其中古代文化常識的重要性也更加明顯。古代文化常識學習不僅服務于高考,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完善學生人格,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而現階段在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教學中存在諸多弊端,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文化常識題丟分嚴重,因此,需要結合學情尋求教學突破點,提高古代文化常識的學習效率。
一、古代文化常識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古詩文閱讀是高考中常見的題型,且所占分值比例較大,其中文言文閱讀鑒賞題又是拉開學生差距的重點題型。文言文中蘊含豐富的古代文化常識,這些文化常識題型是傳播、弘揚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也是高中教育立德樹人、鍛造人格的發展需要。歷年來高考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考察具備幾個典型特征,即形式固定、考點穩定、傾向人物傳記、考點多源于課本等,這就意味著古代文化常識題有規律和范本可循。就文言文中文化常識對高中生文化素養的提升而言,加強文化常識題型訓練和知識點講解,能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和理解能力,也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1]。
二、高中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習慣差。高中生對古代文化常識了解不多,普遍存在古代文化常識所占分值少的偏見,因此,大部分學生在文化常識學習上不下功夫,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學生對于古代文化常識的學習并未養成良好的習慣,課前預習主動性差,并未反復或循環記憶知識點,更多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并未將知識點內化為自身能力。
(二)學生知識儲備不足。高中生三年內認識、記憶和儲存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非常少,經常存在“做題靠蒙、選題靠猜”的現象,這是由于學生本身的知識儲備量少,對課本中瑣碎的文化常識并未整理成章,加之被動學習風氣,導致文化常識部分理解、記憶不足,最終丟分[2]。
(三)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少。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學方法單一,部分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將課本內的文化常識組成卷冊,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極易出現記憶混亂、知識點混淆的現象。另外師生之間互動較少,教師一味灌輸文化知識點,并未對生硬難懂的知識點進行解讀,學生機械記憶,難以做到舉一反三和隨機應變,得分率不高[3]。
(四)教學內容未明確。盡管高中文言文學習篇目是固定的,文化常識也是固定知識點,但是高考所選的文言文閱讀材料均出于“二十四史”,對于古代文化常識的具體教學內容,并無全面、完整的素材可供參考,教學內容未明確,教學點模糊、零散,這也是古代文化常識題失分嚴重的另一原因。
三、高中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教學質量提升的策略
(一)激發古代文化常識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古代文化常識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全面了解和儲備古代文化常識知識:教師想要給予學生更多的知識點,需要分析考題大綱,把握出題思路,并做到全面系統學習,才能擁有古代文化常識這片“海洋”,給予學生知識的“水源”,以知識淵博形象獲取學生好感;二是采取趣味教學法:教師根據學情和學生特征,將文化常識知識點通過游戲、故事等方式向學生傳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也可設置生動的情境,引人入勝。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取得高分的基石,因此,教師在古代文化常識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采取日積月累學習法,鼓勵學生在高中期間將古代文化常識摘抄在筆記本中,并循環復習;也可將文化常識做成練習題的形式,每日做5-10題,尋求錯題短板,反復練習,必能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4]。
(三)豐富教學方法,增強師生互動。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采取問題探究法、小組合作法或者情景設置法等高效學習方法,加深與學生的互動,如教師可開展知識競賽活動,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進行知識競賽PK,對于文化常識題答得好又快的小組,給予加分獎勵,答錯或不答則扣分,PK勝利小組進行獎勵,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四)實施教學改革,開展任務教學法。教師在古代文化常識的教學中,不能脫離課本,需要積極整合教學課本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儲備素材。教師還需要多挖掘“二十四史”中的文化常識知識,帶領學生分類整理,如按照“傳統文化”、“官職科舉”、“姓名稱謂”、“禮儀習俗”、“文學常識”、“宗教禮法”和“山川地理”等所屬類別進行歸納整理。規定學生學習任務,按照“每日打卡日記”、“每月目標”的方式,花一段時間將任務完成,熟悉每一個文化常識,熟練掌握每一種文化常識題型[5]。
(五)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古代文化常識教學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引路人,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角色,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規劃文化常識學習方法,課前認真預習,課中積極做好筆記,課后配以相應的聯系,鞏固記憶知識點,再教會學生相應的文化常識學習、記憶技巧,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糾錯等,不知不覺中熟透知識點。
綜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古代文化常識蘊含豐富的語言精華和傳統文化,能幫助學生更加了解文言文內容,摸透傳主生活時代的特點和情感,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養。因此,古代文化常識教學不能一概論之,教師需要儲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授與學生以“漁”。
參考文獻:
[1]景宏智.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探討[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8):60+73.
[2]楊彩云.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2021(23):104-105.
[3]趙紅艷.傳統文化滲透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14):191-192.
[4]蔡園.語文核心素養在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入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3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