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濤 潘文宏

摘要:隨著產業技術革新速度的加快,企業職工技能和素質能力的再提升就顯得十分迫切。職業培訓作為高職院校的社會法定職責之一越來越被重視,面向企業開展高質量的社會培訓已成為高職院校的重點工作。本文以產業學院為職工培訓平臺,主要就產業學院培訓平臺建設、師資隊伍、教材資源開發和培訓考核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通過高職院校發揮其職業培訓的社會服務功能,促使為社會企業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is very urgent to improve the skills and quality of enterprise staff. As one of the social legal responsibili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training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industry college as a staff training platform, mainly on the industry college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materi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assess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rough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social enterprises.
關鍵詞:產業學院;職業培訓;師資隊伍;教學資源
Key words: industrial college;vocational training;teaching staff;teaching resources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10-0255-02
0? 引言
教育部等九部門《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指出“引導職業學校和龍頭企業聯合建設500個左右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中也提到支持高職院校承擔更多培訓任務,實現優質職業學校年培訓人次達到在校生規模的2倍以上。為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和深度校企合作,培養服務產業高端的技術技能人才,進一步促進職業院校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就企業而言,為適應產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通過職工能力培訓以滿足企業長遠可持續的發展。
廣東、江蘇、浙江等職業教育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將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結合緊密。因其在人才、技術能力、科研機構、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優勢,與中小微企業在產學研用合作較多,不僅可為其提供人才,也可以為滿足產業升級提供職業培訓。但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無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支撐,服務產業升級能力較弱,無法滿足企業職工能力提升需求。高職院校必須充分發揮其職業培訓的社會服務功能,注重企業人才技能素質的提升,建設高質量培訓師資隊伍,開發優質實踐教學資源,面向行業企業開展各種社會培訓。
1? 以產業學院為平臺,緊密對接職業培訓需求
眾多企業的人才,新進員工與產業工人存在著繼續學習提高的需求。產業學院作為高職學科專業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的載體,具有對接產業的先天優勢。根據產業發展,以產業為導向,將產業發展趨勢與學科專業知識創新相結合,構建行業專家和學校教師共同參與的課程開發動態機制,以促進學科、專業的深度融合。通過緊密對接產業,滿足企業職業培訓需求。
產業學院緊密對接產業要素,高職院校校企產業學院技術前沿,培訓體系健全,育人方式和理念先進。通過以產業學院為職工培訓平臺,進一步促進職業院校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為企業提升人力資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2? 構筑“區域分割+層級遞進”的產業學院高水平實踐平臺,是職工培訓的基礎
產業學院實踐平臺建設按照由易到難,由虛到實,學習能力層級遞進的原則進行建構。以學生能力需求對各功能區進行分割劃分。通過深入企業和院校調研,校企共同制定方案,對各功能區進行劃分和定義,如圖1所示。基于“1+N”建設思路(即1條智能制造綜合產線,N個智能制造實訓中心),與智能制造產業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領軍企業等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建成由智能制造綜合產線、基礎智能制造實訓中心、高端裝備實訓中心、虛擬仿真制造實訓中心和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等組成的實踐平臺。
對接產業,隨動發展,產業學院采用整體設計,集合產業要素,將智能制造領域的“人、機、料、法、環”等產業要素融入到產業學院建設的全過程,劃分實訓層級,通過多方企業調研,以企業真實場景文化元素,開展沉浸式實景、實操、實地教學。由校企雙方共同設定各實訓中心功能劃分,構建產業學院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技術服務和企業真實生產等為一體的實踐平臺。
3? 建設“混編互聘+循環流動”的培訓師資隊伍,是職工培訓的保障
由于企業沒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來支撐職工培訓,可借助高職院校產業學院的技術前沿,培訓體系健全,育人方式和理念先進等優勢為職工開展培訓。
依托產業學院,探索“企業專家柔性引進”、“學校教師企業兼職”的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學校與企業合力打造“技能大師工作站”,在產業視野、工程應用、技術創新、教學能力四個方面展開培訓教師隊伍共建。通過企業技師和學校教師,混編互聘,聯合授課,聯合指導。教師團隊內部進行循環流動,高職院校定期將教師送進企業上崗參與生產,讓教師充分了解企業的生產環節與技術要求,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
4? 開發“聯動互補+共建共享”職工培訓優質實踐教學資源,是職工培訓的支撐
關注行業創新鏈條的動態發展,緊密結合產業實際需求,聚焦智能制造先進技術,校企共同開發培訓教學等項目資源,包含教材編制和課程建設,設計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以行業企業技術革新項目為依托,加快課程教學內容迭代,推動培訓內容與行業標準、生產流程、項目開發等產業需求科學化對接,實現資源聯動互補,校企共建共享。
校企共同開發職工培訓清單,根據企業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職工,進行分模塊教學。校企合作共同開發項目如表1所示。
5? 建立“貫穿過程+反饋校正”培訓考核方案,是職工培訓的關鍵
培訓考核作為人才培養和培訓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加強培訓質量,考核評價需采用貫穿式過程考核,就關鍵技能、關鍵環節以及針對性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方式由單一評價主體向多元評價主體轉變,使培訓更為科學化、合理化、規范化,以確保培訓質量提升。最終職工可就培訓進行意見反饋,不斷修正查找原因,校正完善培訓方案,以保證企業需求和職工意愿保持高度統一。
6? 結語
為加強職工培訓能力,產業學院作為企業和學校的跨界合作的產物,具有深度對接產業的優勢。為滿足職工培訓需求,校企共同制定建設方案。分別按照“區域分割+層級遞進”進行產業學院建構、“混編互聘+循環流動”培訓師資隊伍建設,“聯動互補+共建共享”進行實踐資源開發,“貫穿過程+反饋校正”制定考核評價方案等方面來為職工培訓提供支撐。通過軟硬件的建設,促進了高職院校職業培訓功能的發揮,進一步提升了企業人力資源水平。
參考文獻:
[1]趙聰,李焱.高職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的意義、難點與推進之策[J].成人教育,2020,40(07):63-68.
[2]古翠鳳,詹麗麗.校企合作的員工培訓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03):68-72.
[3]鮑計國.建立產業學院的必要性研究[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0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