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娟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用早期康復治療對患者臨床治愈率的影響。方法:選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間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共5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行早期康復治療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愈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期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縮短康復時間。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早期康復治療;臨床治愈率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疾病種類之一,患者會出現四肢麻木和吞咽功能障礙等情況,急性腦梗死在臨床醫學中非常普遍,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器官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早期康復治療是通過早期干預的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早期康復治療的應用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促使患者整體治療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1]。基于此,本文對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接受臨床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50例進行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間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共5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20.12±5.33)歲;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48-80歲,平均年齡(62.2±4.5)歲。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常規進行護理方案。觀察組實行早期康復治療干預,具體內容為:首先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積極鍛煉四肢并移動自己的關節,使用健康的四肢來協助受傷部位運動,防止健康四肢的功能惡化,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培訓患者及時坐立,第一次訓練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和訓練角度,當坐立訓練后,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進行站立活動,指導患者站在床邊鍛煉自己上肢和下肢,當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后,護理人員可以讓患者嘗試原始四處走走,直到可以上下樓梯。其次,對于失語癥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口頭演示對患者進行聲音刺激,提醒患者家屬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對于一些病情較重的患者可能難以進食和吞咽,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緩慢吞咽,并禁止吸煙和飲酒。最后在患者護理過程中,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鼓勵患者,及時分析患者精神狀態,在早期康復護理中促進患者恢復。
1.3觀察指標
臨床治愈率包括完全治愈:癥狀消失,患者可以照顧自己;效果一般:基本能夠自理;無效:癥狀不變或病情惡化。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4.0統計軟件,用于測量數據x±s表示,以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臨床治愈率比較 見表1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隨著疾病的進展,會逐漸出現缺血缺氧性病變和腦組織壞死等情況,如果急性腦梗死治療不及時就會引起一些嚴重后遺癥。目前,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主要采用綜合治療方案,包括抗血小板、控制血壓和吸氧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大腦微循環,減少腦部傷害,然而,大多數患者在疾病發作后會出現癱瘓或臥床不起的情況,因此,容易出現肢體痙攣,關節攣縮和肌肉萎縮等。早期康復護理主要是基于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康復訓練,例如上肢伸展和屈曲等,可改善預后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康復護理是及早的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期間,可以提高患者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做好患者家庭的宣傳工作[2]。急性腦梗死患者在長期行走不便影響下,會導致身體活動能力下降,常規治療方法主要通過藥物或手術進行治療,有效改善大腦微循環,減少腦損傷,盡管這些治療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活,但如果患者的預后不佳就會影響整體治療效果。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率優于對照組(P<0.05)。急性腦梗死應用早期康復可以加速患者病情的恢復,促使患者日常正常生活能力可以恢復,所以值得應用和推廣。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可以及早對患者進行康復干預,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期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早對患者進行康復功能訓練,能夠縮短患者的康復期,促使患者進一步恢復。
參考文獻
[1]馮瑞雪.急性期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中早期康復運動療法的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20,43(05):60-61.
[2]賴彩瓊.早期神經康復在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014):30-36.
(贛州市人民醫院 江西贛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