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涵楓 耿志紅
摘要:在新型媒介生態下,短視頻趣配音為經典越劇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無形中拉近了越劇和受眾之間的距離。通過正確的短視頻趣配音制作方法與恰當的投放策略,吸引更多受眾加入新媒體戲迷社群,活化傳統越劇藝術。
關鍵詞:越劇文化傳播;短視頻制作;趣配音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1-0233-02
一、困境與希望:越劇文化傳播的現實圖景
越劇是我國第二大劇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從“落地唱書”到紹興文戲,從女子越劇的興起到越劇團的迅速發展,越劇曾繁榮于全國,流傳于世界。
麥克盧漢認為文化傳播分為三個不同的文化階段,即口耳相傳的文化階段、圖文印刷的文化階段和電子影像的文化階段。隨著虛擬社區、微博、短視頻平臺等新興媒介的興起,大眾的藝術欣賞習慣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20世紀活躍的越劇藝術傳播正接受時代浪潮的考驗。
不難發現,目前在各大門戶網站都可以搜集到越劇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與越劇相關的公眾號、短視頻用戶和微博博主等自媒體人也層出不窮,越劇的傳播渠道正逐漸從傳統的舞臺呈現拓展到互聯網中。但縱觀眾多新的傳播類型,大多還是立足于傳統劇目的圖片、視頻或音頻,并沒有和當今更加新穎的傳播形式相融合,使得越劇文化傳播面臨著“后天失利”的困境[1]。如何適應傳播環境與受眾審美偏好的變化,建立起與市場相適應的傳播機制,打破傳統越劇文化與時代之間的隔閡,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傳統越劇文化的新型傳播方式值得進一步探究。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于2018年11月發布的《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5.94億,短視頻在國內實現了初步普及。新媒體時代的短視頻是越劇傳播最好的“助推劑”,在提供便利途徑與廣闊受眾的同時也催生了越劇的全新創作思路和未來發展方向。
短視頻趣配音是融合了短視頻和趣配音兩種新媒體時代產物的視頻類型,在短視頻的基礎上配以通俗性、趣味化的解說方式,激發受眾的興趣。自媒體人谷阿莫憑借自己“x分鐘解說x電影/電視劇”的系列短視頻趣配音進入You Tube公布的臺灣地區“2015年度最紅創作者影片點閱排行榜”[2],并引起了影視劇趣配音的大潮,一時間火遍全網。而將該新型傳播模式與傳統越劇進行“新舊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傳統傳播模式的時空困境,并迎合受眾審美偏好,無形中拉近越劇和受眾之間的距離。這種創新的傳播方式主要體現在建立越劇與人們生活的聯系,通過新的敘述視角與傳播渠道使越劇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短視頻趣配音文案寫作的趣味化與生活化、視頻制作的片段化、傳播渠道的精準化,使這一傳播方法在眾多傳播模式中脫穎而出。
二、理念與實踐:越劇文化短視頻趣配音的傳播特征
(一)文案內容的趣味性
短視頻趣配音面向的受眾群體主要為戲迷和潛在戲迷兩大類,而后者是該新型傳播模式的重點對象。在短視頻趣配音中文案至關重要,必須抓住“趣”字,以詼諧幽默且接地氣的語言進行新穎的文案寫作,采用場景設置的方式,滿足受眾娛樂化的欣賞偏好,實現傳統越劇文化的趣味化傳播。短視頻趣配音《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視頻文案采用“憨憨實錘”“鋼鐵直男”等當下較為流行的詞語來形容梁山伯的敦厚老實與不諳世故,《李娃傳》文案中的“女朋友不要找太漂亮的,會影響學習的”、《孔雀東南飛》文案中的“搞好婆媳關系真的很重要”等,都基于受眾現實生活場景,使用網絡用語,不僅體現了原越劇傳達的主題思想,而且在內容上增添了趣味性,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3]。另外,越劇流派、越劇舞臺、越劇服飾等傳統越劇文化的趣配音文案皆可采用如上的文案寫作方式來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如對比越劇的妝容和日常生活的妝容、將越劇服飾元素融入時尚流行服飾設計等,都是將越劇從傳統象牙塔中解放出來,以更加親民的方式展現給受眾。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短視頻時長的限制,趣配音文案需將內容濃縮,選取故事的主要脈絡或越劇文化的主要部分,采用順敘的方式,使受眾更好地理解視頻所要傳達的內容;另外,趣配音并不等于滑稽模仿與虛構,文案的創作者需把握真實傳達與趣味傳達之間的“度”,避免泛娛樂化與嘩眾取寵。
(二)視頻制作形式的靈活性
短視頻趣配音的新型傳播形式,歸根結底以短視頻為主,其制作方法尤為重要。以《孔雀東南飛》為例,制作過程主要有以下特點:
1.素材收集的廣泛性。短視頻趣配音“短”與“趣”的特質決定了前期準備階段要收集大量視頻制作素材。《孔雀東南飛》的制作者不僅搜集了眾多原劇目的演繹片段,還根據視頻的主旨,從網絡中選取了與之內容相關聯且具有一定趣味性與接地氣的片段,保證素材收集的廣泛性,力求迎合后現代審美需求。同時,制作者還需注意知識產權的相關問題,注明視頻中的素材來源,必要時需要聯系原作者,防止產權糾紛的發生。
2.素材組合的隨機性與主題性統一。短視頻趣配音打破了傳統越劇系統連貫的敘述方式,通過多元化素材片段的重組,使整體的制作過程具有了隨機性的特點,但仍要保持原有的主題。在制作過程中,短視頻剪輯師需要充分熟悉文案資料與視頻素材,秉持編導與統籌意識,深入挖掘受眾的興奮點,打破僵化的信息拼湊模式,避免信息單一化與片面化對最終視頻效果的影響。如焦仲卿和劉蘭芝定情之時,采用《還珠格格》中紫薇與爾康“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網絡視頻素材進行拼接,點明了男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愛情,圍繞主題對多元化的素材進行了隨機重組,呈現出更加趣味多元的傳統越劇新型傳播形式。
3.鏡頭切換節奏的快慢結合。短鏡頭的畫面切換速度快,易激發受眾的興趣,產生適度的緊張感,而長鏡頭則偏舒緩,可以使受眾放松心情。長短鏡頭的合理切換,配以蒙太奇鏡頭的使用,使視頻跌宕起伏,進而使受眾產生持續興奮。《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和劉蘭芝二人甜蜜恩愛的婚姻生活片段的節奏緩慢,給觀眾溫馨幸福之感,而惡婆婆對劉蘭芝的斥責以及劉蘭芝悲憤回娘家的片段則節奏急促,使觀眾在感官上加深了對故事矛盾沖突的認知。視頻剪輯者通過對節奏的把控,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更好地吸引觀眾的眼球。為了保證良好的視聽感受,在畫面銜接、音樂插入、特效運用等方面也需保持整體性與連貫性的統一。
4.剪輯技術的簡易化。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副團長李銘表示,大部分懂新媒體的人不懂戲,懂戲的人又不懂新媒體,及時組建既懂戲又懂新媒體的專業人才團隊,是戲曲院團借助新媒體進行戲曲傳播最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隨著手機剪輯軟件的興起與普及,只要有一部手機、一個APP就可以進行視頻剪輯操作[4]。以剪輯軟件“剪映”為例,其功能齊全,且簡單易學,非常適合新手,拉近了非線性編輯技術與非新媒體專業人士的距離。廣大越劇愛好者也可以通過軟件自學,結合短視頻趣配音獨特的制作思路,主動傳播越劇文化。短視頻趣配音這一過程融合了UGC(用戶生成內容)與PGC(專業生產內容)兩種模式,在專業化的同時,滲透了受眾喜愛的內容,更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通過跨領域合作,借助UGC的廣度與PGC的深度,進而實現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在符合后現代藝術的同時,形成了嶄新的視覺文化生態土壤。
三、平臺與途徑:精準化的傳播渠道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傳播陣地慢慢發生了轉移,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各大短視頻平臺皆為文化的傳播開辟了一方天地。以抖音短視頻為例,《抖擻傳統:短視頻與傳統文化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臺上傳統文化的相關短視頻數量超過6500萬條,累計播放量約164億次,累計點贊高達44億次[3]。由此觀之,抖音平臺的支持度以及平臺活躍用戶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比較高,為傳統越劇文化的創新傳播提供了平臺。2019抖音大數據分析顯示,絕大部分用戶活躍在12-13時、18-19時以及21-22時,大多為較為空閑的吃飯和休息時間,因此短視頻趣配音的投放也需符合這一規律,以一天一條或者兩條的頻率投放,使受眾連續接收到相關視頻,并產生持續興趣。
除短視頻平臺以外,社交平臺中的投放也至關重要。社群逐漸成為了公認的互聯網傳播人群聚合體,社群化傳播在互聯網信息傳播中占據了重要位置[4],如新浪微博中的類型化視頻傳播常常會產生裂變式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投放時要考慮視頻內容的相關領域與特色等,以提高視頻與受眾的匹配度。
四、結語
媒體融合時代,傳統藝術的創造性思維對于傳承者敏銳地感知時代氣息、不斷打破領域界限進而活化越劇藝術、形成良性的傳播生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短視頻趣配音不失為一個推廣越劇藝術的好方法。每一個熱愛傳統文化、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的人都可以借助新技術、新思路以及恰當的投放方法,吸引更多受眾成為新媒體下的戲迷,使越劇文化“活”起來。越劇文化博大精深,受眾或許并不能通過此種“速食”與“投喂”的方式深切地感受到越劇之美,但不可否認,這是傳播越劇文化的一個契機。
參考文獻:
[1] 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R].成都: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2018:4-7,49-50,60-64.
[2] 涂文琴.從谷阿莫走紅看“碎片化”時代的視頻傳播[J].東南傳播,2016(12):126-129.
[3] 吳屹桉.抖擻傳統:短視頻與傳統文化研究報告[DB/OL].中國社會科學院網,http://news.cssn. cn/zx/bwyc/201905/t20190513_4886925.shtml,2018-05-13.
[4] 金韶,倪寧.“社群經濟”的傳播特征和商業模式[J].現代傳播,2016(04):114.
作者簡介:劉涵楓(1998—),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視頻策劃與拍攝。
耿志紅(1978—),女,河北張家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文化語言學、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