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鋼
在以往的初中與健康課程教學中,更多的是在讓學生去玩去練,被理解成僅僅按照課程表安排休息與調整時間,其實并非如此,體育與健康課程有著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落實,改革和調整也迫在眉睫。
1 對于個性化培養的幾點思考
既然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個性?筆者對于個性培養有三個層面的理解,首先第一個層面,所謂個性,指的是個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是學生整個人體態與思想的整體呈現,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有時候教學比較辛苦,會造成學生身體疲倦,這時候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維持,盡量增加教學的趣味,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身體是疲倦的,但精神卻是充實的。第二個層面的理解在于,指尊重學生的個性,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的自主性上,讓學生自主完成體育項目,以及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重點培養學生對某一體育領域的發展,最終形成終身體育,學生在今后長期的鍛煉中,有益無害。第三個層面的理解在于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個體存在不同,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讓體育與健康教學更具有目的性,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狀況,學生會學得更輕松、更積極,效果也就更好。
2 個性化培養的途徑和建議
2.1 突出自我管理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是個性化培養的一種體現,在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來管理學生,重點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認識到體育訓練是對自己負責。可采用的方法較多,比如和學生商量,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學方式,比如說讓學生自主安排下一堂課要學什么,比如讓學生作為考官去考核其他學生。
2.2 強調教學趣味性,強調以人為本
上文提到,一些體育與健康課程比較辛苦,學生身體層面會產生疲憊,這時候就需要關注學生心理層面,增加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強調以人文本,強調寓教于樂,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身體是疲倦的,但精神卻是充實的。可采用的方法也比較多,即增加游戲性體育教學,比如將跑步訓練改成趣味障礙跑、組合賽道跑、接力跑、套袋子跑等,在游戲的基礎上,適當開展競賽項目,讓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生之間的競爭來助推體育鍛煉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融入感。
2.3 突出終身體育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終身體育的絕佳時期,在這個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從學生剛興起的領域出發,再加上教師的科學有效引導,再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活動探索時間,讓學生愛上這一體育項目,不斷增長興趣和運動習慣。
具體來說即是:首先教師應該做好對學生的調查和了解,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給學生適當的建議,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所在,有一個奮斗和探索的目標;其次在教學中調整教學結構,實行分類教學,比如一些學生喜歡打籃球,一些學生喜歡打羽毛球,分成不同類別,進行不同領域的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接觸某一體育領域的機會;最后在教學中不斷關注,多加交流,圍繞這一體育的名人名事探討和分析,潛移默化增強學生對這一領域興趣和習慣,不斷深入挖掘學生的個性。
2.4 進行分層教學
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進行分層教學,和終身體育教學類似,也需要教師首先進行精準的了解,教師首先進行摸底測試,加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觀察總結,歸整結果初步反映學生的身心狀況,然后開展對不同學生的分層教學,可進行適當的教學資源傾斜,對于身體素養較弱的學生,鍛煉的時候可酌情減少訓練量,對身體素養和心理素養較好的學生,可適當增加訓練量,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適應體育與健康課程,例如一次跑步訓練,訓練目標是八百米,對基礎好的學生,跑完八百米即可,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而對身心基礎較弱的學生,八百米跑下來身體疲憊不堪,那么先讓學生跑六百米,后續逐漸加強,避免打擊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更適應教學。
2.5 反饋與評價個性化管理
教師的評價和反饋是一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很多時候教師的反饋與評價較為簡單、片面,從整體的角度“一刀切”,而遵循新課改的優秀理念,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點,并挖掘學生的潛能,展開多元化、多維度、多層次的反饋與評價將更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一方面設立多維度的評價單元,比如設計五個和體育與健康相關的指標,以1-5來評級,用數據來反映學生特點,一方面采用個性化評價,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并設定更高的奮斗目標,持續挖掘學生的體育學習潛能,對表現不好的學生,找出其閃光點和進步點,再指出問題所在,往往更易于被學生接受。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對學生個性化培養的三個方面,其次分析了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落實貫徹個性化培養的方法,希望能有所幫助。結合上述闡述可以看出,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是一件系統性工程,廣大初中體育教師應調整和創新教學,適應時代要求。
(作者單位:重慶市中山外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