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飛
摘要:農村的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家長監管以及親情呵護,其與常規兒童相比,通常更容易受到道德上的認知偏差以行為錯誤。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農村留守兒童道德缺乏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道德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此使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策略
隨著經濟逐漸發展,許多農村的家長為了促進其家庭的生活質量,就會選擇外出打工,將自己的孩子都交給父母照顧,但是,隔代長輩在對兒童進行管教時,通常會出現相應的問題,這種狀況下,農村的留守兒童就會出現心理問題、道德缺失、學習積極差等情況。目前,農村的留守兒童存有的問題既包含其學業問題,又包含其道德教育問題,而家長對兒童的發展又缺乏相應的約束力,這就會使兒童出現更嚴重的道德問題。面對這種狀況,學校與教師就需加強道德教育,從而使小學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發展。
一、農村留守兒童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留守兒童的家長都是外出打工的,小學生無法與家長一起生活,親子彼此的關系較為梳理。首先,家長與小孩子的交流時間通常較少,留守兒童與家長彼此的溝通交流方式是電話,但,因為通話時間比較短且頻率較低,這不僅會影響到腳掌與小學生彼此的交流,而且還無法了解到小學生的思想狀況[1]。其次,家長與孩子長期不生活在一起,就無法體現自身的榜樣作用,并影響到言傳身教的效果,因此,在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時,家長的榜樣作用通常是極其重要的,但是,由于家長不在學生身邊,就會影響到該領導與榜樣作用的發揮。最后,家長督促的缺乏。道德教育中,家長的監督通常對小學生道德能力提升有著重要影響,在小學生首次犯錯時,若沒有得到家長的遏制,就會對小學生自身的思想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并導致學生形成良好行為和思想。
(二)學校因素
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學校一般有著顯著的作用,因此,留守兒童的道德缺失現象,學校通常具有重要責任。首先,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通常更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更注重學風建設,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思想教育。另外,學校更注重學生的成績,更偏向于成績優異的學生,而對小學生的家庭缺失情況卻缺乏足夠的關注。其次,農村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大部分教師的素質通常較差,這也會影響到道德教育的順利開展。同時,部分教師對學習成績相對差的學生耐心不足,從而影響到學生身心的良好發展。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實踐
(一)以人為本的道德教育
農村小學開展道德教育的時候,教師需注重自身傳統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轉變,依據留守兒童具備的綜合素質,開展以人文本的道德教育。小學階段的道德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對道德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精心設計,激發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并促使學生通過道德教育,實現自身道德理念與道德素質的增強,以促使留守兒童得到健康成長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2]。因此,教師在設計道德教育的相關教育內容時,就需積極考慮到學生自身的認知、情感,及其對問題看待的角度,并對具體教育方式加以改進,以調動學生對道德知識進行有效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小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與接受相關道德教育。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需注重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并對小學生自身的道德觀念與行為加以指導,從而使小學生充分明確相關道德行為及其判斷標準,并在日后加以實施,最終使小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二)教師榜樣作用的發揮
農村的留守兒童道德教育時,教師需注重自身具備的言傳身教指導作用的發揮,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影響,以促使小學生經過教師引導,促進自身道德意識的有效增強,并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道德行為,以此使小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3]。比如,班級中會有學生亂丟垃圾的狀況,而小學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與環境的影響,因此,這種不良習慣就會對小學生的良好發展以及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面對該情況,教師通常會以直接批評的方式,由于小學生自身也具有相應的自尊心,在接受到教師直接批評時,就會產生相應的逆反心理,并對道德教育的順利開展造成不利影響。而如果教師走過來撿起垃圾,并將其扔到垃圾桶中,以自身的行為開展教育,在小學生注意到教師做出的行為時,就會對自己所做出的的隨意丟垃圾的不好行為進行反思,對自身的錯誤行為加以改正,從而使學生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形成良好道德水平及行為習慣。
(三)多媒體的運用
在對農村的留守兒童進行道德教育時,相關教學設備也需進行相應的更新,多媒體設備逐漸在農村小學得到普及,此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開展道德教育,將道德教育的相關素材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以此給予小學生相應的視覺沖擊,并強化學生對相關德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同時,道德教育中,多媒體的運用,還能實現教學的拓展延伸,這不僅能夠使小學生學習到更多與德育相關的知識,了解到相關德育案例,而且還能拓展教育路徑,以促使小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德育活動中,接受德育知識[4]。例如,上課之前,教師可經過多媒體的應用,將國內外的相關社會熱點、焦點、重點播放給小學生觀看,以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榮譽感,以促使小學生形成相應的社會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除此之外,通過多媒體的運用,還有助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與豐富,從而使小學生接受到更多的道德知識,并確保德育的順利實施。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農村的留守兒童進行道德教育時,教師需充分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素質,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模式的創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道德教育中,并對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自身道德意識得以深化的同時,實現道德教育的效果提高。
參考文獻:
[1]梁達潮.淺析如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20,000(003):34-35.
[2]宋吉學.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一些問題[J].文教資料, 2020, 000(001):168-169.
[3]唐勇.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中外交流, 2019, 000(005):234-235.
[4]陳倉田.淺析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問題及其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19):74-75.
作者單位:武宣縣黃茆鎮學校尚根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