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鑫
本文對研究性教學模式在我校排球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期為排球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驗,結果表明: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欲與探求欲,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排球教學質量。
1 研究目的
研究性教學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目前,研究性學習在高等學校的實施主要是滲透在各門學科課程當中,如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等教學模式均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內涵。但是,與基礎教育相比,大學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滯后一步。本文對研究性教學模式在我校排球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期為我校排球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運用“合作-競爭”教學模式作為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采用計算機檢索和人工檢索查閱有關“研究性教學”文獻資料。對“研究性教學”進行深入細致地學習和探討。
2.2.2教學實驗法
將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附屬外國語學校高中兩個班的學生做均衡化處理,每班30人,隨機定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嚴格按照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要求,對實驗因素進行控制,以避免人為因素造成誤差,保證研究的信效度。
2.2.3 數理統計法
對教學實驗所測試的數據進行數理統計,使實驗結果得到量化,保證研究結果的客觀性。
3 教學實驗設計
3.1 教學過程
本次教學實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第一:教師作為“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指導者和輔助者,在第一節課,要向實驗班的學生重點講解“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概念、目的,讓學生對研究性教學模式有正確清晰的概念,并讓學生了解該模式課堂教學的過程,避免消極因素影響積極配合。
第二:在進行每一個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此教學內容在該項目中的地位,如為何成為學生的瓶頸技術,為什么學生都想練好就是很難練好,掌握之后有何效果等,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課下充分的研究,查資料形成自己的動作印象,下節課通過討論及教師引導進行規范,不斷進步。
第三:安排學生帶課前的準備活動,并且要求和本節課學習內容有聯系。以講解動作為例,集合講解動作時先指派學生(隨意)進行自己研究成果的展示,即先讓學生做自己認為的示范動作并講解,其他學生即興補充討論、交流、質疑,然后教師進行正確的示范講解,學生對比分析,加深動作印象,最后教師進行評價總結。
第四:在學生技術學習中遇到困難,學習積極性下降時,多引導學生之間互相指導幫助,教師輔導。并進行針對性的糾錯,讓學生了解自己動作盲點便于課下再進行研究。
第五:教師要給學生講解技術學習的一般規律,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并讓技術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經驗傳授的學習方法、練習方法等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并當場讓同伴之間進行示范練習,互相講出對方的優缺點,集體分析原因,自評互評相結合。
第六: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針對課堂上自己的不足,課下盡量針對問題和不足查閱資料研究或者觀看視頻,分析研究之后再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3.2 實驗方法
采用實驗班、對照班前后測實驗設計,實驗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附屬外國語學校排球場地進行。
前測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排球基本技術測試及學生對排球學習的興趣、目標基本情況調查。正式實驗中實驗班采用“研究性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
4 實驗結果
4.1 實驗前學生的基本情況
通過對實驗前的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調查得知,實驗班和對照班基本不存在差異,其實這也是選項課學生的基本狀態,為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條件。
4.2 實驗后測情況
4.2.1 實驗后排球技能測試
同實驗前,學生的排球技能測試主要包括發球和墊球兩項技術。兩班學生由相同的學生完成傳發球和墊球,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考試要求測試,達標成績與技評成績綜合為該學生的得分,滿分100分。
4.2.2 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課堂模式、氣氛、興趣、實踐能力等方面對比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技術能力、心理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這與研究性教學的先進性特點是分不開的。人的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對問題有所發現才能有思可想,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調動思維的積極性。研究性教學的重大改變就是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創設了“問題情景”,問題情景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形成尋求問題答案的心向,從而促使學生在問題中一步步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5 分析與討論
5.1 研究性學習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
在學生學習新動作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當困難在一定的時間內無法得到解決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當學生在探索和研究過程中有了自己的“發現”,必然產生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習的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使教師的教學內容變為學生想學的內容,當困難解決以后,學生又會產生自信,繼而對技術產生更大的興趣,這樣就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良性循環。
5.2 研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欲與探求欲,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流程的第一階段學生通過教師問題的提出,課下都會積極充分的準備,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糾正以及總結,學生必然會產生與自己理解的偏差,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就激發了學生的探求欲。在第二階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與研究形成自己認為的動作形象;第三階段通過課堂上學生自己的示范、講解、教師糾正和講解以及正確動作的對比,加深了學生對技術動作要領的印象,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第四階段的互相總結和糾正及對技術進行鞏固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
6 結論
6.1 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6.2 研究性學習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3 研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欲與探求欲,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4 研究性學習有效的提高了排球教學質量。
7 建議
7.1 教師要努力轉變傳統的教學觀,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
7.2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更加的有責任心;
7.3 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7.4 學生要善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經常與教師交流、探討;
7.5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分組與討論。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