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峰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街道、鄉、鎮黨的基層委員會和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本地區的工作和基層社會治理,支持和保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這清晰地表明基層治理必須置于黨的全面領導之下。但從當前情況看,基層黨組織建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不利于基層治理效能的全面發揮。一些領域黨的組織覆蓋不全,有的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服務功能不健全,對基層公共事務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基層治理水平影響國家治理水平,基層治理能力關系到國家治理能力。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全面激活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依靠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以黨建促治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核心作用。
一、加強黨的領導,筑牢基層治理之魂
強化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必須要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始終,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不斷提高黨領導基層治理的水平。
樹牢核心地位。牢牢把握黨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正確政治方向,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由基層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發展規劃、重大措施、總體部署等重要事項,保證基層黨組織把方向、謀大局、促發展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彰顯。
強化政治引領。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基層黨組織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鄉鎮(街道)、進社區。推動政治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有機融合,在“六穩”“六保”、疫情防控、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基層社會治理生動實踐中,教育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推動任務落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最后一公里”的關鍵作用,補齊補全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社會治理的各種短板,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確保黨中央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得到無縫銜接、全面落實。完善貫徹落實決策部署的督查考核機制,建立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指標體系、考評體系,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完善組織體系,構建基層治理網絡
強化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核心領導地位,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來實現,重點在于組織體系是否有力量。
黨的組織要全域覆蓋。始終堅持“黨員群眾在哪里,組織就要建設到哪里”。要緊盯薄弱環節和新興領域,針對合作社、產業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互聯網企業、非公企業等多元化組織形式,注重實效性和創新性,加強統籌管理,通過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方式,將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各領域、各行業,構建覆蓋基層社會治理各領域的堅強組織網絡。
各方力量要全體參與。著力打破行政隸屬壁壘,落實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有機聯結轄區內單位、行業及新興領域黨組織,實現共駐共建、互聯互動,真正做到“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建立組織、政法、宣傳、農業農村、民政等部門聯動機制,定期集中分析研判基層治理形勢、研究推進工作舉措、會商處置重大問題,構建工作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工作機制,著力解決基層治理中力量分散、各自為戰的問題,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立體化、專業化水平。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將各類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群眾性團體置于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之下,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多元共治格局。
組織建設要全面過硬。堅持把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作為各級黨組織和黨組織書記的基本職責,推行黨員領導干部指導聯系基層制度,并把落實情況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對責任缺失、工作不力的及時約談提醒、限期整改落實。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的原則,深化基層黨組織“標準+示范”建設,圍繞政治建設、制度設計、陣地建設、服務事項、考核評價等方面細化制定“達標清單”。分領域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開展星級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不斷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提升中間支部數量、減少后進支部存量,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基本單元戰斗力。
三、配強基層骨干,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強化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建設一支符合現代基層治理需求的骨干隊伍是關鍵因素。
配強骨干力量。在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方面,要緊抓換屆契機,把政治素質過硬、發展本領過硬、協調能力過硬、服務水平過硬、作風品行過硬的優秀人才選到基層黨組織書記崗位,同步推進村書記、主任“一肩挑”,以“過得硬”的帶頭人隊伍凝聚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在基層治理骨干隊伍配備方面,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治理需要,把善于協調轄區各類組織、能夠做好群眾工作和處理復雜矛盾的人員優先選拔進隊伍,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在基層治理后備人才建設方面,著眼于配備專職網格員隊伍,拓寬來源渠道,采取政府購買、勞務派遣等方式,招錄有志青年到基層工作,為基層治理注入新生力量。
強化能力素質。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相結合。一方面,深化新思想專題學習培訓,在各類培訓班中設置政治能力培訓課程,適時舉辦提升政治能力專題研修班,增強骨干隊伍的政治敏銳性、洞察力和判斷力。另一方面,圍繞做好群眾工作、化解矛盾糾紛、處置突發事件、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開展經常性培訓,引導他們熱愛基層、扎根基層,樹立在基層建功立業的自覺意識,提高基層干部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基層治理本領。
提升工作質效。抓落實是推動基層治理工作的主基調。一方面,要精準領會上級工作部署,保持上下一致;另一方面,要精準掌握組織工作發展規律,盯緊目標任務,堅持創造性落實、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抓落實的效率。同時,要以全局思維和戰略眼光分析發展形勢,發揮好黨建引領、干部基石、人才聚合作用。樹立鮮明的問題導向,堅持傳承和創新相結合,與時俱進找準新路子,深挖根源破解老難題,用服務發展的實際效果來檢驗基層治理成效的最終成色。
四、做強服務陣地,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強化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完善黨的領導下的多元服務體系是根本。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筑牢為民服務主陣地,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完善立體化服務設施。要分級構建鄉鎮為民服務中心、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村民服務點等“三級服務體系”,將健全服務體系與滿足群眾需求精準對接,為人民群眾提供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實現便民服務、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環境治理等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效暢通鄉村治理渠道。
營造便民化良好環境。充分發揮“三整合”制度改革成效,統籌市場監管、稅務、教育、法律等服務資源,為群眾提供集政策咨詢、業務辦理、技能培訓、法律援助等于一體的精準服務,為群眾有效解決法律咨詢、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搭建智能化信息平臺。強化大數據治理理念,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智慧決策、智慧治理、智慧服務水平。推廣網上黨務、網上政務、網上農務、網上商務等信息服務,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真正使黨的形象“亮起來”、黨的服務“新起來”、黨的凝聚力“強起來”。
(作者系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責任編輯:劉志剛