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共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是我們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20+20引展探評課堂教學模式”是我校新課改的一種新的有效教學模式,本學期我校為了進一步深化課堂改革,開展了“繼續深化改革,聚焦互動展示”為主題的課堂教學能力活動。本文結合肖榮老師的研討課“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就“課堂的互動展示片段”的實施策略和體會加以闡述。
關鍵詞:課程改革;歷史課堂;互動展示
隨著全球性的課堂教學改革的進行,課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學習方式上由以前的“你說,我記”的被動性學習開始走向活動式的主動性學習,從過去記憶、練習、鞏固的學習開始轉向自主探究、自我反思、善于表達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方式則表現為從過去的講述、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引導、引領、交流、分享、共享的教學。而課堂展示,正是課堂上學生們“表達”、“交流”、“分享”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課堂的展示環節能夠體驗成功或失敗的經歷,并且還能鞏固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成果以及獲得學習的方法。課堂展示的最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激活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展示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為調整教學行為、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最近我聽了我校肖榮老師的研討課,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堂展示這一模塊,這節課是高三一輪復習課,肖榮老師對課文的知識點沒有一一贅述,而是重建歷史知識架構,通過邊練邊講、邊練邊展、邊展邊評的方式來突破課文的重難點。這節課的重點是16世紀前中國科技長期領先世界的原因,難點是明清時期中國科技日益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肖老師用同一張圖片,設置兩個完全相反的問題解決了課文的重難點。如下圖:
傳統的歷史課堂,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念學生記,因此學生被當作教師的附庸,是在教師的灌輸下的塑造,學生主動性的學習和表達的機會很少。如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歷史課堂,要求教師更加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所以課堂展示成為常見的教學形式。這節課肖榮老師用邊練邊講、邊練邊展、邊展邊評等多種教學模式交織一起,并且過渡自然,打破了傳統的歷史課堂,這不僅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符合我校“20+20引展探評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其中課文的重難點先是采用限時練習,然后學生間的互動展示和互相批改,最后是教師的適時適度批改、點評使課堂氛圍推向高潮。這樣做有幾個好處:第一可以使高三的學生熟知高考做題的時效性和得分點,更加接近高考。第二能夠激活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第三在互動展示、互相批改的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學會欣賞他人,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其自信心。第四展示和互評的過程常常會暴露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使教師對學生掌握的學習情況有個基本的判斷,為調整教學行為和策略提供依據。下面我通過結合肖榮老師的研討課,就“課堂的互動展示片段”的實施策略和體會加以闡述。
一、提升課堂展示模塊的對策
(一)明確展示具體內容
歷史課程是人類人文科學中的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課程,可以說歷史課程的實施關系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而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這45分鐘的課堂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哪些的教學內容必須要在課堂上展示?哪些教學內容沒有必要在課堂展示?大家必須對教學展示這一模塊明確具體的內容:
1.展示重點和難點
2.展示錯點比展示對點更關鍵
3.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比展示的結果更關鍵
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層面:第一層面,重視拓展歷史課程的思想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作用,充分挖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價值觀教育內涵,耳濡目染地對學生開展思想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熏陶。第二層面,教學內容的展示務必反映對基礎史實的敘述。假如將歷史史實只是抽象性為時間、人物和事件,那么歷史終將是干癟癟的、乏味的,只有通過形象地深刻地感知歷史,了解歷史,清晰地掌握的歷史史實,學生才可以有真實的感受,才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才能有更深刻的認識。第三層面,教學內容的展示務必反映歷史相關知識,多方面、深層面的聯系,要十分地留意歷史發展縱向、橫向、因果聯系,以及歷史現象和日常生活的聯系。
(二)優化展示方式
歷史課堂最普遍最常見的學生展示方式是:先由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舉手回答或者教師點名指定某個學生回答,其他同學如有不同意見,舉手補充。這種學生展示方式可以說是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課堂又兜回到了傳統課堂,跟傳統課堂沒啥區別。那么什么樣的展示方式才是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課堂,而我們又應該如何優化高中歷史課堂展示方式呢?我認為歷史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展示的時候,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而我們常用的展示方式基本上分為實物展示和語言展示兩種,但是兩者卻有不同的功效。將生活化、靈活以及簡短的語言展示和書本相結合,再輔以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以及實物展示,可以激活學生的興奮點。學生自主展示,教師是不是就可以”無所事事”了呢?在學生自主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展示要充分做好調控,適時適度地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因為教師的合理調控課堂展示,是為學生搭建自主展示的舞臺,可以激發學生進行展示的勇氣和興趣,使展示內容更加貼切課堂,使展示效果更大,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展示、學會表達、學會學習。比如,在上必修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安排學生開展一次“現代交通通訊感受之旅大討論”活動。因為現代交通通訊感受之旅大討論的內容貼切我們的生活,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學生都會有較大的感觸,從時間的考慮我們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開展這個活動,也可以讓學生將展示的內容制作成PPT以擂臺的賽等形式進行,這樣會對該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總之,學生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教師要根據自主展示的內容,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展示方式。只有通過靈活多樣的展示方式,才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歷史課堂更加精彩,也更加出彩!這才是真正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課堂模式!
二、教師為課堂展示提供什么幫助呢?
(一)展示前精心設計。例如備課時,教師就要從課標和學情出發,對展示的環節、內容、目標、形式進行預設,做到基于課標、適于學情,以確保展示的有序、有效。
(二)展示中適時適度引導。課堂展示環節,可以說學生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學生展示時,教師要發揮其調控作用,適時適度地對學生的展示進行點撥、啟發和調整,以提高課堂展示的效果。
(三)展示后及時評價。英國著名詩人柯勒律治說過:“渴望受人贊美和欽佩,這是一種無愛的激情,它在那些最不了解和最不關心我們的人面前表現得最為強烈。”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展示及時做出肯定性、贊揚性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
(四)為了優化課堂展示,必要的展示培訓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展示的姿態、語言、習慣、規則非常重要,關系到課堂展示的效果與作用。我們除了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并規范他們展示時的姿態、語言,培養其良好的展示習慣以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當同學展示的時候要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會評價,并且從中得到學習和成長。
課堂展示重不重要?可以說關乎學生的發展狀況,甚至關乎教育教學質量。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交流、表現的機會,更有得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喜歡歷史,愛上歷史,并且學好歷史。學生主動展示、樂于分享,說明學生彼此的思維火花正發生著交織與碰撞,從而使課堂更加的活躍、豐富、有效。學生在展示、分享、互動中提升學習能力,變得更愛學習、自信大膽、學會合作、勇于質疑,那么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得到全面提升。當然,學生動起來或者課堂動起來并不代表課堂已達到理想狀態。從目前的課堂現狀看,展示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如有些課堂的展示依舊是形式化,為展示而展示,只停留在知識層面,簡單低效,缺乏展示的實際意義。因此優化課堂展示環節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需要對影響教學的各類要素進行優化,從而讓學生參與展示,勇于展示,善于展示,享受展示,從而讓歷史課堂更高效。
參考文獻
[1]林匯波.課堂展示的有效性探析[ J].中小學教師培訓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佐藤學.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 M ] 鐘啟泉,等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陳霞.“以學為中心”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變革 ?2019年2期
[5]顏文賢.故事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