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摘要]編輯的綜合職業素養關系到圖書產品的質量優劣,關系到圖書出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編輯應從政治素質、法律意識、編輯和出版實務技能、學科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更新、市場意識、團隊精神和精品意識七個方面,不斷優化和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和業務水平,以適應新時代圖書產業的發展和要求。文章對編輯綜合素養的提升提出了較為理性、系統、全面的框架結構。
[關鍵詞]新時代;編輯;出版;素養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和新舉措。伴隨著政府機構調整和改革,產業結構也在進行提質增效和優化升級。在此背景下,有關出版產業、出版企業機構改革的指導文件和扶持政策先后出臺,絕大部分出版社也已完成了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和管理模式改革[1]。在新的形勢下,重新審視編輯的綜合職業素養,關系到圖書產品本身的結構和質量優劣,關系到圖書出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因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編輯的綜合職業素養應涵蓋以下七個主要方面:(1)政治素質,(2)法律意識,(3)編輯和出版實務技能,(4)學科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更新,(5)市場意識,(6)團隊精神,(7)精品意識。編輯應從以上七個方面著力提升和強化自身的職業素養,以適應新的形勢發展和變化,打造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圖書精品。
一、政治素質
首先,出版工作歷來是黨的文化工作和輿論宣傳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服務于黨和國家的總體發展規劃和目標。因此,編輯應具備高度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素質,在審稿過程中始終保持政治敏感度和準確判斷力,以確保書稿的內容和觀點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相統一,不出現任何政治問題。
為此,編輯需要及時學習和了解黨的各項方針和政策,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頒布的各項文件和政策規定,強化政治意識,將黨的各項具體方針政策貫穿到審稿理念當中。
“重大選題備案制度是我國圖書出版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制度之一,是在《出版管理條例》基礎上的細化和延伸。” “是確保我國文化安全、出版安全的重要舉措”,“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2]。2019年10月2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了修訂后的《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3],新的備案辦法列舉了十二項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選題,必須報送備案,具體涉及黨和國家重要文件、文獻,黨和國家領導講話、著作及工作和生活情況,黨史,軍史,黨政機構設置和領導干部情況,民族宗教,中國國界地圖,港澳臺,蘇聯和東歐,外交方面等的選題。因此,編輯遇到以上選題和相關內容,應當更加認真細心,發現問題及時與作者溝通,合規妥善處理。
其次,編輯應具備社會責任和擔當意識,認識和領會到“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時刻不忘文化的社會責任在于以文化人,引領社會風尚和道德價值觀念。
政治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編輯需要不斷學習和跟進,從而將其貫穿到出版理念和編輯工作中去,使自己的出版物始終保持正確導向,傳播正確價值和先進文化。
二、法律意識
(一)具有著作權知識
編輯應熟悉著作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條例,確保自己編輯和出版的圖書產品沒有侵犯他人著作權,盡量避免引起法律糾紛。同時,編輯也應防范自己編輯和出版的作品被他人侵權,保護自身權益。
出版實務中常見的著作權糾紛有以下情況:封面設計使用圖片和特殊字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事后被人找上門來;出版合同到期而忽視續約,被對方提出異議;改編和翻譯他人作品授權不明確;內文引用他人觀點和語句,不加注釋和出處,有抄襲嫌疑等。
2020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新修改的著作權法主要有以下變化。(1)適應了網絡環境和技術變化。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將過去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方法創作的作品”修改為“視聽作品”,規定了“技術措施”的使用情形和限制條件,將舊法中不受保護的“時事新聞”修改為“單純事實消息”,加強了對原創性新聞作品的保護[5]。(2)加大著作權的執法力度。著作權主管部門有權對涉嫌違法行為的場所和物品查封或者扣押[6]。(3)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對于侵權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適用賠償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并將法定賠償額上限由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5]。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一般談及著作權時,人們慣常首先強調的是作者的權利。然而,我國著作權法還專章規定了“與著作權相關的權利”,即鄰接權,其中包括圖書出版者的權利。出版者在對原稿進行編輯加工、裝幀設計的過程中,付出了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因此,其出版權也應受到尊重和保護。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圖書出版者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出版者有權許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此種權利的保護期為十年[5]。著作權的立法宗旨就是要在創作者、傳播者和使用者三者之間保持相對平衡,建立公平、和諧、穩定的社會關系[5]。
(二)了解其他民事權利和法定義務
除了著作權,書稿內容還不得侵犯他人的其他民事權利,如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等,更不能只顧自身利益,違反國家憲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近期在海外出版的國內抗疫作品的外文版本中,出現了在副書名、封面設計、腰封、宣傳海報中對原始作品做出任意定性或進行過度主觀宣傳的現象。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在海外出版中文作品的翻譯版本,也應注意保護原始作品的完整性,保護原始作者的修改權和作品完整權。國外出版機構不得未經原始作者同意,在標題、副標題、裝幀設計等方面擅自越權操作。對宣傳和營銷文案,編輯不應疏于審核。另一方面,“作者要保護個人權益,更要維護國家利益”,“版權雖然屬于私權,但絕不僅僅是私權,作者行使版權權利的同時,還要維護國家的榮譽、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這是作者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7]。
三、編輯和出版實務技能
(一)編輯方面
1.要具有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
編輯應具備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以最少量的修改達到最優化的完善效果。這是編輯審稿、改稿應當追求的實際功效。為此,編輯還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近年來,受知識碎片化和網絡快餐文化的影響,讀者易于接受短、平、快的作品。然而,對于職業文字編輯來說,卻不能流于表面,就此滿足。編輯應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修養,熟讀唐詩宋詞,熟記名篇佳句,品味傳統文化精華,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字功底。
2.要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
如果編輯外語功底不夠,在審讀翻譯書稿、策劃優秀的國外圖書選題時會有一定的困難。“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8]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下人文交流的不斷深入,經典互譯項目的不斷推出,這就更需要編輯不但要具有本國語言文字功底,同時,還應具備相應的外語水平。
(二)出版方面
1.裝幀設計
書籍本身是印刷品,然而它更是一種工藝品。一本優秀的圖書產品從內容到形式,從質地到外觀,均應散發出美的氣息,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使作者真心認同,使讀者愛不釋手。封面設計應先聲奪人,讓讀者感到賞心悅目。責任編輯需要根據書稿的實質內容、讀者對象事先向美術編輯提出的初步建議,將對書稿內容的理解準確地傳遞給美術編輯,雙方互相溝通和討論。在美編提出初步方案之后,還需要責編審定和把關,提出修改意見。這就對選題策劃編輯和書稿加工編輯的美學修養提出了考驗。因此,策劃編輯和審稿編輯平時也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提升審美品位。
版式設計同等重要。開本選擇、版面布局、字體運用、書眉頁腳等均應與書稿內容、封面設計相匹配。責任編輯應事先準確定位,發揮主導作用。另外,責任編輯還應對紙張質地、特殊工藝、印刷效果事先有所考慮。
2.生產成本和經營概算常識
出版企業要真正實現法人治理模式,就必須做到細化經營。作為出版項目的負責和統籌人,責任編輯在審讀書稿之外,還需要對各個環節的生產成本有一個基本客觀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確保圖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四、學科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更新
學科專業知識和出版實務技能同等重要,都是編輯的看家本領。編輯只有具備本學科過硬的專業學識和功底,才能在審稿過程中提升書稿的內容和文字質量。除此之外,編輯還需要策劃出好的選題,組織到好的書稿,建立自身的作者隊伍。為此,編輯必須具備扎實的本專業功底和學識水平,才能贏得作者的信賴,與作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和信任關系。
因此,編輯應當不斷積累和更新本學科知識,密切關注和及時了解本學科動態,積極主動與作者加強聯系,適時參加本專業領域的學術交流活動,逐漸形成自己的專業特點。
在起步階段,編輯可以先扎實做好單本圖書的編輯和出版工作,打造圖書精品,贏得作者和讀者的信賴。編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再加上不斷拓展作者群,能夠形成良性循環,從而促進圖書出版工作的更好開展。
五、市場意識
在出版社之外,編輯需要對本學科的圖書產品概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參與圖書市場競爭。對于重點產品,責任編輯有必要去新華書店專題、專柜展覽考察同類產品的出版情況,在眾多的同類產品中,甄別出優劣和得失,適當借鑒他人的長處,并依靠自己的創新,打造圖書產品的特色和市場競爭力。
對于營銷文案的撰寫,編輯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營銷文案應在深刻理解圖書創作的背景、實質內容和要義的條件下,充分展示本書的亮點和重點。對本學科重磅圖書,編輯還應及時與作者探討,寫出專業書評,針對特定的專業人群,在相關學術期刊上適時推介,擴大影響力。
當兩種效益發生沖突時,毫無疑問,經濟效益應服從社會效益。然而,“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9] 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強調社會效益為先,并不等同于可以忽視經濟效益,而是要實現兩者相統一。編輯應首先實現圖書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前者為先,兩者并舉,最終實現兩者的高度有機統一。
六、團隊精神
在出版社之內,編輯是出版社的核心生產力,處于圖書生產的源頭。出書的節奏、效率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責任編輯的帶動和把控。然而,編輯個人的學識和能力畢竟有限,單兵作戰實力單薄。具體到任何一種圖書產品,都離不開美術編輯、責任校對、責任出版、營銷宣傳、發行推廣人員的協作和貢獻,是群策群力、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編輯要具備團隊精神,盡職盡責,率先垂范,并在出版流程的各個環節與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主動進行溝通和協調。各個生產鏈條都有自身的不同特點,只有不同崗位的人員各負其責,相互理解和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好每個出版項目。
七、精品意識
精品意識在當下顯得格外重要。其原因是,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出版業的主要矛盾也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與出版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10]。讀者期待更高質量的圖書產品。文化產業雖然有自身的行業特點,但畢竟是整體經濟的組成部分,其發展步驟和方向應當與全局保持協調和一致。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及其關聯產業如造紙、印刷,也應隨同國民經濟整體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同步實現綠色環保和高質量發展。
“編輯需要樹立精品意識,深化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高質量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根本發展要求,把資源和精力集中在真正有需求、有效益的產品上,提高出版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推動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真正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提升質量效益,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出版強國建設”[11]。編輯應在出版產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策劃編輯必須在出版流程的入口處,嚴把選題關,拒絕內容平庸和低劣的選題,積極鼓勵原創優秀佳作出版問世。其次,出版機構在編輯環節中,應嚴格執行三審制度,嚴把圖書質量關;在校對環節,出版機構要嚴格執行三校制度,如果有外校,則要對外校的資質嚴格審查;在印制方面,出版機構應督促印務部門選擇資質良好、信譽可靠的印刷單位,建立伙伴合作關系。
八、結語
編輯的綜合職業素養狀況會直接反映到產品本身,對產品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綜上所述,編輯需要從政治素質、法律意識、編輯和出版實務技能、學科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更新、市場意識、團隊精神和精品意識七個方面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在我國出版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要求下,作為新時代的職業編輯和出版人,應注重提升和優化自己的綜合素養和業務水平,堅守出版陣地,展現使命擔當,不斷打造出新時代的精品圖書。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EB/OL].(2018-12-25)[2020-12-1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12/25/content_5352010.htm.
[2]趙強. 重大選題備案制度助力出版高質量發展[EB/OL].(2019-11-07)[2020-12-16].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57570.
[3]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EB/OL].(2019-10-25)[2020-12-1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93014.htm.
[4]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8)[2020-12-16].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EB/OL].(2020-11-19)[2020-12-16].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11/848e73f58d4e4c5b82f69d25d46048c6.shtml.
[6]袁曙宏.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R/OL].(2020-11-12)[2020-12-16].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11/f254003ab9144f5db7363cb3e01cabde.shtml.
[7]張洪波.抗疫圖書海外出版不能忽視版權保護[EB/OL].(2020-04-16)[2020-12-16].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62276.
[8]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EB/OL].(2019-05-15)[2020-12-16].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95471.htm.
[9]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EB/OL].(2015-09-14)[2020-12-16]. http://www.gov.cn/zhengce/2015-09/14/content_2931745.htm.
[10]柳斌杰.堅定不移推進出版業高質量發展[EB/OL].(2020-08-24)[2020-12-16].http://www.gxbgsx.cn/news/show-29594.html.
[11]衡量.以高質量出版供給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EB/OL].(2020-09-24)[2020-12-16].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6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