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金
摘要:有效閱讀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拓展學生視野的重要途徑。素質教育實施以來,教師十分重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可以進行適當拓展延伸閱讀,通過練習和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前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發揮著重要作用。語文教師要逐漸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閱讀教學中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分析,了解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以及缺陷,從而逐步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因此,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指導策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開展拓展閱讀等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借用信息技術,激發閱讀興趣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各學科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深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而言,若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得當,則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大助力?;仡櫼酝男W語文教學模式,其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僵硬,難以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教學效率往往很難達到理想的標準。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根據教學內容搜集相關資料,豐富語文教學資源,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相對難以理解的知識內容,以視頻、動畫、圖片或PPT的形式,展示給小學生。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不但能激發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興趣的帶動下積極自主的投入到閱讀中,還能讓課堂變得更加真實、生動、形象且極具趣味性。讓小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對課堂知識理解的更加深入。在無形中提升了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以《司馬光》一課為例,本課以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告訴我們遇事應沉著冷靜,懂得變換角度,從多方位進行思考,還要有舍己為人的精神。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故事中主人公的相關資料,再將課文內容用動畫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又或者以《草原》一課為例,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同時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歡迎。教師可以用視頻的方式向小學生展現大草原的美麗景色,以及當地人的風土人情。這樣借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語文閱讀教學的展開,不但能激發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自主的進行閱讀,還能讓課堂變得更生動、立體,讓學生能充分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境,更好的掌握課堂知識,確保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二、創設教學情境,增強閱讀體驗
創設教學情境是在新課改的基礎上提出的全新教學方法,教師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導入情境教學法,能讓小學生對所閱讀的內容產生更形象化的認知,從而增強小學生的閱讀體驗,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強化在閱讀中情感的把握能力打好基礎。在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綜合故事情境、問題情境、體驗情境,多媒體情境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在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中,不但能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并能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的進行學習,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創設教學情境,還能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將自身融入到課文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去體會文章的意境,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以《伯牙鼓琴》一課為例,課文主要講述琴師伯牙與樵夫鐘子期二人,一個鼓琴,一個聽琴,繼而產生深厚友誼的故事。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提出適當的問題:何為鼓琴?伯牙是為誰而鼓琴?伯牙最后為什么終身都不再鼓琴?“知音”一詞是由何而來?這樣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小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及積極性,并積極自主的進行閱讀,同時在閱讀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蛘咭浴逗I先粘觥芬徽n為例,用多媒體將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小學生,創設直觀的體驗情境,使其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增強小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而對課文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實現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提高。
三、開展拓展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以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閱讀的有效性并不重視,對于課上的閱讀,也只是籠統一帶而過,課外拓展閱讀則是可有可無,這樣往往就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閱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然而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上的閱讀是必然的,而課外拓展閱讀同樣是提升語文素養及豐富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中高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及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同時相較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處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隨著閱讀能力的不斷增強,單單靠教材上的課文閱讀,以無法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注重開展課外拓展閱讀,這樣不但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在閱讀的過程中汲取更多新的知識,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以《草船借箭》一課為例,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為了讓小學生能更好的掌握相關資料,可以推薦其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又或者以《少年閏土》一課為例,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比如《故鄉》。通過這樣的課外拓展閱讀,不但能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其閱讀能力,開闊視野,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取更多新的知識,積累大量的詞匯,作為寫作素材,同時還能掌握多種描寫手法以及修辭方法,為日后的寫作打好扎實的基礎,進而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總結:
在實際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的豐富閱讀教學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科學合理的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中高年級的小學生能積極自主的進行閱讀與學習,激發其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小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及素養,適當開展拓展閱讀,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確保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使語文教學可以更好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牛占聰.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0,(6):80.
[2]李敬棠.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5):5-7.
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雙龍鎮柏楊村小學校? ?64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