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榮 袁麗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需要教師從多方面進行努力,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等方面,都應有所創新和突破,才能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其中,本文以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就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展開如下研究,以期提出有效的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四年級;效益;對策
前言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學思維的束縛,不少數學教師仍走不出原有的教學思維,習慣將知識直接灌輸于學生,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如若教師繼續保留著傳統的應試教學思維,不尋求教學的突破與創新,將無法取到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更不用說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因此,本文對提高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展開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能夠從中尋找到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得數學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從數學課前教學開始,引導學生做好課程知識的預習
小學四年級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階段,而且這一階段的數學知識深度和廣度也有所增加,如若學生只關注于數學課堂內的學習,卻沒有自覺做好課程前的預習工作,也會影響到自身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也無法開展后續的數學實際課程教學工作。因此,教師應該先從數學課前教學工作開始,引導學生做好數學課程知識的預習工作,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1]。比如,根據實際的數學課程內容,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提前做好知識點的勾畫、理解,并嘗試解答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問題,以使得學生了解即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并讓學生認清自身還存在哪些學習上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利用課前時間做好數學知識的預習工作。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億以內數的認識”知識為例,教師想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先讓學生充分地鉆研數學教材中的“億以內數的認識”知識,以了解教材的編寫體系和主要內容。比如,該教學內容包含了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數級、數位等內容,這些都需要學生提前做好知識點的預習,這樣學生才能把握好課程教學的主體架構。其次,學生還需要明白課程教學的目標及重難點。在這一課時中,學生需要了解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并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從而促使學生真正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而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那么學生就要結合教科書中的內容,對其中的計數單位進行理解和認知,并將自己的疑問記錄下來,以拿到正式數學課堂中來討論,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
在小學數學正式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與探究,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效益。其中,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先進的教學技術被研發出來,且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起到積極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對相關的數學課程內容實施優化,從而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生動形象的數學教學情境,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程知識的探究。那么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之前,教師應該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聲音及視頻素材,將其與實際的數學課程內容相互融合,再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播放數學教學內容,最后根據播放內容提出相關的數學課程問題,以營造一個即生動又有懸念的小學數學教學情境。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單元知識為例,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引入一些生動形象的三角形圖片,而這些圖片可以是學生經常可見的實物圖片,以熟悉的事物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三角形的有關特性。比如,桌角、三角板、紅領巾等實物圖片,并讓學生思考三角形具有哪些特性?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通過結合生動形象的圖片進行提問,以創設出具體的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從而引領學生探究三角形特性有關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課堂教學互動時間,以使得學生可以就問題展開互相討論,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氣氛。比方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兩兩為一組,并且針對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出現的實物圖形,進行三角形特性的研究。
三、注意數學課堂后的訓練,以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適當的課堂后訓練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也對提高和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適當的課堂訓練,即為學生提供知識運用的機會,也讓學生從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中強化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數學課程教學。因此,在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來說,數學課堂后的訓練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環節。只有不斷引導學生做好課后訓練,才能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不足,進而對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有效改進[2]。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四邊形的內角和”知識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結合書本中的四邊形圖形,探究并了解四邊形的內角和,以加深對四邊形的內角和的理解和認知。然后,結合一些學生已看過及做過的四邊形的內角和例題、習題等內容,讓學生反思例題或者習題中運用了哪些概念、性質及定理,以挖掘例題及習題中滲透的四邊形內角和數學原理及規律,從而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增加一些實踐探索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實踐,以真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比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內角和是否和長方形和正方形一樣呢?你有辦法驗證一下嗎?在此問題引導之下,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利用一些學習工具,對問題展開實際的探究,以從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是每一位學生應該重點關注和學習的科目,而教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幾個方面,組織數學課程教學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效益,使得學生可以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覃志榮.提高小學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分析[J].明日,2019,3(17):350-350.
[2]謝文彪.淺析新課改下小學四年級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2016,12(12):55-55.
(永勝縣順州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