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趙虹妃
摘要: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高校工藝美術專業在課程建設中要立足于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優秀的工藝品種和技能,豐富課程和教學。本文重點闡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和工藝美術課程整合的意義和策略。以期為以后相關課程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課程整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藝傳承依靠口頭傳承、以身作則、師徒相傳、家傳的非正式教育機制,至今仍發揮著作用。它雖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但也有著固有的缺陷,比如封閉的思想導致的創新不足,傳播范圍有限等。目前,高校藝術教育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保護、傳承、研究、創新、培養專門人才,直接途徑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的相關內容融入工藝美術課程,科學安排專業教學,以工藝美術教學提升非物質文化傳統技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工藝美術,從而形成有特色的工藝美術課程。
1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概述
這里所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主要是指以傳統形式生產的,因其復雜的手工藝技能而無法用機器加工代替的,具有展示欣賞和使用功能的手工藝。它的手工技藝是一種難忘而又苦心經營的文化積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五大保護項目之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包括以創作為載體的“傳統手工藝”,如陶瓷燒制技藝、金屬鍛鑄技藝、漆畫技藝、編織技藝、雕刻技藝等。這種傳統手工藝具有民族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
2工藝美術課程概述
學校通過教材、課程、校園文化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是大學教育的核心?!镀胀ǜ叩葘W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規劃的工藝美術課程內容涉及工藝美術和設計藝術。一般來說,主要包括四門課程:設計藝術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工藝課和實驗實踐課。要求學生掌握工藝美術的基本理論知識、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學習傳統和現代工藝美術相關的制作。
3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與工藝美術課程融合的意義
工藝美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藝有著天然的“親緣關系”,兩者都屬于創造的藝術,都具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屬性。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工藝美術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的特征,具有文化傳承的性質。它不僅是物質文化,還具有許多非物質文化的成分,主要表現在人們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手工藝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其物化形式包含精湛的技藝、獨特的思維方式、傳統的創作思想和豐富的傳統民間藝術文化內容。它代表了幾千年來工藝美術發展的高度成就,代表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自覺和藝術審美水平。這些技能可能會丟失、消亡,所以應該作為工藝美術專業不可或缺的內容,其教育價值不言而喻。
4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與工藝美術課程融合的策略
4.1理論課程中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理論
學校通過教材和課程進行專業教學,教材是理論教學的基礎。目前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的美術教材不多,傳統工匠不善于用文字描述。歷史上留下的關于傳統手工藝內容的專門著述、文獻和史料相對較少,落后于已經進入多種教育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藝包含了社會學、人類學、藝術學、考古學、民俗學、設計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理論和知識。如果教學中沒有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門理論課程,建議將理論知識分門別類地融入課程中,并處理好與工藝美術理論課程的關系。比如在工藝美術基礎理論課中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內容;將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藝術和民俗內容引入中國工藝美術史和中國傳統文化培育課程;在設計藝術過程中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藝創作思想和創新設計的內容;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過程文化和科學技術理論引入基礎過程技術課程。
4.2實驗實踐課程中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傳統工藝是工藝美術實驗與實踐過程中的重要訓練手段,應用于造型設計、材料加工等諸多方面。工藝美術專業要求學生學習傳統技能,掌握必要的工藝技能,了解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藝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今后的設計和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工藝技能融入到工藝美術專業的實驗實踐課程中,應根據現有課程選擇相似或相近的教學內容。傳統工藝美術的許多教學內容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藝是一致的,都與材料、工藝、形式有關。注重體驗,要結合材料科學、技術、造型因地制宜地進行教學,從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藝技能入手,結合實際形象學習傳統手工藝技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逐步做到熟練掌握。傳統手工藝的學習包括課堂標準化學習和課外拓展學習。既要強調實用性,注重以學生為本的發展方向,又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傳承的傳統方式與基礎教育教學相結合。同時也要注意實地考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交流學習。
5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藝傳承與工藝美術教育的結合是一個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過程。兩種模式相輔相成,相互融合。他們既遵循了傳統手工藝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模式,又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在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同時,還應注重工匠精神內在品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07):288.
[2]李硯祖.物質與非物質: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J].文藝研究,2006(12):106-117.
作者簡介:李彤,女,1982.7.8,沈陽師范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趙虹妃,女,1999.11.18,沈陽師范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