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 朱述英
摘要:目的:探究立位肘關節DR攝影在肘關節損傷中的應用研究。方法:對50例外傷患者分別進行立位肘關節與坐位肘關節攝片,分別從圖像質量、隱匿性骨折診斷的準確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分析。結果:立位肘關節影像顯示較坐位投照法更加標準。結論:立位肘關節投照法較坐位肘關節投照法更能提高圖像質量,減少誤診和漏診,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患者疼痛,值得在臨床應用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立位肘關節;坐位肘關節;數字X線攝影;臨床應用
肘部骨折在肢體外傷中較為常見,在臨床學習和實踐中,發現了肘關節站立位的拍攝方式,其投照結果的解剖關系以及病變顯示與標準肘關節是相同的,因站立肘關節投照結果十分準確,體位擺放更加簡單,診斷的準確率更高,患者更加容易配合技師工作,在臨床應用方面存在著更大的應用市場和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將自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哈爾濱市第四醫院放射科接受肘關節正側位數字X線攝影的患者中選擇50位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在7-75歲,平均年齡為35.1±5歲。對收集到的50位患者分別進行立位肘關節和坐位肘關節的體位擺放并且拍攝膠片。對肘關節體位改進前后所得到的膠片的圖像質量和拍攝過程中的難易程度進行評價,對比兩種攝影方法與臨床應用的價值評估。
2.投照方法:
(1)坐位肘關節的投照方法
根據醫學影像檢查技術體位擺放標準[1]進行擺放。
(2)立位肘關節的投照方法
前后位掃描體位:被檢查者患側肘關節向攝影架靠攏,面向管球站立,患側手臂分開,橫立于攝影架上,前臂平行于攝影架,掌心向前,肘關節放于檢測器中心,將被檢測肘關節的背部緊貼攝影架,選擇合適的照射野。而肘部外傷導致患者在石膏或夾板固定后立位肘關節的體位會發生改變,被檢查者依舊面向管球站立,手臂自然伸直,將尺骨鷹嘴貼于平板技術探測器的中心,患側手臂平行于平板探測器,肱骨下段和尺橈骨上段離開平板探測器即前臂和上臂離開平板探測器,且前臂和上臂與平板形成的角度相等,拍攝時可以讓患者家屬拖著患者的手,以保證沒有微小的運動偽影。
側位掃描體位:被檢查者患側肘關節向攝影架靠攏,面向管球站立,肘關節緊靠攝影架,患者盡量使肘關節屈曲接近90度,掌心向內,朝向身體側,手臂緊貼攝片架,拇指側貼近探測器[2 3],將尺骨鷹嘴置于探測器中心,調到合適的照射野。肘部外傷患者被石膏或者夾板固定后,被檢查者面向管球站立,被檢測的肘關節的內側緊貼平板探測器,并將肘關節置于探測器的中心,軀干部分離開攝影架,站立為斜位,使被檢測肘關節更易于貼近平板探測器,掌心朝向身體側,尺骨端貼于平板探測器。
中心線:對準肱骨內上髁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垂直射入探測器。
攝影距離:180cm。
3.評價方法:
在檢查結束后請院內的兩位主治醫師級別的醫學影像診斷學專業的醫師和兩位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中級技師對所得到的200幅圖像進行雙盲分析,對有分歧的圖像請另一位高級醫師參與分析,遵從多數醫師意見,最終形成一致的結論。通過圖像質量和病變的主要特征,根據肘關節的診斷的標準片所見的要求,評判圖像質量,分析診斷準確率和患者疼痛程度。
二、結果與討論
根據雙盲法評價拍攝的立位肘關節與坐位肘關節的膠片的結果,可知立位肘關節拍攝所得到的優片的數量占全部的80%,遠遠高于坐位肘關節所得到的膠片的優片數量,而且坐位肘關節拍攝的膠片中差片數占總數的15%,遠遠高于立位肘關節的差片數,坐位肘關節所得到的圖像清晰度不如立位肘關節,而在良片數量上坐位肘關節的百分比遠遠高于立位肘關節,由此可見立位肘關節的體位擺放所得到的膠片的圖像質量更高。由于合格率=(優+良)/膠片數,立位肘關節的合格率為98%,坐位肘關節的合格率為85%,由此可見立位肘關節拍攝方法的合格率明顯高于坐位肘關節的拍攝方法。立位肘關節拍攝方法有效的減少了偽影的產生,使得膠片的圖像質量更高,不僅可以加快診斷醫師的診斷速度,能夠讓患者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減少了因不必要的偽影而導致的診斷的不確定性的產生。
患者骨折后脂肪墊的升高會導致我們對肘關節隱匿性骨折的診斷時出現漏診的情況,本次試驗中5位隱匿性骨折的患者用立位肘關節的拍攝方法,所得到的膠片能夠100%的顯示出隱匿性骨折,而采用坐位肘關節拍攝方法中出現了1例漏診的現象,準確度僅為80%。由此可見立位肘關節針對隱匿性骨折準確度更高,會減少因無效顯示而導致的誤診和漏診,使患者能夠盡快地接受后續治療。
通過統計可知立位肘關節的拍攝過程中患者大多數是可以主動配合技師進行體位擺放的,且沒有重度疼痛的患者,中度疼痛占比4%。與立位肘關節相比較,坐位肘關節的攝片過程中,曲肘和伸肘會加劇患者的疼痛,患者不易配合,重度疼痛的患者占4%,中度疼痛的患者占24%,其余為輕度疼痛。由此可見立位肘關節的體位擺放使患者的疼痛系數大大降低,患者更加容易配合技師進行體位擺放,節省攝影所需的時間。
三、結論
立位肘關節投照方法在傳統投照的方法上進行補充的,在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技術的時代更為合理。拍攝時患者基本上可以配合技師進行體位擺放,極大的減小了外傷患者的痛苦程度,提高了技師的工作的效率。投照結果圖像質量提高,減少了廢棄膠片的產出,且減少了患者與放射線的接觸,不會出現二次投照。在提高圖像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診斷醫師的速度,大大減少了檢查所需要的時間。因此,在醫學影像數字化的時代,立位肘關節投照的方法在數字X線攝影中的應用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余建明,曾勇明.醫學影像檢查技術[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2]張中文.肘關節站立位應用于臨床外傷[J].醫療裝備,2016,v.29,No.321,116.
[3]秦彪.直接數字化X線在肘關節側位立位反向投照法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5,v.31,121.
指導教師: 朱述英 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