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摘要:古代論說文是文言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文體特征和豐富的教學價值。在統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古代論說文的地位十分顯著。因此,古代論說文教學應該成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古代論說文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本文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相關的古代論說文研究作為理論依據,以統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分析古代論說文教學價值和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高中古代論說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代論說文;教學策略
一、相關概念界定以及課例研習
(一)古代論說文的概念界定
狹義的論說文專指以“論”或“說”命名的文章,如《六國論》、《過秦論》、《師說》、《馬說》等;廣義的論說文是指通過議論、說理的方式,表達自己見解和主張的文章。本文采用廣義的論說文概念。
(二)統編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論說類文言文
1、具體選篇
《勸學》、《師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庖丁解牛》、《諫逐客書》、《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阿房宮賦》和《六國論》這十篇選文。
2、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
國家教育部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中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凝練和18個學習任務群的提出,為教材編寫和相關教學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這也是語文課程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材的編寫上應當以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綱。教材中的選文要具有典范性和時代性,有利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統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經典的古代論說文,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著重大作用。
3、古代論說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的方面
①學習興趣不高,缺乏積極主動性
古代論說文自身的學習難度較大。因其創作時代久遠,在語言方面和寫作背景方面,對高中生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學習困難,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作業要求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壓力,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古代論說文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②重視程度不夠,目的動機功利化
古代論說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也只是考試內容,學習目的也僅僅是為了能夠取得好成績,這充分說明了學生對古代論說文的重視程度不夠。
(2)教師教的方面
①文體意識薄弱
教師在古代論說文教學時普遍缺乏文體意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教師自身文體知識不足。古代文體知識極為復雜,要想真正地掌握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考考試內容中并沒有設置專門考查文體知識的試題類型,因此,多數教師認為文體知識在文言文教學中是無關緊要的,并不會影響學生解讀文言文本。
②忽視文化滲透
教師忽視文化滲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內容傾向于考試內容。多數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考試中讀懂文言文本內容,便把文言文的教學重點放在文言基礎知識的講解上,故而便忽視了在教學時進行文化滲透。
二、部編本高中論說類文言文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
古代論說文在教材中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文言文的時代較為久遠,學生一看到就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這是很正常的。那么,需要教師首先幫助學生克服這種抵觸情緒,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古代論說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氛圍
教師可以緊扣學習內容,運用多媒體設備來創設情境,改變枯燥乏味的課堂,改善單一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并且以更為直觀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有利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學習,輔助學生更好地去感受文字性的描寫。
(三)鞏固文言知識
教師在教學古代論說文時,可以結合學生學過的文言篇目,盡可能地喚起學生之前積累的知識,并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搭建橋梁,將已知的內容和未知的內容進行很好的銜接。通過溫故知新,既能鞏固學生之前所學的內容,也能讓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印象深刻。
(四)運用日常積累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成語和名言有很多源于教材中的古代論說文。因此,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吸取這些與教學相關的素材,調動學生的日常生活積累,讓學生對古代論說文產生親切感。
(五)切身感悟文化
駢散結合的文章適合誦讀,慷慨激昂的論辯值得誦讀,要求背誦的文章應該誦讀,晦澀難懂的文章需要反復誦讀。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誦讀在培養良好語感、增進文本理解中的作用。”
三、總結
古代論說文是我國古代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文體特征吸引著語文教材編寫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使其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目前,古代論說文已經引起教材編寫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相信會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古代論說文的教學研究,并提出更為切實有效的教學建議,在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也一定能更好地發揮古代論說文的教學價值,提高古代論說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麗杏. 高中文言文文體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許 可. 高中古代論說文教學與議論文寫作教學結合探究[D].河南大學,2014.
[3]王志營. 高中文言文文體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5.
[4]徐長穎. 論說類文言文的教學價值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5]李 莉. 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高中論述類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6]趙紅艷. 基于文體特征的中學文言文教學研究[D].青島大學,2017.
[7]李幸津. 文言論說文寫作技法對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啟示[D].江西師范大學,2018.
[8]李冀尖. 高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9]林楠帆. 基于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高中論述類文本閱讀教學研究[D].溫州大學,2019.
[10]劉亭亭.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