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
【摘要】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科素養是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任務,當下的小學生處在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可獲得的信息多而雜,通過語文閱讀能夠在幫助學生梳理語文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將語文學習和生活體驗更好地結合起來,提高語文教與學的質量。本文提出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并就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提出幾點建議,以期能夠有助于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關鍵詞】語文閱讀;小學生;教學質量
引言
小學語文閱讀要求學生能夠積累生字詞、了解基本的詞句使用藝術、對節本篇章結構和句段作用進行基本分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建立和作者的情感共鳴,能夠進行基本的價值思考,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鍛煉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打開語文學習的廣闊世界,在閱讀中去獲得積極的語文學習體驗,做學習的主人,改變被動學習的不良問題。
一、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從學生的角度考慮,鑒于小學生正處在智力和思維開發的關鍵時期,而語文又是需要學生敢于表達、勤于交流的學習科目,閱讀學習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認識語文學科的廣博性和靈活性,不是生硬地根據課本按部就班地接受灌輸,啟發小學生進行世界觀、價值觀的正確建構。
從教師教學方面考慮,重視閱讀教學是教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表現,因為閱讀教學的知識體系和方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不斷閱讀教學設計也是職業素養提升的過程,能夠以更宏觀的視野開展語文綜合教學。
結合小學語文培養的模式來看,突出閱讀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能夠優化教學體系,突出語文教學的靈活性和綜合性,通過整合閱讀中的各方面的知識教學,從而貫徹好素質教育的理念。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幾點嘗試
(一)滲透閱讀方法教學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閱讀學習需要積累和綜合應用雙方面的把控,做好閱讀方法教學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目標的理解、閱讀任務的消解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方面都有所裨益,指導小學生從小就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一個堅實的閱讀學習根基,有益于終身學習。第一,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要教給學生圈點勾畫的技巧,在讀書筆記中做好閱讀的基本字詞積累,學會使用批注式閱讀方法,對重點閱讀信息有敏感的把握,慢慢學會自主學習;第二,讀寫貫通學習。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語文綜合運用學習部分,要將讀寫教學有機融合起來,把握單段單篇、單元模塊、課外名著中的主題線索,從而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將閱讀輸入轉化為寫作輸出;第三,群文關聯閱讀。教師要拓展課外閱讀材料,從相關作者、關聯背景、主題價值等多方面進行延伸,以提高學生閱讀的厚度和廣度,比如在進行杜甫的詩詞學習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詩人的創作意圖和思想觀念,要搜集作者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帶學生品讀作者的心路歷程。
(二)豐富閱讀活動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
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能夠寓教于樂,適應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課堂閱讀課上,教師要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分角色、分段落朗讀來使學生建立更直接的感性認識,在古詩詞的閱讀學習中,要多找同學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展示,強化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要多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有形展示,通過音頻、圖片等讓學生將閱讀文字和閱讀場景聯系起來,使學生進行立體化的閱讀感知,比如在季節寫景文章閱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視頻展現各地的四季風光,引導學生進行情景式閱讀體驗。現代網絡環境中學生能夠方便地進行信息搜集,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閱讀學習給學生布置課下搜集拓展的任務,比如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搜集革命故事、國家科技成就等,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提高歷史思維和家國情懷。
(三)鼓勵學生開展開放靈活的閱讀學習
閱讀是無邊無界的學習空間,無論是基礎的字詞句段學習,還是閱讀的結構邏輯學習和情感價值學習,都需要學生進行主動地開放靈活思考才能加深閱讀印象,開放式的閱讀環境能夠保護學生的創造能力,注重開放式的閱讀引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結合當下的大政方針、文化環境等進行相關拓展,引導學生開展多方面的閱讀思考。在敘事性文章學習時,通過開展續編、改寫和情境演繹等閱讀相關活動鼓勵小學生進行二次創作,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又比如在涉及到多個主體的議論文閱讀學習時,教師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開展評價,增強小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結束語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將終身受益。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更需要重視閱讀教學的方法指引,才能為學生閱讀學習效率的提升、語文學習質量的提高保駕護航,通過滲透閱讀方法教學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豐富閱讀活動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開展開放靈活的閱讀學習等方法給學生創建一個廣闊的閱讀學習天地,促使小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學習節奏,在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修養、全面發展、積極成長。
參考文獻:
[1]武鴻雁.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分析[J].文教資料,2019(1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