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廷輝
摘要:在教改浪潮下先進育人思想涌現,指引教師端正育人態度,改進教學對策,調整專業素養發展軌跡,旨在具備迎接教改挑戰能力,為學生學習成長負責。其中,賞識教育是教書育人中“允許失敗、承認差異、無限熱愛”等成功經驗的總結,與陶行知教育思想殊途共歸,教育價值可見一斑。本文通過研究賞識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方略,以期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綜合質量。
關鍵詞:賞識教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賞識教育是愛的教育、生命的教育,使教育富有感染力及人情味。賞識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如下:其一,允許學生在科學實驗中失敗,在失敗中收獲經驗,調動自學主動性,增強抗挫折能力;其二,轉變教育觀,改變教師嚴厲形象,使教師更加親切和藹,能走進學生的世界,利于知識傳導,提高教學質量;其三,在應用賞識教育進程中加強小學科學教學改革,多角度滲透該理念,拓寬教育渠道?;诖?,為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水平,探析賞識教育應用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以人為本,將學生視為賞識教育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應用的主體
在賞識教育中教師要寬容、激勵、尊重、信任、提醒,這就需要教師率先明晰教育對象,對其成長規律、心理狀態、學習需要有精準把握。小學生科學知識基礎薄弱,尚未形成健全的科學觀,對科學現象的解析并不深入,加之觀察能力、實踐能力、自學等能力有待發展,為此科學學習存在一定困難,同時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歡新奇事物,很難保持專注,容易因失敗澆熄求知熱情,為此需教師在以人為本前提下應用賞識教育,使學生能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充分相信自己,感受科學魅力,加強教育指引。例如,教師在進行“觀察水生植物”教學時可鼓勵學生在家中養一些水生植物,每周記錄觀察結果,期間因疏于照料、室內環境等因素植物可能不再生長甚至腐爛,學生將對觀察失去興趣,教師可應用賞識教育接納學生的失敗,鼓勵學生重新開始觀察,亦可留著停止生長的植物進行后續觀察,引導學生重視觀察過程,在此進程中感受生命力量,明晰生長條件對水生植物的影響,使觀察更為客觀,助力學生樹立實事求是意識,使學生能高效完成觀察水生植物學習任務[1]。
二、教法創新,豐富賞識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的模式
為使賞識教育更具實效性,教師能成為學生的朋友,平等對話、共同成長,呵護學生敏感內心世界,增強學生綜合素養,教師要針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加以創新,使賞識教育的應用模式更為豐富。例如,教師在進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教學時可鼓勵學生說一說自身感受,將“生活中的靜電”視為探究性話題,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轉化為探知動能,期間教師應用賞識教育,肯定學生思考、觀察、闡述結果,指引學生養成善于觀察、樂于分享習慣,使學生能在回答問題時感到滿足,優化學習體驗,師生互動更加高效。再如,教師在進行“把種子散播到遠處”教學時可踐行“五育融合”理念,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在搜集種子同時將其種在花盆中,待成長小苗后栽植到學?;▔蚬珗@中。其中,學生搜集種子、種植小苗、美化環境的過程,就是科學教育(智育)、勞育、美育、德育等教育融合一起高效育人的過程。教師在學生實踐中進行賞識教育,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了解自然與人的關系,相信自己有讓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美好的能力,在“五育融合”中和諧發展,使賞識教育的應用更具實效性,從學生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角度切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三、評價升級,基于“評價+賞識教育”優化小學科學教學體系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均渴望得到關愛、理解、尊重、賞識,賞識教育最為鮮明的特征是重視學生的長處,不吝贊美之詞,積極表揚學生,使學生能意識到自己是優秀的,通過恰當的賞識滿足學生精神上的學習成長需求。這就需要教師評價升級,將賞識教育與教學評價融合在一起,明晰學生小學科學課堂上發展需求,將批評、評價區分開來,避免打擊學生在科學世界中的探索積極性。例如,教師在進行“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教學時可鼓勵學生搜集生活中干凈的食物包裝,引領學生分析上面的信息,期間教師會發現有些學生思路較窄、信息搜集不全面、表達不主動,為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小學科學教學活動,教師應用賞識教育針對學生食物包裝搜集態度、信息分析情況及學習成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評價,肯定學生優秀之處,指出學生不足,注意措辭得當,保障賞識教育視角客觀,切忌一味抨擊或盲目贊美學生,助力學生逐漸提升信息綜合處理、觀察思考等能力,給學生成長的空間與時間,使“評價+賞識教育”成為學生在小學科學課堂上逐步變得優秀的重要育人途徑[2]。
結束語:
綜上所述,賞識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利于學生發展綜合素養,為此教師要將學生看做賞識教育主體,在科學教學中加強教改,基于“評價+賞識教育”改進小學科學教評對策,使學生能在賞識教育中感到關心、受到尊重、學習進取,繼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陳蓮英.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5(11):114-115.
[2] 孫紅梅.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49):33-34.
重慶市北碚區人民路小學校 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