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賀 李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要求、高質量,基礎教育的重視度尤為突出,因為該教育階段是所有孩子個人意志、品質、身體素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尤其是在當今“全面二孩”的時代背景下,人口數量大幅度上升,怎么樣把教育真切落實為科學的發展成為小學教育核心。學生體質、素質的問題是基礎,近日我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其中多次提到關于小學體育教師、體育設備、訓練團隊等相關建設,這表明體育課再也不僅僅是副課,它將成為真正與“德、智、體”并列共同發展的重要學科。在如此高度重視和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小學體育教育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也面臨著極大的問題和挑戰,本文將根據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體育的特殊性,對怎樣更好的應對即將面臨的問題,如何創新教育模式來完善體育教學方法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體育;新時代背景;存在問題
1.小學體育課程的現狀
1.1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目標不明確
我國的傳統教育背景下的體育課模式非常單一,目標極為不明確。小學階段是義務教育最開始的起點,也是學生開始系統的進行各學科知識接觸和學習的開始,該時期的學生對新鮮知識充滿著興趣,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傳統的體育教學忽視了該階段孩子們的特點。大部分小學體育課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放養式教學,40分鐘的課程把器材分給孩子們就完成了教學內容,第二種是老師以自我為中心不停的講,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的聽,完全消化不了教學內容。這兩種方法都無法產生教育的真正意義,教學內容無法吸引學生,學生把該課程視為“放風”課。如此循環,上體育課就不能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沒有參與度,更沒有對學習內容有任何理解和鞏固,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完全無法適應我國建設的高速發展。
1.2“全面二孩”政策下師資、器材等資源的嚴重不足
據2010年我國對小學教師的調查中對我國11190名教師樣本的分析得出:小學階段科班出身的體育教師僅占4.1%,其余的都由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師擔任和兼職。201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平均一所農村小學僅有0.7個體育教師,大部分學校存在著沒有體育教師的尷尬境地。從2014年開始我國小學階段體育與健康課時再次增加,2015年到2020年義務教育學生人數可能要增長400萬人數,在加之2016年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那么到2022年我國小學人數將據大幅度增加,小學體育教師數量存在嚴重不足。小學的場地和器械也存在巨大的缺口,不能滿足未來大量學生的需求。
1.3教學設計與課后評價體系存在問題
教師在小學體育課程中起著很大的引導作用,所以怎么進行課程設計是提高學生上課興趣的關鍵。教師需要在上課時提前準備好課程的項目,課程的安排,課程中的游戲結合,以及課程結束后對學生的監督。一堂優質的體育課要起到不僅僅讓學生鍛煉了身體更培養了興趣,使學生產生“終身體育”的習慣,所以課后的反思和總結也非常的重要。部分學校能夠認識到體育課的作用,但由于沒有完整的評價體系,使得教學成果不能得到一個及時的更好的反饋,課程結果無法得到反饋那么自然就不能發現存在的問題,也就不能對問題進行更改和提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學體育課程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才能夠使其更加的應對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的要求。
2.小學體育教育的必要性
2.1對學生個體意志品質、體質的發展
經過調查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整體偏差,絕大多數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而缺乏體育鍛煉,導致產生相關的健康問題,比如:肥胖、體弱、抵抗力差協調性差等。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們長期在教室中進行學習,體育課時間十分稀少,離開校園之后有大量的培訓班和作業要完成,同樣沒有身體鍛煉的時間。體育鍛煉不僅僅鍛煉人們的身體更磨練人們的意志品質,體育鍛煉還能緩解生活中的各種壓力與負擔,是非常有效的調節器。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使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優秀的意志品質、抗壓能力,才能為其他知識的吸收和補充做更充分的準備。
2.2培養團隊意識、集體主義精神
當今在發達國家的教育過程中除了個人技能突出培養,更注意團隊精神的培養。在基礎教育階段,體育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團隊精神、協作能力,具有團隊意識是在未來社會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素質,體育鍛煉恰恰最能鍛煉該素質。在體育課中進行團隊項目的學習和練習,以及設置一些需要團隊協作完成的游戲都非常有必要,例如:足球、籃球、排球、健美操等。在“全面二孩”政策之后,人數的增加使我們在將來的工作中除了要學會突出個人特色,更要學會利用團隊合作的特點,培養團隊意識,擁有集體主義精神才會使自己的能量變得更大更強。
2.3對我國的快速發展提供優質的人才
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過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我國今年對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議,這些建議都是為了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的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才能更好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隨著我國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快速發展,在將來適應國家建設的人才必須具有優秀的品質、豐富的知識體系和強健的體魄。
2.4奠定“終身體育”的理念的基礎
“終身體育”是現代和未來人們積極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他應該和整個終身教育結合起來。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尤其是6-22歲這個年齡段,如果有目的、有規劃而且系統的對少年進行身體的鍛煉,使他們在該階段有效的掌握體育知識、技能、技術和養成鍛煉的習慣,將直接影響著他們的一生。從生理角度,在少年時期進行有效的鍛煉可以減少成年后身體疾病的產生,從心理角度,體育鍛煉提高人們的抗壓力,同樣可以為未來社會上面臨的工作、生活中的壓力找到釋放的出口。所以,小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的體系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該理念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奠定人們有終身體育理念的關鍵時期。
3.小結
我國小學的人數將逐漸上升,到2022年將會是第一批“全面二孩”政策后的孩子們入學,所要在此之前要配齊配強體育教師,以及配齊體育設配和場地,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小學體育教學、訓練、競賽體系的建立,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明顯上升。爭取到2035年使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體育體系基本形成。
參考文獻:
[1]王碩.我國小學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培養方案.[D].2017.
[2]李勇彬.創新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的完善方法[J].學校體育學,2019(8):78-80.
[3]雷建英.小學體育課開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體育·美育,2019(5):206-207.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人文社科類)青年項目《“全面二孩”政策下湖北省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研究》(CSQ20027)。
作者簡介:
陳佳賀(1989.9—),男,漢族,遼寧省遼陽市人,碩士,研究方向:籃球的教學與訓練;
李丹(1990.5—),女,漢族,河南省平頂山市,碩士,研究方向:網球的教學與訓練。
(1.中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2.武漢科技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