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扎爾·吐爾遜江 何偉
摘要:本文就羊螨病的傳播途徑、流行特點、臨床癥狀、診斷要點進行了具體介紹,提出了牧區羊螨病的預防以及獸醫治療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羊螨病;診斷;預防;治療;牧區
羊螨病是由癢螨、疥螨等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其主要癥狀為脫毛、瘙癢、皮炎以及結痂等,是牧區養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寄生蟲病。羊螨病發病率較高、危害較為嚴重。所以,在羊群日常管理中,必須重視其預防以及治療工作,將感染源有效殺滅,以控制疫病的傳播以及蔓延,確保羊群健康。
1 羊螨病概述
1.1傳播途徑
通常情況下,羊螨病通過接觸傳播,健康羊只在與患病羊只接觸后,極易感染;另外,若羊舍、飼養工具上攜帶有螨蟲,在健康羊只與其接觸后亦會感染患病[1]。
1.2流行特點
羊螨病的發生具備明顯的散發性流行特點以及區域性流行特點。其感染率非常高,分布范圍亦較廣,螨對宿主要求并不高。多數養殖戶未正確認識羊螨病,在日常養殖中對該病有所忽視,無法及時發現羊螨病,部分養殖戶即使較早發現了羊螨病,仍然未立即對其隔離治療,未徹底對羊舍消毒,導致病原始終存在,進而蔓延至整個羊舍。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羊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其養殖規模日益擴大,羊只流動性明顯提升,但是因市場對該病缺乏足夠重視,未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使得該病傳播幾率顯著提升。
1.3流行季節
羊螨病高發于秋季以及冬季,在夏季發病率最低,這可能是由于夏季氣溫較高,羊只皮溫升高,螨蟲生長發育受阻,因而其發病率較低;然而在秋冬季節,氣溫較低,已經長出了羊絨毛,即使陽光照射羊只皮溫亦較低,上述環境非常利于螨蟲的生長以及發育,因而此時該病發病率更高[2]。
2 臨床癥狀
羊只患病后,其典型癥狀為瘙癢、脫毛、皮炎、結痂等,羊只皮膚以及四肢表面瘙癢嚴重,不斷與護欄、墻角等部位摩擦皮膚。與此同時,羊只皮膚表面可見紅色斑點,同時出現細小結節,隨著病情發展逐漸轉變為水瘡或者膿瘡。待其破潰后,破潰部位逐漸結痂,同時皮膚增厚,羊毛開始脫落。在發病過程中,羊只食欲顯著降低,其生長發育受阻,機體日漸消瘦,未及時治療常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導致羊只死亡。
3 診斷要點
3.1 鑒別診斷
3.1.1 濕疹
濕疹發生后病情無羊螨病劇烈,同時濕疹不存在傳染性,環境及溫度不會對其造成直接影響,患病羊只皮膚內無蟲體。
3.1.2 虱
虱也可引起奇癢,但是其更易被發現,同時羊只患病后其皮膚表面不存在變硬以及增厚問題,病料內通常不存在蟲體[3]。
3.1.3 禿毛癬
羊只在感染禿毛癬后其病情無羊螨病劇烈,羊只不存在明顯的癢感,其患病部位可見橢圓形脫毛或者圓形脫毛,同時表面覆蓋有極易剝離的干痂。
3.1.4 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高發于陰雨潮濕的夏季以及秋季,該病并不具備傳染性,發病初期多數病例表現為丘疹,接著出現散在干痂以及圓形禿毛斑,通過顯微鏡觀察不存在蟲體。
3.2 實驗室診斷
3.2.1 鏡檢
刮取患病部位皮膚并置于載玻片上,加入1-2滴濃度為50%的甘油,蓋上蓋玻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蟲體即可確診。另外,亦可將病料置于剝離平皿內,采用酒精燈略微加熱后置于黑板上,用放大鏡觀察,若存在活動螨蟲即可確診。
3.2.2 漂浮法
漂浮法就是取采集的病料并溶解,取沉淀物并加入60%的硫代硫酸鈉,充分混合后離心2-3min,此時可發現液面上漂浮有螨蟲,采用金屬圈將液體表面物取,置于載玻片上并加蓋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螨蟲即可確診[4]。
3.2.3 皮屑溶解法
采集病料并置于燒杯內,加入20ml 10%氫氧化鈉溶液,常溫下浸泡2h,或者在酒精燈上加熱煮沸2min,離心2min或者靜置20-30min,將上清液棄掉,吸取沉淀物檢查,若存在螨蟲即可確診。
4 治療方法
4.1 藥浴療法
藥浴療法是羊螨病的常見防治方法,多用于夏季。其具體操作步驟為:對羊只剪毛,7日后藥浴一次,間隔7日再次藥浴1次,每只羊需藥浴2次以獲取良好效果。可采用鐵盆或者大木盆作為藥池,常見藥物主要為0.05%敵百蟲、0.05%溴氰菊酯、0.05%雙甲脒等。亦可采用煙草水藥浴,即將15kg煙草加入至50kg水中并煮沸,30min后撈出煙葉,加入250kg清水,待冷卻后即可為羊只藥浴,每只羊藥浴15min。在藥浴前,需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需為羊只飲入充足的飲水,將藥液溫度控制于18℃,在藥浴過程中需避免藥液進入到羊體內,在羊群藥浴后12h內,避免其全身涉水。
4.2 涂藥療法
涂藥療法一般應用于患病較少的羊群或者是冬季治療。在涂藥治療前,首先需剪掉病羊患病部位毛發,并對患病部位采用溫肥皂水清洗,接著在患病部位均勻涂抹藥物[5]。常見藥物主要為5%的敵百蟲水溶液、5%的雙甲脒水溶液或者5%的疥敵等。
4.3 注射療法
注射療法即利用注射器直接向病羊體內注射藥物。注射療法常用藥劑為阿維菌素,一般采取皮下注射方式,其注射劑量為0.2mg/kg·bw。
4.4口服療法
口服療法是羊螨病較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常見藥劑為除癩靈,其使用劑量為0.3mg/kg·bw,需注意空腹服用,每5日需用藥1次。配合使用口服療法以及涂藥療法可獲取良好防治效果。
5 預防措施
5.1 引種檢疫與驅蟲
在日常養殖中,在引種環節養殖戶必須做好檢疫工作,確保所引入羊只為健康羊只,引種后需對羊只隔離飼養20-30d,在此期間需注意觀察羊只是否存在發癢、脫毛等問題,一旦發現可疑羊只必須立即隔離治療[6]。與此同時,在每年的春季以及秋季均需落實羊群驅蟲管理工作,以實現預防性驅蟲。
5.2 強化飼養管理
養殖人員需嚴格把控養殖密度,同時強化圈舍保溫及通風工作,定期采用4%氫氧化鈉溶液消毒圈舍及道路等,保證羊群營養均衡,以確保其健康發育。
參考文獻
[1]張國賢.羊螨病和狂蠅蛆病的診斷和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5): 25.
[2]朱順蓮.中西醫結合治療羊螨病的臨床效果[J].養殖與飼料,2019,(4): 1.
[3]葉爾肯別克·瓦依斯.探析羊螨病的預防與治療[J].當代畜牧,2017,(17): 57.
[4]張國玲.中西獸醫結合治療羊螨的研究及分析[J].中獸醫學雜志,2018,(2): 74.
[5]張振國.羊螨病的鑒別診斷及防治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16,18(6): 43+45.
[6]楊昌軍,楊通澤.山羊螨病的綜合防治[J].湖北畜牧獸醫,2015,(10):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