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月
【摘要】本文從工科專業的特點入手,強調其實踐性和應用性。首先分析了青年教師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后針對問題和專業要求提出通過構建良好的培養模式,實現知識的內化與外化并在二者之間相互轉化,從而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關鍵詞】高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培養模式
2017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啟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給工程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面對“新工科”建設的需要,高職院校工程教育必須在新形勢下強化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2019 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出臺,將“三教”改革作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切入點,“三教”改革中首要的是教師改革,而青年教師是承擔人才培養工作的生力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擺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以自動化專業類的青年教師為例,分析工科類青年教師的特點和存在的不足,探討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系統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工程能力,激勵青年教師迅速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練就過硬的教學、實踐和科研本領,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備力量。
一、新工科的背景、理念和內涵
“新工科”是新科技革命、新產業革命、新經濟背景對工程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維、新方式,是基于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國際競爭新形勢、立德樹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是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統籌推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國家 經 濟 戰 略 調 整 的 需 要,是 更 好 地 配 合“中 國 制 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創新驅動發展的必須,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基礎支撐,是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動能轉換的需要,是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的需要。“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譜寫的新工科“三部曲”,其核心理念是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應用問題的能力,工程應用能力是一種能夠運用工程科學與技術去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并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能力,其內涵是: 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工程應用人才。
二、新工科對高職院校工科類教師的要求
“新工科”的核心是堅持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構建“重實踐、強能力”教學體系,突出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構建以“立德樹人、能創新、重實踐、強能力”的工程應用教育教師隊伍,工科類教師不僅應該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理論基礎,而且應具有豐富的實踐能力及職業素養,所以對教師在知識面、產業經歷、產業能力、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要圍繞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讓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相得益彰,培養創新工程人才,以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因此,承擔應對挑戰、造福人類、塑造未來的時代責任成為新工科教師的必須。
三、青年教師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本文所提及的青年教師是指年齡在 35 歲以下在高職院校中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專業教師。現階段,高職院校工科類青年教師的主要特點與不足是: 學歷高、學習能力強但教學能力相對薄弱; 理論基礎扎實但實踐動手能力差,很少做過工程應用設計的強化訓練或真實的項目系統,缺乏工程教育的先進理念,不適應當今社會高速發展與工程應用的變化; 科研能力強但對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受客觀因素( 如年度考核、職稱評審等) 的影響,重科研輕教學現象普遍存在,青年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投入度有待加強。
三、高校青年教師成長存在的問題
1. 青年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
如今高校招聘的青年教師來源有幾個,一是本校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但比例較小;二是其他高校畢業生擇優錄用;三是其他行業人員競聘到高校任教,這其中包括有專業工程經驗的和雖有工作經歷但沒有工程經驗的,這一部分的比例更小。綜合起來,絕大多數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當然也不排除有工作經歷后再深造直接進入高校就業的,但是終歸實踐經驗都非常不足,或者根本沒有實踐經驗。這就好比紙上談兵,過于理論化,在教學中容易就書說書,無法聯系實際。有些內容甚至老師都無法完全清楚,更何況再傳授給學生了。此外,加上青年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掌控能力都較欠缺,在工科專業課程教學時不能做到游刃有余,深化知識。
其次,青年教師的專業限制較強。準確地說,由于高校招聘基本為碩士或博士,專業化越來越顯著,容易將思想束縛到所學的專業知識上,但是實際工程中,往往需要幾個學科的知識交叉融合,由此遇到教學的瓶頸。
另外,進校之初,青年教師對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沒有完整全面性的了解,這就使得在教學遇到有其他專業的知識時顯得手足無措,只能臨時查資料或向資深前輩討教,無法做到深化,顯然對教學也是不利的。但是隨著教學經驗與日俱增,知識也在不斷積累,所以青年教師相對年長教師來說在工科專業教學上困難大得多。
2. 外界環境培養存在的問題
每所高校都會對新進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并按國家規定要求考取教師資格證方能上崗。但是所謂的崗前培訓,往往是短期的,并不能真正起到預想的效果,這也是全國高校共同存在的問題。青年教師真正需要的是掌握授課的技能,如 PPT 課件的制作、使用,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如何更快地清楚學校對教學方面的要求等。雖然這些能力基本還是靠個人努力,但是外部的推動力也不能少,對于高校尤其應該創造更多的鍛煉平臺,讓青年教師充分參與進去。
結語;青年教師是學校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青年教師的培養問題,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創新活力和未來競爭力,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作,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對工科類青年教師的培養,應該以立德樹人為基礎,以工程改變世界為導向,堅持交叉融合創新驅動,培養愛崗敬業、具有較強教學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注重實踐性和創新性的靈魂工程師
參考文獻:
[1]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3) : 1-6.
河南科技職業大學? ? 4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