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作為事關“調結構、穩增長、促就業、優民生”的新興業態,家政服務業是“小切口、大民生”的具體體現。家政服務業是指以家庭為服務對象,由專業人員對孕產婦、嬰幼兒、老人、病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照護、保潔、烹飪等有償服務,以滿足家庭照料需求的服務行業。近年來,家政服務業市場需求日益旺盛,行業細分日益深化,與新技術、新模式的結合日益緊密。近期,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37期縣處級干部進修班課題組對鹽城市部分家政企業進行了調查走訪,并與相關企業負責人舉行了座談。在此基礎上,為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
一、鹽城市家政服務行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迅速提高、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家政服務的潛在需求被激發出來,全市家政服務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政府日益重視發展家政服務業。鹽城市各級政府將家政服務業納入培訓補貼、社保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就業創業政策體系,鼓勵家庭服務企業開展崗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并按規定兌現培訓補貼。每季度舉辦家庭服務業專場招聘會,免費為相關企業招聘提供平臺;定期組織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打造市級家政服務職業培訓示范基地;每年舉辦全市家政服務業職業技能大賽,培育、做優一批規范化、品牌化優質家政服務企業。
從業企業數量與從業人數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鹽城市從事家政服務業的企業數量為934家,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近10萬人。其中,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的約為4.34萬人,獲得職業能力證書的約為3.14萬人。從行業分布來看,從事家政服務的約2.31萬人,從事養老服務的約1.47萬人,育嬰(月嫂)約1.38萬人,病患陪護人約0.82萬人。從行業收入來看,從事家政服務人員人均月收入為3600元左右,其中月嫂、育兒嫂、病患陪護員月收入在5000元至1元萬之間。
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家政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家政服務供應趨向多樣化、專業化。全市家政服務服務項目涉及家務勞動、家庭護理、維修、物業管理等20多個門類200多種服務項目,領域越來越寬,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
二、鹽城市家政服務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從相關調查數據看,鹽城市從事現代家政服務的企業數量不少但規模偏小。此外,和全國家政服務企業類似,鹽城家政服務企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有效供給尚顯不足。從統計數據來看,鹽城現有各類家政服務機構近1千家,但整個行業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化、產業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與市場對家政服務日益增多且多樣化的需求相比,全市家政服務沒有形成品牌,缺乏公共宣傳平臺支撐,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消費者“找不到服務、不敢接受服務”,企業不知道“誰需要服務、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市場供需矛盾突出。
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隊伍不穩定。目前,全市家政服務業主要從業人員88.6%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下崗職工,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年齡結構不合理,“80后”新生代從業人員所占比例不到20%,高中及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僅占14.1%。人員流動性高、穩定性差,超過3/4的人員從業年限在4年以下。
用戶滿意度仍然偏低。人口老齡化創造了巨大的養老服務市場,嬰幼兒家政服務需求也處于快速發展狀態。雖然短期內驟增的需求導致家政服務市場嚴重供不應求,但市場在快速膨脹的同時也暴露出亂象叢生的問題。一方面,市場價格節節高升,如“金牌月嫂”月薪在8000元至1.5萬元。另一方面,許多家政服務人員缺乏專業化培訓。簡單勞務型的家政服務已無法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服務的要求,客戶付出高額服務費用卻沒有享受到較好的服務體驗,導致家政服務市場滿意度偏低。同時,知識技能型家政服務等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也對家政服務業的專業性、規范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行業發展有待規范。從總體上看,全市家政服務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有效規范,市場魚龍混雜,存在不少“一張桌子、一條凳子、一塊牌子”就能開張營業的現象。街頭廣告、馬路廣告隨處可見,違規操作和短期行為屢見不鮮。從家政服務業的社會保障機制看,企業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險參保率較低,大部分家政服務員沒有相應的人身保險、勞動保障,養老保險參保率約為55%,職工醫療保險參保率僅為14.4%。很多家政服務員在服務中受到的意外傷害得不到醫療保障,而且存在著超時、超量勞動的現象。家政服務人員受歧視、遭虐待事件也時有發生,導致行業吸引就業的潛力大打折扣。
三、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即“家政36條”),并圍繞“提質”和“擴容”兩個關鍵詞提出了36條具體政策。2020年3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實施意見》,并結合江蘇實際提出7個方面28條落實措施。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政服務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緊抓契機、乘勢而上,強化組織聯動,加強部門協作,推動全省家政行業規范化、品牌化、規模化建設。
合理發揮稅收杠桿作用。家政服務業的特點之一就是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企業收費過高,就無法體現"以人為本",服務市場也難以發展;企業收費過低,又會造成“收不抵支”并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要走出這種兩難困境,需要發揮財政稅收杠桿的支持和引導作用。在行業發展初期,對企業組織從業人員培訓等予以減免稅收,同時將家政服務員健康體檢納入政府免費對象范圍。通過減輕企業負擔,為家政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對經營良好、具備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家政服務企業,通過資金和政策支持其擴大規模,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成長。
推進行業立法和標準化管理。家政服務業涉及20多類200多項服務內容,法規、標準體系建設的任務異常艱巨。建議借鑒山東、上海等兄弟省市經驗,推進家政服務業法規體系建設。研究制定家政服務業相關標準,建立家政服務業統計體系,增強行業管理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制定出臺與本地家政服務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加大相關行業標準執行力度,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標準,指導家政服務企業規范化經營。建設智能服務和監督平臺,設立統一的家庭服務電話呼叫和監督號碼,利用平臺電話、網絡、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家庭、社區、家庭服務機構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規范家庭服務業市場秩序。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家政行業協會組織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在行業交流、人才培訓、行業自律等方面有效開展工作。
創新發展模式。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充分整合服務資源,帶動家政服務行業健康發展。順應大數據時代家政服務行業的發展潮流,促進家政服務業的信息化,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業態、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盈利模式。開發養老、醫療、清潔等家政服務業的人工智能產品,支持大型家政服務企業通過連鎖經營、加盟經營、特許經營等方式整合服務資源、擴大服務規模、增加服務網點、建立服務網絡。培大育強一批中小型家政服務企業,推進家政服務業向高品質方向轉變。
提高服務質量。優質的服務源于專業化的培訓,家政服務業發展急需有較強服務意識和較高服務技能的專業人員。政府部門要把家政服務高級服務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納入人才引進總體計劃;支持各級各類家政服務機構落實家政從業人員培訓考核計劃,加強現代家政服務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保證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評定等級等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充分利用本地現有職業技術學院優勢,為家政服務企業培訓職業經理人和職業導師;對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證書的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給予相應的政策性補貼。
鼓勵家政企業跨界發展。與其他服務行業相比,家政服務業屬于微利行業,具有貼近消費者、受眾廣泛、熟悉家庭特殊需求等鮮明特征,并在產業鏈的延伸和跨界發展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要支持家政企業轉變經營理念、積極拓展服務內容,積極探索“家政服務+其他生活服務”“家政服務+生產服務業”“家政服務+產品”等多種形式的跨地區、跨行業發展,以多元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積極引導非家政行業從業者以資金、技術等資源優勢跨界到家政行業,推動家政服務業多元化、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37期縣處級干部進修班學員,鹽城市婦女聯合會主席)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