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保
摘要: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人生觀與價值觀也已經基本成形。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養的提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而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較強,就恰好成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情感教育,可以讓師生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更加平等,從而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當中感受到情感美,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意義、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方法進行分析與論述,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者提供一些參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滲透;分析探究
引言
情感教育當中,以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為目標,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性設計,構造高效初中課堂。因此,在初中階段,語文是非常適合開展情感教學的學科,語文知識自身的內容豐富,且教材中很多的文章都可以實現增強情感體驗的目標。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學習中幫助學生取得進步;在生活中讓學生學會情感表達。綜合以上兩點,促進素質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情感培養的效果是其他學科無法達到的。因為語文學科自身就具備人文性、故事性與情感性,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中非常容易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也可以增強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通過深入的挖掘發現語文的魅力。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教師再針對學生的表達給予合適的點評與鼓勵。讓語文課堂充滿人文氣息,增強學生對樂文描寫內容的情感體驗,在氣氛良好的課堂環境當中完成對課文的學習。
(二)有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的課堂目標是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通過單向的知識傳授讓學生了解知識。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如預期,對文章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無法對知識進行內化和理解,也無法體會到課文當中所表達的情感。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好語文課堂開展情感教育,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理解的同時,讓學生更具有人情味。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容易做到換位思考,培養為他人著想的好習慣。在課堂中,應當讓學生走進課文,深入理解課文當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方便學生對語文課堂內容的理解。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
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具有情感。人類具有情感才會產生情感共鳴,才會存在喜怒哀樂等情緒。因此,在語文課堂當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當前,多數的初中生面臨著考試與升學的壓力,心理壓力非常大,導致學生對生活太過麻木,對生活與學習都沒有熱情。為此,教師可以深挖教材中的情感要素,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幫助學生解決困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初中學生的自制力不足。在枯燥的學習當中,總會惦記能夠玩游戲以舒緩自己的壓力。如果在語文課堂中存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那么學生也會更加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學習效率也有所提升。學生有了學習動力,就會在課堂中更加積極地汲取更多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而情感教育的滲透就為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需要教師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達到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目的。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方法
(一)在教學中對內容做情感處理,引起學生的共鳴
傳統的課堂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通常都會在課堂中重視知識的灌輸,沒有意識到學生是否能夠全盤接受教師所講知識,忽略教材內容的情感處理。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們也在逐漸轉變教學觀念,但是應試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意識殘留。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除了要處理好文章當中的字、詞、句之外,還需要明確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目標,圍繞主題,將重點放在文章當中思想情感的表達。以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佳作《春》的教學為例。在課堂導入階段可以要求學生組織語言,針對春季抒發自己的想法。再結合作者的描寫,讓學生感受到春季的魅力,產生情感共鳴。為了增強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滲透一些作者的背景故事,站在作者的角度上理解文章,會更加深刻。
(二)設疑探究,幫助學生感悟情感
在課堂導入階段進行合理的設疑,也可以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感悟。課堂疑問的有效利用,可以激發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思考的過程當中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而言,教師所設置的疑問需要滿足以下三點。第一,貼合課文內容,與課堂內容產生聯系,才能更好地引出課堂教學內容。第二,以學生為中心,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講述自己的見解與經歷,才能夠貼近文章的主題思想。第三,聯系生活實際,聯系生活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的問題,學生的回答也不會過分地“假”“大”“空”。通過合理設疑,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回答當中既可以得到一定的教學反饋,又能夠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三)深入挖掘教材,讓學生領悟文中的情感
語文教材當中的課文都是精中取精,很多課文或風趣幽默、或情感細膩,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情感教育機會。這也是語文課堂能夠開展情感教育的最大優勢。因此,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過有效的教學讓學生發現語文世界當中的真善美。由此可見,教材不僅是語文課堂的教學工具,更是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重視教材的應用,以此構建高效的語文情感課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情感是人類最珍貴的東西。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當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需要利用好語文課堂的優勢,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教師也需要做好教學反思,通過學生的課堂反饋不斷完善并創新教學手段。在此期間,利用好情感教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肖敏.探索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方法[J].名師在線,2020(33):52-53.
[2]孟彥龍.論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語文,2020(33):88.
[3]楊小芳.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甘肅教育,2020(18):74-75.
(江西省德興銅礦中學?3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