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玲
摘要:音樂具有獨特的功能,不同的音樂會為人們營造出不同的意境和氛圍,在體育教學中將音樂有機地融合到體育教學各個環節中,很好地給體育運動增加了動力和樂趣,使體育運動不再單調,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從而實現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
關鍵詞:體育教學;音樂;融合;作用;應用
一、引言
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學校教育走向更加開放、多元,注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單一學科獨立教育難以滿足需求,跨學科融合十分必要。長期的教學實踐得出,把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手段,有機地融合到體育教學各個環節中,很好地給體育運動增加了動力和樂趣,使體育運動不再單調,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從而實現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以下是筆者就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兩方面談談個人淺顯見解。
二、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從古至今音樂始終與體育運動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很多體育項目中都發揮著其特有的功能,不僅增加了體育運動的表現力和美感,而且合理地運用音樂伴奏還能提高運動成績。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也是一樣,通過音樂的節奏感和感染力,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積極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激發參與熱情,享受運動樂趣
一直以來體育工作者,就如何使學生自發、自覺地投入到學練中的探索與實踐從未間斷。動感的音樂能觸發學生的運動靈感,激發想象力、創造力,使所學運動技能更加隨心所欲,甚至一些高難度的動作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這樣以“樂”促練,有利于動作技能的形成,使學生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二)調整教學節奏,優化課堂環境
音樂具有渲染情境的功能,在體育課的各個部分適當地加入音樂,可使學生處于各種不同的情境中。當音樂節奏雄渾而又振奮人心時,可使學生激情百倍,達到一定的運動量;當音樂節奏輕松歡快時,學生會處于一種輕松的情境中,有利于消除疲勞。音樂融于體育教學中,既調整了教學節奏,又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樂在其中。
(三)學科交融匯合,提高綜合素養
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所擔負的任務不僅只是體育這一方面,同樣也擔負著對學生智育、德育、美育的培養。音樂融于體育教學中,使體育教學成為了一種以身體鍛煉為內容,以健美為手段,以育人為目的,集體育、音樂、藝術之美為一體的一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音樂中汲取著美,體驗著美,感受著美,展示著美,并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他們對美的鑒賞力。
三、音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音樂具有陶冶情操、緩解緊張情緒的特點,深受體育工作者的廣泛應用,為避免弄巧成拙,造成教學質量低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體育課程的不同教學階段,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合理選擇適宜的、健康的音樂。正如英國布魯內爾大學運動心理學副教授科斯塔斯·卡拉吉奧吉斯(Costas Karageorghis)在《布魯內爾音樂等級目錄》一書中提到?“在運動音樂的選擇上是有科學依據的”。
(一)用音樂勾起學習的心弦
在體育教學中,運動前的熱身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有效避免課堂教學中的運動損傷,如抽筋、韌帶拉傷、關節扭傷等。而學生不喜歡每節課都是先隊列然后跑步練習,最后做定位操這種千篇一律的熱身方式。因此,筆者在隊列練習和跑步時會選用一些節奏感較強的、健康的音樂伴奏。如集體做齊步走時,用《共產兒童團歌》、《閃閃的紅星歌》和《運動員進行曲》等樂曲,學生跟著樂曲的節奏,精神飽滿、充滿自豪地整齊行進;活動操則選用《健康歌》《浪漫櫻花》和《中國功夫》這類歌曲。把原本枯燥的隊列練習和乏味的徒手操練習用音樂巧妙地串聯起來,學生跟隨音樂的節拍活動全身各部位,使身體的肌肉、關節、韌帶等都能活動開,有效提高中樞神經興奮性,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消除學生 “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準備活動效果不言而喻。同時省去口令指揮,便于師生交流,保證動作質量,加大練習密度。
(二)用音樂貫穿教材的核心
基本部分是一節體育課的核心環節,學生技術動作的學習與形成大都在此完成,該環節的教學效果,可直接反應出本節課的教學實效。音樂節奏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時空感和節奏感,使前庭分析器、肌肉肌腱、關節囊等身體感受的反饋信息建立新的聯系,以形成所需要的正確條件反射。在執教《跳遠》時,筆者要求學生踏著《小蘋果》由慢到快的節奏進行助跑練習, 提高學生的助跑節奏感,并使動作逐漸趨于完善和規范,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再如練習《自然走》時,考慮到水平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則選用《郊游》、《快樂的節日》這類節奏歡快的樂曲,來增加課堂趣味性,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
(三)用音樂穩定學生的情緒
在體育教學中,最后結束部分的放松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感到比較疲勞,這時需要老師采取有效的手段幫助他們從高度興奮狀態逐漸恢復到平靜狀態,使韌帶得到拉伸放松,促進肌肉乳酸得到消除。此時,可采用《蟲兒飛》、《感恩的心》、《瑜伽冥想音樂》等這類較為抒情的、緩慢的音樂如,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或拉伸或游戲或冥想等方式以“樂”結課。
四、結語
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策略,有機地同體育教學融合,對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體育工作者應明確學科間融合的目的,不得強融,要自然滲透交融匯合,整合可融性強的內容,確保所選取的音樂具有實效性,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輔助作用,確實提高課堂實效,為學生的身體健康促進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于素梅 《談談跨學科融合教育》 《素言體育》21-2-5
[2]萬建麗 淺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音樂 《讀寫算》2012年第05期
(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 《小學體育與其它學科有機融合,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QJYKT2019—223研究成果)
福建省安溪縣第七小學 福建 泉州 3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