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萍 毛素芳

【摘要】目的:評估對呼吸內科病人抗生素運用情況展開臨床藥師干預的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4月-2019年4月因患上呼吸疾病而進入我院呼吸內科的147例病人,所選病例的用藥處方中都含有抗生素,于2015年10月起踐行臨床藥師干預的用藥管理模式,綜合對比干預前、干預后呼吸內科相應病例的抗生素給藥狀況,并評估用藥行為安全性、合理性。結果:藥師干預前共有26例出現給藥不合理問題,占37.14%(26/70);藥師干預后共有7例出現給藥不合理問題,占9.09%(7/77)。比較得知,藥師干預管理后的抗生素運用情況優越于干預管理前,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呼吸內科的抗生素處方用藥展開藥師干預,能糾查并更正各種給藥問題,提升給藥合理率。
【關鍵詞】呼吸內科;藥師干預;抗生素;運用
【中圖分類號】R658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1-037-02
臨床各科室中對抗生素的運用次數較為頻繁,伴隨病源性病癥的逐步增多,濫用、錯用抗生素的問題日漸突出[1]。為糾查呼吸內科用藥過程當中的失當行為,提升抗生素及有關藥物的運用規范性,本文選擇因患上呼吸疾病而進入我院呼吸內科的147例病人,于2015年10月起踐行臨床藥師干預的用藥管理模式,經對比干預前、干預后相應病例的抗生素給藥情況,現作如下闡述:
1.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8年4月-2019年4月因患上呼吸疾病而進入我院呼吸內科的147例病人,所選病例的用藥處方中都含有抗生素。自2015年10月起踐行臨床藥師干預的用藥管理模式,干預前有70例、干預后有77例。當中,干預前組:4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在21-83歲間,平均(59.5±12.31)歲;干預后組:42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在22-85歲間,平均(61.2±11.97)歲。以上病例各項基礎性資料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可以同期對照評估。
1.2方法
依照臨床藥學及病例調研規范,如《新編藥物學》、《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相應的藥品說明指南等展開綜合化評價。讓藥師干預納入了藥學服務范疇當中,同時核查每例病人運用各類抗生素的具體規范情況,并就出現或潛在的不當問題作出更正。待調查完后,結合藥師干預管理前、后的所得數據展開集中評估。
1.3統計學研究方法
此研究中,所有相關的調查數據均運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予以處理,運用 2檢驗計數資料,運用t檢驗計量資料,運用( ±s)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表明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藥師干預前、后,兩組抗生素運用的合理性情況數據如表1所示,表內數據指出,干預前組共有26例出現給藥不合理問題,占37.14%(26/70);干預后組共有7例出現給藥不合理問題,占9.09%(7/77)。比對得知,藥師干預管理后的抗生素運用情況優越于干預管理前,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醫藥領域的監控管理質量關乎廣大就醫病人的安全健康問題,近些年來的藥學服務逐步由傳統運行模式轉化成藥師參與監管模式,使藥師干預納入了藥學服務范疇當中[2]。呼吸內科引進藥師干預機制后,工作項目有:①藥師參加病房巡視,全面掌控病人施藥情況。②重點監控疑難雜癥(或不明原因性病癥)的給藥狀況,適時調改給藥處方[3]。③回顧病例的病原學檢測數據,并對結果展開綜合評定,以便有效、科學地施予抗生素[4]。④徹查抗生素所致副反應的有關因素,并作對癥處理。
此次調查探討得出,干預前組70例中,總有26例出現給藥不合理問題,占比37.14%;干預后組77例中,總有7例出現給藥不合理問題,占比9.09%。比對得知,藥師干預管理后的抗生素運用情況優越于干預管理前,差異顯著(P<0.05)。
綜合闡述,對呼吸內科的抗生素處方用藥情況展開藥師干預,能有效糾查并更正各種給藥問題,以提升抗生素在呼吸內科臨床中的運用合理率。
【參考文獻】
[1]藍銀苑,吳興中,覃曉琳,等.淋病奈瑟球菌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敏感性及多抗原序列分型研究[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5,42(5):310-313.
[2]崔鳳云,張朝暉,李建輝,等.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牛肉中7種頭孢菌素類藥物及其代謝物[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7(2):575-583.
[3]胡君.對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呼吸內科抗生素臨床使用情況的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0):279-280.
[4]馮紹斌.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呼吸內科抗生素的臨床選擇與合理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34):137-138.
隆昌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4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